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2016-06-20 10:24:26)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五当召,蒙古语称巴达格尔召,柳树之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北54公里的阴山山脉吉忽伦图山的五当沟。五当召最初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曾大规模扩建,乾隆二十一年(1756元)乾隆皇帝赐名满、汉、蒙、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建寺以来它一直是蒙古族佛教徒朝拜的佛教圣地。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古沁独贡(殿),是五当召内最大的建筑物,位于寺院最前部,高三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一楼前大厅是经堂,有八十根方柱上部雕刻和彩绘着各式花纹图案,外裹云龙图案的栽绒地毯。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坐榻,上铺藏式地毯。四壁满绘释迦牟尼佛传故事和各种护法神像。顶部挂着各色幡幔,殿内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全殿可容纳千余喇嘛在这里诵经。凡属全召性的集会都在此举行。每天的早经——满迦经,各殿喇嘛都来此诵读,经堂内正面的座椅是活佛出经的席位,左右是高层喇嘛的座位。下边地毯木榻是喇嘛诵经的座席。后厅为藏经阁,供奉着各种佛像、唐卡、曼陀罗坛城,二楼回廊处绘有“九大佛寺建筑”鸟瞰壁画极为珍贵。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五当召山门

 
却依拉殿位于苏古沁殿西侧,始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殿为专门研究佛教哲学学部,是本召僧人最多的学部。殿内供奉着五当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为黄铜分铸焊接制成。弥勒头戴五叶宝冠,装饰华丽,端坐于须弥宝座上,手作说法印。木雕、彩绘的背光雕刻着卷草、火焰纹饰、颇为精美。形象端庄严肃,造型敦厚慈祥,弥勒佛是藏传佛教未来佛,藏语称“强巴”、蒙古语称“麦达里”。前边供奉着八大药王佛、宗喀巴等铜像。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光觉寺(五当召)匾额   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洞科尔殿的西侧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殿堂称为“当圪希德殿”,供奉众金刚,故亦称金刚殿。乾隆十九年(1754年),章嘉国师若比多吉(1717-1786年)转呈清廷理藩院请赐寺名,清廷钦赐满、蒙、汉、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

 
洞阔尔独贡是五当召最早的殿堂,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前经堂后佛殿高三层。黄色的外墙标志着其显贵地位。高居于全寺之中,其他建筑均以此殿为中心,乾隆皇帝于1756年赐名“广觉寺”,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刻的牌匾悬挂在殿门正中门楣上。这里是学习佛教时轮数学部,讲授天文、历法、数学、占卜、推算藏历日期。殿内前后厅绘满壁画、装饰考究,殿前广场系讲经、辩经的场所,即学术升级的考场。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五当召沟口向北望去,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重重叠叠,衬以茂密的青松绿柏,分外宏伟

 
当圪希德殿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俗称“训服殿”,是五当召的护法神殿,也称金刚殿。是座两层殿堂,紧靠洞阔尔殿建造。据说此殿是鄂尔多斯部准格尔台吉之妻资助建造的。殿内供奉着大威德金刚、怖畏金刚、胜乐金刚吉祥天母等九尊彩塑护法神,面目狰狞可畏、多头多臂、手拿各种法器,颈挂人头项链脚踩妖魔,威武彪悍。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却依拉殿位于苏古沁殿西侧,始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殿为专门研究佛教哲学学部,是本召僧人最多的学部。殿内供奉着五当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为黄铜分铸焊接制成。弥勒头戴五叶宝冠,装饰华丽

 
喇弥仁殿(菩提道学经堂),又称日木伦殿。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位于护法殿后边西北高耸的山坡上,为教义戒律学部,这个学部在内蒙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只有五当召设立。是召庙建筑群中建造年代最晚的建筑物。殿内正中供奉铜铸高九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坐像。左右两侧塑其两大弟子嘉曹杰和克珠杰塑像。两侧木龛内有一千尊一模而成的宗喀巴塑像。二楼凸起的天窗既可容纳高大的塑像,又可采纳光线,显示了独具匠心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特点。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五当召远眺

 
金科(曼陀罗)殿原名努尼殿,是供僧人静坐休持的殿,用于喇嘛们以逐渐减少饮食,静坐默诵,力图不食不语的修行方式去解脱超度众生灵。后来毁于文革动乱。2003年国家拨款在遗址上恢复并扩建此殿,2005年9月开始对外开放,全殿上下两层,一楼为佛堂,供有千手千眼观音像、六世班禅大师、宗喀巴大师像,正中供奉的三世佛为铜铸镀金佛像。墙上所绘壁画是藏传佛教九大佛寺壁画。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五当召

 
此殿二楼是文物博物馆,展出本召所保存的部分珍贵文物。有唐卡、清代景德镇瓷器、活佛的生活用品、法器、内蒙古仅存的两座鎏金曼陀罗坛城,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位于第一殿大门西侧的五当召售票处

 
苏卜盖陵是五当召一世活佛建庙之前的住宅,“苏卜盖”即蒙语“塔”之意,是一个小佛堂,内部供奉有历世活佛灵塔,即舍利塔。因一世活佛创建了本召,去世后僧众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舍利塔存放在此处。此后,本召七世活佛灵塔均在这里珍藏。灵塔雕刻精美镶有珍宝玉器,外部鎏金。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五当召第一殿  苏古沁独宫外景

 
阿会殿是一座学习医学和密宗学部的经殿,建于嘉庆5年(1800年)。据说是乌拉特东公旗协理热西鹏苏格出资建造的,东南靠活佛府。殿底层正中斑斓的山洞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其两侧是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塑像神情各异,气宇非凡,泥塑山洞险峻逼真。门两侧绘有护法神像。二楼主要供奉本学部主供佛胜乐金刚、药王佛。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一殿苏古沁独宫简介


五当召的活佛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称“额尔德尼.莫日根.洞科尔.班智达”,名望及地位均相当之高。第一世活佛本名罗桑坚赞,法名阿旺曲日莫,诞生于土默部。自幼聪慧过人,酷爱各种书籍。他曾去多伦诺尔汇宗寺向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学经,几年后,呼图克图又送他入藏深造。他在西藏留学期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哲蚌寺拉然巴学位。从西藏返回内蒙后,他的经师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将他升为多伦汇宗寺达喇嘛。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他应聘进京参加蒙文《甘珠尔经》的编译工作。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一殿苏古沁独宫的大门口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经章嘉、锡埒图、济隆等驻京呼图克图们的许可,在五当沟动工修建了一座寺庙,即洞科尔殿,也就是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筑,也是五当召四大学部之一的洞科尔扎仓(时轮学部大殿)。因为第一代活佛学问最深,通达五明,对时轮学尤为擅长,清廷封他为“洞科尔.班智达”即“时轮学大学者”的意思,时轮学部以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数学和占卜为主。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一殿苏古沁独宫大厅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在洞科尔殿的西侧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殿堂称为“当圪希德殿”,供奉众金刚,故亦称金刚殿。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二殿  却依拉独宫(殿)外景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章嘉国师若比多吉(公元1717年—1786年)转呈清廷理藩院请赐寺名,清廷钦赐满、蒙、汉、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第二年(公元1755年)建造了五当召最主要的建筑——苏古沁殿(大经堂)。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二殿  却依拉独宫(殿)外景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第一代活佛阿旺曲日莫在五当圆寂。五当召的活佛共转世七代,第七代活佛于1955年病故。此后五当召长期没有活佛,直到2006年,才寻到了第八世活佛。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二殿却依拉独宫(殿)简介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二殿到第三殿路上的转经筒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三殿  洞阔尔独宫(殿)外景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三殿洞阔尔独宫(殿)简介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三殿洞阔尔独宫(殿)大门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位于大门口上方的辉光熠熠的《广觉寺》牌匾是复制品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乾隆皇帝所赐檀香木的真品在殿里保存着,就是这块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位于广觉寺门前的学术升级考试的辩经台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三殿洞阔尔独宫西后侧正在维修的就是第四殿圪希德独宫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五殿喇弥仁独宫外景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五殿喇弥仁独宫简介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从第五殿门口西看位于西面山上的晒经台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第六殿金科殿外景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六殿金科殿一楼简介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六殿金科殿二楼简介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六殿金科殿门口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六殿金科殿一楼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七殿苏卜盖陵外景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七殿 苏卜盖陵简介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八殿阿会独宫外景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八殿阿会独宫大门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八殿阿会独宫简介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八殿阿会独宫内景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九殿甘珠尔活佛府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九殿甘珠尔活佛府简介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第九殿甘珠尔活佛府大门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活佛住的地方,一般人是不让进去的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这些是一般喇嘛住的地方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上下山路上的转经筒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东侧的上下山道路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五当召广场西侧的转经筒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景点中的职业表演者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内蒙古五当召(清.国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