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国保)(一)

(2016-04-22 14:57:20)
分类: 古今杂谈
在江南大地上,有一座座高大的精美的石兽雕刻,它们雄浑魄丽、流畅生动、蓄势待发,乃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他们的艺术价值可以和同时代的北魏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它们就是驰名中外的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群。位于江苏省丹阳市境内萧梁河沿岸。从陵口至水经山南北长约16公里。丹阳南朝陵墓的位置及其石刻,自唐以来《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多有记载。20世纪30年代朱希祖和朱父子曾多次进行调查1949年以来,江苏省文管会多次组织人进行调查、测绘。石刻造型优美生动,刻工精细逼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南朝雕刻艺术的突出成就。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丹阳南朝陵墓大部分已被盗掘或破坏。现遗存主要为陵前石刻,共有11处,包括神道石柱和石天禄、石麒麟、石辟邪等[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石刻中以陵口2石兽最为宏伟,雄踞萧港两岸,东西对立,为陵墓群入口标志。东为天禄,双角,四足损缺,身长4米,残高3.6米,体围3.9米。西为麒麟,独角,四足损缺,身长3.95米,残高 2.9米,体围 3.6米。诸陵墓中保存石刻最多者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萧衍修陵之间。萧顺之于梁天监元年 (502)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后,扩墓为建陵。陵前现存石兽、石柱础、石柱石龟趺各1对。2石兽南为独角麒麟,四足损缺。石柱础南北各1,皆方形。2石柱柱身呈直刳棱形,柱顶圆雕一辟邪,下有莲花圆承盘。柱额上刻隶书“太祖皇帝之神道”,一正刻顺读,一反刻逆读。柱础上圆下方,饰刻螭龙 1对。2石柱损坏较严重,部分构件已毁,石额现存丹阳市文化馆,尚完好。2龟趺保存尚好。最小的一处陵墓石刻为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的南齐无名墓前 1对无角辟邪。 2 兽均为圆雕, 体长颈短,张口吐舌,颔下有长须,双翼,足四爪,造型矫健。诸石刻中保存较完好者为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前的 1对石兽,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兽均胸突腰耸,身刻羽翼,目张口。天禄迈左足,麒麟迈右足,足下攫一小兽,雕饰十分精美。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能称得上陵,一般都是皇帝,石兽较之之前的失名墓(一般是王侯或者是废帝)要来的大气。头上双角为天禄,单角为麒麟。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天禄的两只角很有特点。天禄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一角者为天禄,二角者为辟邪,可攘除灾难,永安百禄。古人把它们对置于墓前,既有祈护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为升仙之座骑,寄托了古代汉族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陵口石刻,在丹阳郊外的陵口镇上,萧梁河边

南朝是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四个政权的总称(历史学也把南朝与东吴、东晋并称为六朝时期(指南方))。这里所说的南朝陵墓石刻,是指这几个朝代的帝陵和王侯墓前的石雕。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南朝陵墓石刻中,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神道即墓道,意为神行的道路。设立在神道两侧作为陵墓标志的石刻,便称神道石刻。由于神道石刻只有帝王和王侯才享有,因此神道石刻往往雕刻精美,形制巨大,是权贵的象征。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中国的雕塑艺术源源流长,只有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年代,才能产生像这样近似完美的雕刻艺术品。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三种:天禄、麒麟与辟邪。三种石兽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利爪毕现,纵步若飞,似能令人听到其行走的脚步声,神态威猛庄严。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天禄顶部雕饰双角,麒麟为独角,而辟邪则无角。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这个是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石刻

天禄又称“天鹿”,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与“大命”和“禄位”有关,因而古代最高统治者将这些象征性的石兽置于自己的陵前,一方面作“守护”墓主之用,是禄位的象征,另一方面无疑是显示墓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成为万民共戴的至尊。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天禄与麒麟仅见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诸侯王墓,等级严明,不能随意僭越更改。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梁武帝萧衍的修陵石刻。南梁的开国皇帝。南梁一共树国55年,这家伙一人当了47年的皇帝。可惜却没有善终,被大将侯景(侯景之乱)活活饿死

自丹阳的萧氏家族成了齐、梁两代的帝王,皇帝死后,不忘叶落归根,纷纷在故乡丹阳建陵安葬,按照帝陵的礼制,丹阳帝陵镇墓神兽为天禄、麒麟。而南京多为齐、梁两代的王侯墓,其陵前镇墓神兽为辟邪。所以,天禄、麒麟便成了丹阳的象征,辟邪就成南京的象征。即“丹阳的麒麟,南京的辟邪”。石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殷墟考古中就发掘出石虎、石人等石刻,汉代画像石刻更以其雄浑、拙朴、博大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美祖国陵墓石刻艺术:“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束,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不示弱。例如汉人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直前无古人。”鲁迅在此指的虽然是汉唐两朝石刻,但六朝石刻却是汉唐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它们比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还要早一百多年。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萧衍的爸爸,给加封的皇帝,也就是太皇帝

在整个中国石雕艺术史中,南朝陵墓石刻的地位举足轻重,烟烟生辉。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光垂后世。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在南朝诸多陵墓中为数不多现存的石柱。上刻“太祖文皇帝之神道”

南朝陵墓石刻不仅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南朝陵墓石刻屹立在乡野农田中,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淋的自然破坏,战争变革的人为破坏,南朝陵墓石刻已经风蚀严重,大部分石刻残缺不全。尽管如此,南朝陵墓石刻还是以它的残美古韵呈现出完美的造型。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梁武帝萧赜的景安陵石刻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坐落在胡桥乡狮子湾。萧承之卒于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齐高帝萧道成即位,追尊其父萧承之为宣皇帝,母为孝皇后,合葬陵寝名永安陵。陵南向,现已平。陵前现存石兽1对,东为母天禄,西为麒麟。母天禄昂首挺胸,形象威武,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1.4米,体围2.75米;双角今已残断,颔下垂须卷曲于胸际;有翼,翼面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有长翅,足4爪,右前足爪下攫1小兽。麒麟头已失,余部尚完好。身长2.9米,残高2.42米,颈高1.38米,体围2.4米。天禄于1979年8月向南平行移动1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永安陵石兽西边的赵家湾,旧有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现已平。陵前原有2石兽残躯,相距18.5米,毁于1968年。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坐落在前艾乡田家自然村附近。萧赜卒于南齐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谥武皇帝,九月丙寅葬于景安陵。陵现已平。陵前现存石兽1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均为公兽。天禄身长3.15米,高2.8米,颈高1.55米,体围3米。因其体长,高颈斜出,双目平视,显得俊逸秀美。麒麟身长2.7米,残高2.2米,颈高1.4米,体围2.51米。四足已失。因风化剥蚀,雕饰模糊,但形态矫健。1956年,两兽均保持原方向后移1.5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坐落在胡桥镇东1000米处仙塘湾。萧道生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次兄,齐明帝萧鸾的父亲,他卒于刘宋。南齐建武元年(494年),与其妃江氏,分别被追尊为景皇帝、懿后,合葬陵寝名修安陵。陵墓方向为南偏东23°,于1965~11月发掘。墓室全部用模印画砖砌成,为“三顺一丁”砌法。因早年被破坏,清理出土的陶、瓷,石、铁类器物俱残损,较完整的有由模印画砖组合的壁画“羽人戏虎”、“竹林七贤”等5幅,均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陵墓南面510米处有石兽1对,现保存尚好。东为母天禄,西为公麒麟。天禄身长3米,高2.75米,颈高1.54米,体围2.52米,双角残断。麒麟身长2.9米,高2.42米,颈高1.38米,体围2.4米;独角,角上饰满鳞纹。两兽均胸突腰耸,瞋目张口,长尾垂于趾间,内收后外旋。两兽相对,动势协调对称。1979年8月,两兽均向东平行移动1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1985年5月按原样复制的天禄,作为“镇江文物精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复制品现存放在该馆。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东北500米处,北距梁文帝建陵石刻约60米。南齐建武元年(494年),萧鸾继废帝海陵王为帝,永泰元年(498年)卒,谥明帝,葬兴安陵。现陵已甲。陵前现存石兽1对,两兽间隔一小沟。北兽仅残存部分前躯。南兽为公麒麟,4足全失,独角已残,身长3.02米,残高2.7米,颈高1.35米,体围2.78米;兽身雄健,颈项短肥,头上昂,4小翼组成1大翼,形状别致,装饰味浓厚。1957年南兽麒麟扶正入座。1985年1月,北兽残躯向东北方向平行移动12.5米,加固入座。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陵口石刻为1对石兽,雄踞陵口镇东500米萧梁河东西两岸。东为天禄,双角,身长4米,残高3.6米,颈高2米,体围3.9米;西为麒麟,独角,身长3.95米,残高2.9米,颈高1.7米,体围3.6米。均为公兽。石兽精雕细刻,纹饰华美,是现存南朝石刻中最大的1对。     萧梁河原名萧港,齐梁陵墓多在此河道两岸。齐梁时,王子公卿谒陵,自都城建康秦淮河沿破岗渎东下,过二十四埭,入南兰陵萧港至各陵,石兽守护在萧港入口处,成为陵墓区入口的标记。1956年因京杭运河拓宽,南临运河的麒麟,沿萧梁河岸平行北移450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1977年疏浚萧梁河时,麒麟又西迁70米。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金王陈南朝失名陵石刻坐落在建山乡金家,王家、陈家附近,陵南向。1968年发掘。墓室内有“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竹林七贤”等砖刻壁画。陵前800米处有石兽1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均为公兽。天禄身长2.38米,高2.25米,颈高1.2米,体围2米;头部已残,失去3足,身上雕饰已漫漶不清。麒麟身长2.13米,高1.9米,颈高1.05米,体围1.65米;吻部及足已失。两兽相距23米,均昂首挺胸,张口伸舌,非常生动。1977年4月提升入座。此陵有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陵之说。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水经山南朝失名墓石刻坐落在丹阳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数十米处,墓今已平。墓前存2尊石辟邪,南北向对列,南为母兽,北为公兽,均似狮子。造型体长而颈短,作蹀躞状,两兽动势对称,形象健壮饱满,充满活力。南辟邪身长1.85米,高1.45米,颈高0.65米,体围1.62米;北辟邪身长2米,高1.51米,颈高0.73米,体围1.65米。1978年5月提升入座。此陵有齐前废帝鬱林王萧昭业墓之说。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烂石弄南朝失名墓石刻坐落在建山乡烂石弄北不远处。墓今已平。墓前有2尊石辟邪,南北对列。南辟邪现已碎,北辟邪较完好。形似狮,身长1.58米,高1.54米,颈高0.75,体围1.7米。张口吐舌,作蹲踞状,其形态为南朝石刻中所仅见。1977年5月提升入座。此墓有齐后废帝海林王萧昭文墓之说。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东北、齐明帝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石刻之间。萧顺之为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梁武帝萧衍之父。梁天监元年(502年),被迫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与妻张皇后合葬之陵寝名建陵。陵前神道进口依次列有石兽、方型石础、石柱和石龟各1对,计8件,是南朝诸陵中遗存石刻最多的一处。     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两兽相距16米。麒麟独角已残缺,四足尽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及4足已无,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为公兽,挺胸昂首,动势对称。1957年扶正入座。     方形石础边缘有“T”形榫眼,础上结构无存,难以辨明原来石刻的形制。     
石柱分上、中、下3部分。下为双螭座,方石四周浮雕纹饰已模糊不清。方石上雕有一对环绕相对的螭龙,口内衔珠,头有双角,4足,修尾。中为柱身,柱表饰凹槽纹和束竹纹,柱身上部有一矩形石额,刻有隶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石柱置于神道两侧,石额相对,刻文一为正书顺读,一为反书逆读。柱顶原有覆莲状顶盖,盖上立1小兽,现俱坠落在地。石额现藏文化馆内。现今南柱自上面下裂为2,一半尚挺立。北柱已倾圮。     
龟趺之丰碑现已无,仅存趺座。趺座形如巨龟,雕刻简朴有力,形象逼真。1982年发现趺座四周铺设有宽约70厘米人字形的砖面走道,高出原地平19厘米,两排竖砌砖块收边。石柱柱础四周也发现有宽38.8厘米的类似走道。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梁文帝建陵石刻约360米。萧衍是南朝梁的创立者,太清三年(549年)被侯景幽囚而死,与德后郗氏合葬陵寝名修陵。陵前仅存1公天禄,位于神道北侧,南向。身长3.1米,高2.8米,颈高1.45米,体围2.23米;双角顺颅顶后伏,中部起节;双冀,前为阴刻涡纹,后续浮雕翎羽。兽体骨劲肉丰,4足粗壮,足5爪,右前足攫有1小兽,威武非凡。1957年扶正入座。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约60米。萧纲于梁大宝二年(551年)被侯景所杀。梁承圣元年(552年),与简皇后合葬陵寝名庄陵。陵前有萧港,直通陵口。陵前存1天禄,北向,仅有前躯,体形硕大,身高3.16米,左前足5爪上张,足下所连石板残部厚26厘米。天禄举颈昂首,纹饰与齐明帝兴安陵石刻大体相同。1985年1月扶正入座。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江苏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wbr>(南朝.国保)(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