青海同仁县隆务寺(明、清.国四)(一)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隆务寺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隆务镇镇西山脚下,地处隆务河中游河畔,气候宜人,“隆务”系藏语,意为农业区。隆务寺,藏语全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在安多地区,其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隆务寺一直为中央王朝所重视,历代高僧辈出,学者云集,著述之富藏区罕有。元帝曾册封罗追僧格为“大国师”,并赐金印;明天启五年(1625),明熹宗题赐“西域胜境”匾额,悬于大经堂之首,因而名声大振。
隆务寺大门前的金佛
艳丽的重檐与廊柱
重檐的正面
券门
刚粉刷过的
外墙 白与黄两种颜色,像没粉刷完
门口的壁画
壁画 佛经故事
壁画 佛经故事
马鞭草 一种建筑用的材料
各种金顶的建筑物 非常华贵
喇嘛们上课的地方
据说是喇嘛们上课用的课程表之类
正在看课程表的两个小喇嘛
石雕 小石狮子
穿廊壁画
瓷砖贴面的边玛墙
精美的房檐
煨桑台边的松枝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是宗教场所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或者院子中央,或者在屋顶依山处),每逢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柏枝、桑面(糍粑)等物,顺便献酒洒浆,跪拜叩首,添嘛呢箭杆。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煨桑的主要原料,大部分是青稞面
非常纯真可爱的小喇嘛
过廊的天花板
别具一格的门帘
兽形门环
精气神十足的一位藏胞
寺院一角两只可爱的小毛驴
僧侣宿舍门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宗教含义
用在建筑上的热贡木雕艺术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这里已建有藏传佛教萨迦派小寺,至1426年前后,当地名僧三木旦仁钦与其胞弟罗哲森格,维修并扩建了该寺。三木旦仁钦的祖父阿米拉杰出生于前藏念唐拉山下的丹科绒吾,是一位专修明咒的瑜伽师,并擅长医术。他受大元帝师八思巴的差遣,来到隆务,其子隆钦多代本为隆务土官,生有9子,长子即为三木旦仁钦。他自幼出家,曾拜夏琼寺(今青海化隆县境内)创建者顿珠仁钦为师,并受比丘戒。顿珠仁钦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启蒙老师。其后,三木旦仁钦以当地萨吉达百户为施主,正式建成隆务寺。三木旦仁钦的胞弟罗哲森格,是一位佛学造诣极深的高僧,受到明宣德皇帝的器重,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从此,隆务寺隆务家族声名大振,在隆务河流域行使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其后,该家族中又有五人得到国师封号。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格鲁派已青海地区很有影响,隆务寺遂改宗格鲁派。在明王朝的扶持下,由该寺僧人与当地群众建成大经堂。明天启五年(1625)熹宗帝题“西域胜境”匾额,悬于新建大经堂门首。1607年,夏日仓噶丹嘉措诞生于隆务家族,被认定为三木旦仁钦的转世,从而形成了夏日仓活佛系统。1630年,噶丹嘉措开始主持隆务寺,并道建显宗经院。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一世夏日仓被乾隆皇帝封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成为隆务寺寺主和隆务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历辈转世,直到全国解放前,在同仁地区行使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该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第二世夏日仓阿旺嘉措建立密宗学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拉杰创建时轮学院,从而发展成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僧人最多时达到2300人,曾下辖有数十座属寺,发展成为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

寺院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装饰华丽宏伟。大经堂位于寺院中央,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周长170米,内有巨柱18根、短柱146根、内供释迎牟尼等数十尊塑像,造型精美,庄严肃穆,宗喀巴大师像高11米,座底周长26米,通体镀金,嵌满金玉宝石。

寺内珍藏各类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还有明宣德赐封的”弘修妙悟国师”牌以及明天启五年由明帝题赐的”西域胜境”匾额。还有众多造形精美的佛像、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浩瀚的佛教经卷典籍。
隆务寺大殿
隆务寺外面的转经长廊
手持转经筒的藏民
隆务寺内的街巷
隆务寺大经堂
两个喇嘛从大经堂前走过
在大经堂磕头朝拜的藏民
大经堂内殿
大经堂内殿的外国游客
两个喇嘛按顺时针方向绕佛
绕佛是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沈、不掉举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散步就不会了;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是在缓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养生之道。《华严经》的德云比丘专修念佛法门,一般称为「般舟三昧」,完全是绕佛,不坐下来也不躺下来,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绕佛、念佛。
一边绕佛一边打手机
又一个殿宇
隆务寺内的“路虎”,亮点不是车,是车牌
前来朝拜的藏族女孩
母女俩在寺院内一个殿一个殿地朝拜,相当的虔诚
朝拜的藏民
晾晒供品,供品使用纯面粉做成丸粒,染上红色
正在用机器做供品的女孩
朝拜者向一座假山洒牛奶、白酒,供奉神灵
朝拜者将青稞面作为供品送进香炉
密宗学院的喇嘛
密宗学院,藏语全称为“华丹桑欧德钦林”,意即“具德密宗大乐洲”,藏语简称“居巴札仓”。1630年,夏日仓一世雅杰蔼丹嘉措(被认为是三木旦仁钦转世)主持隆务寺,颇受当地群众尊崇,修建了该寺的参尼札仓(显宗学院)。1734年建立密宗经院,1773年创建时轮经院。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封夏日仓一世为"隆务寺呼图克图弘修妙悟国师"。当时正值三世达赖在青海弘扬格鲁派教法,加上土默特蒙古的强大压力,原为萨迦派的隆务寺及其所属各寺院改宗格鲁派。隆务寺遂发展成为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
几个擦拭酥油灯盏的老人是退休干部,每天都来寺内帮忙做事
隆务寺厨房门口,喇嘛和来帮忙的藏族妇女正在择洗蔬菜
厨房内的灶台和炊具
一位喇嘛在称米准备煮饭,有300多位喇嘛在寺里进餐
蒸饭用的炊具
抬水的两个喇嘛
使人想起寺庙里的经典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前一篇:桂湖之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