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

(2016-03-10 14:31:24)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北吉祥寺,位于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西街村。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北宋太平兴国、元代至元及明、清各代均屡有修建。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北吉祥寺文保碑

寺院建筑保存基本完整,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左右廊庑等。前殿、中殿均为宋代遗构,尤其是中殿,单檐悬山顶,梁架简洁、建筑手法古朴,保留了更多的北宋风格。后殿为明代建筑。寺内还存有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至明、清时期碑刻多块。寺院布局严谨,规模较大,是一处保存基本完好且颇具地方风格的古建遗构。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北吉祥寺前殿

北吉祥寺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宋太平兴国、元至元和明洪武、天顺、成化年间及清代均屡有修建。现存建筑前殿、中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重建。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前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施隐刻栱。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顶三彩琉璃吻兽,并留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烧造题记。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中殿西北角铺作 四椽栿 四椽栿弯曲,为稍加砍削而成。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

中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后檐四铺作出单抄,补间斗栱为隐刻装饰。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顶黄绿琉璃剪边,方心点缀。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顶檐角曲折,灵动翼飞

后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两厢建筑构造简单,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式布灰瓦顶。寺内碑碣数通,记录了寺史历史沿革和修建情况。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原始图片檐墙厚99厘米,墙体内外表下脚设石地栿一层,其上顺砌青条砖至顶,包砌阑额7厘米,无签尖,墙面无收分,属清代维修时垒砌。墙内垒土坯与条砖。前后檐明间置板门,前檐次间为插接直棱窗

前殿为彻上露明造。横向看属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周檐柱头之上施阑额和普拍枋。在前后下平槫之间又施四椽栿一道,上置蜀柱承托平梁,平梁之上施侏儒柱、丁华抹颏栱及叉手共同承托脊部。各蜀柱、侏儒柱底部的两侧施合。各槫接缝处均撑以托脚。两道四椽栿之间置驼峰座斗隔承.纵向看上下平抟均用实拍襻间和替木承托,相临两缝梁架之间的蜀柱上端穿顺身串,金柱间施联络枋,脊槫之下为半栱连身对隐的双材襻间。前槽两次间施爬梁,梁头搭卧在南山柱铺作之上,梁尾卡扣于上、下四椽栿之间。后槽两次间各施丁栿一根,其前端与北山柱头斗栱结构形成耍头伸至外檐,其尾与金柱斗栱结合一体并与乳栿交构顶托四椽栿尾段;在爬梁与丁栿之上置有蜀柱、合,蜀柱之上托有座斗、系头栿、平梁等构件,在各系头栿外侧斜戗托脚。两山出际为1.23米。各转角处施有大角梁、仔角梁、隐角梁 递角梁、抹角梁等构件。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柱础 两金柱底各设有青石质宝装莲瓣式覆盆柱础一枚,础盘边长1.04米见方,盘厚0.31米,其上覆盆高凸0.09米,盆唇高0.01米。与宋《营造法式》卷三中“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的相关规定也基本相符。 前殿为彻上露明造。横向看属六架椽屋四椽栿对

周檐阑普之上共置12垛五铺作柱头斗栱。外转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柱头枋隐刻泥道慢拱,前、后檐耍头为昂形,两山耍头呈蚂蚱形,前檐里转出双抄托压跳承四椽伏,后檐里转昂尾做压跳承乳栿,耍头后尾呈挑斡做法挑于下平槫与蜀柱的结点。两山前槽里转斗栱出双抄,头跳之上施异型拱与上层华栱十字相交,二跳头上托压跳及爬梁。后槽里转斗栱偷心出单抄,托压跳承丁栿。转角处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两侧瓜子栱与45°角斜出的头昂相交,两侧令栱与由昂相交。该殿不设补间铺作,而在一层柱头枋中央隐刻荷叶墩或菱形墩,上又影刻扶壁令栱,上置三枚散斗隔承。殿内金柱斗栱单抄托头,明间出重栱,泥道栱伸向次间呈头状,其上慢栱与丁栿为连体。斗栱用材宽14厘米,材高21厘米,栔高8.4厘米。折合宋营造尺材宽4.4寸、材高6.6寸、栔高2.64寸。宋《营造法式》卷五中规定“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主。材分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第五等材广六寸六分,厚四寸四分,殿身小三间或厅堂大三间则用之”。该殿用材恰与之相符。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殿内转角 两山出际为1.23米。各转角处施有大角梁、仔角梁、隐角梁递角梁、抹角梁等构件。 四周檐阑额普拍枋之上共置12垛五铺

前殿为单檐歇山琉璃剪边布瓦顶,置有九脊十兽,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及各脊端的吻兽,皆为黄绿相间的琉璃制品。龙形正吻各由八拼组成,口吞正脊,怒目前视。吻身正背两面各饰一条双爪四指飞龙,尾部外曲回卷。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两山前槽里转斗栱出双抄,头跳之上施异型拱与上层华栱十字相交,二跳头上托压跳及爬梁。后槽里转斗栱偷心出单抄,托压跳承丁栿。转角处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两侧瓜子栱与45°角斜出的头昂相交,两侧令栱与由昂相交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转角铺作 外转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柱头枋隐刻泥道慢拱,前、后檐耍头为昂形,两山耍头呈蚂蚱形,前檐里转出双抄托压跳承四椽伏,后檐里转昂尾做压跳承乳栿,耍头后尾呈挑斡做法挑于下平槫与蜀柱的结点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 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计心造,耍头成昂状,补间施隐刻栱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 四椽栿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大殿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前殿台基通面阔16.3米,通进深13.52米,前檐高1.08米,后檐高0.75米,顺砖垒砌,间隔石蜀柱,周铺散水。台明之外于前檐明间设踏跺七步、后檐明间设踏跺五步。建筑占地面积220.7平方米,殿内外地面方砖淌白细墁。陵川北吉祥寺(国保)金柱扇面墙该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共用木柱14根,其中金柱两根,周檐柱12根,属山西地区宋金时期较常见的减柱造格局。各柱头卷刹和缓,风格统一,头径约为底径的0.8倍。角柱高3.98米,正面侧0.04米,侧面侧0.03米,与宋《营造法式》“随柱之长,每一尺侧一分;若侧面,每长一尺即侧角八厘”的规定正相吻合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前槽两次间施爬梁,梁头搭卧在南山柱铺作之上,梁尾卡扣于上、下四椽栿之间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后槽两次间各施丁栿一根,丁栿平置,其前端与北山柱头斗栱结构形成耍头伸至外檐,其尾与金柱斗栱结合一体并与乳栿交构顶托四椽栿尾段;在爬梁与丁栿之上置有蜀柱、合,蜀柱之上托有座斗、系头栿、平梁等构件,在各系头栿外侧斜戗托脚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殿内转角两山出际为1.23米。各转角处施有大角梁、仔角梁、隐角梁 递角梁、抹角梁等构件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四周檐阑额普拍枋之上共置12垛五铺作柱头斗栱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两山前槽里转斗栱出双抄,头跳之上施异型拱与上层华栱十字相交,二跳头上托压跳及爬梁。后槽里转斗栱偷心出单抄,托压跳承丁栿。转角处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两侧瓜子栱与45°角斜出的头昂相交,两侧令栱与由昂相交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 前殿为单檐歇山琉璃剪边灰瓦顶,屋顶总高13.13米,投影面积为361.7平方米,置有九脊十兽,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及各脊端的吻兽,皆为黄绿相间的琉璃制品陵川北吉祥寺(国保)龙形正吻各由八拼组成,口吞正脊,怒目前视。吻身正背两面各饰一条双爪四指飞龙,尾部外曲回卷。殿顶三彩琉璃吻兽,并留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烧造题记陵川北吉祥寺(国保)中殿殿顶黄绿琉璃剪边,方心点缀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中殿背面  中殿殿顶黄绿琉璃剪边,方心点缀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后檐四铺作出单抄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 补间斗栱为隐刻栱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 中殿西北角铺作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后殿后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五间。前建插廊,明间与次间置隔扇门,梢间置插接直棂窗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进深四椽通檐用二柱各梁均不规整,稍加削砍即用,略有元代遗风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莲花墩梁枋之间的隔承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莲花墩  梁枋之间的隔承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 两厢建筑构造简单,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式布灰瓦顶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 墙上镶嵌的铭碑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寺内碑碣数通,记录了寺史历史沿革和修建情况
陵川北吉祥寺(国保)北吉祥寺外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