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2016-03-10 12:34:42)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南吉祥寺,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山西陵川县城西20公里平川村。原宋家川,唐贞观年间奉敕建造,宋天圣年间迁此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寺宇规模完整,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两厢廊庑。中殿历史最古,宋建,后殿金建元修,山着眼点是经明代重修,还保存着元代手法,余皆明、清遗构。中殿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檐下斗拱硕大,殿内梁架规整,形制古朴,结构严谨。据碑文记载,宋代“潞城里崔氏寄居平川,年迈乏嗣,自捐资财,创修中央殿三间”,现存中殿确为宋构。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南吉祥寺山门
南吉祥寺建筑宏大,结构完整,形制壮观。该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原位于平川村南面的宋家川,至宋天圣年间迁移至平川村重建。
南吉祥寺原名吉祥院,据寺庙中保存至今的《吉祥院碑文并序》碑记载,该寺原在平川南面的宋家村,993年(宋淳化三年)敕赐院额,1030年(宋天圣八年)迁至今址,元代曾进行过两次重要修缮,明、清两代也曾有过增建和补葺。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南吉祥寺中殿修缮完好的外檐斗拱
全寺共分两进院。中轴线上山门为过道式二层戏楼,两侧有钟鼓二楼。一进院为过殿,俗名中央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宋代建筑。根据碑文记载,本县潞城里崔氏一家宋时寄居于平川村,年迈乏嗣,自捐资财,创建中央殿三间,由是生贵子崔孚,年十五中状元,发于宋朝七状元之首。
二进院为正殿,又名后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架椽,悬山顶,从现存梁架结构来看,为明清建筑。 北吉祥寺 位于礼义镇西北的高岗上。从寺南山坡下仰望山门,整个建筑宏伟壮观。山门前古松4株,虬枝交柯,号称四大天王,盘桓苍劲,迎送四方游客。此寺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历代均有重修。中轴线前有山门及钟鼓二楼。一进院为前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前檐四柱,柱头卷刹明显,斗拱五铺作,琴面昂,有补间斗拱,左右各有小跨门一座。二进院为中央殿,面宽进深各三间,悬山顶,两侧配殿三间,全寺共有殿宇60余间,全系砖木结构。前殿、中央殿用材硕大,建筑形制为宋代手法。正殿现存结构为明代手法,其余配殿为明清重修或增修。三大殿均用灰色钢瓦铺制,殿顶均有彩色龙吻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和琉璃图案装饰,色彩斑斓,有富丽堂皇之感。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南吉祥寺过殿

除了建筑风格,南吉祥寺的文物价值还体现在寺庙中众多的塑像和彩绘上。据资料描述,该寺庙内的塑像多为明代作品。山门内塑有上古时代传说中的帝王,华夏人类祖先,"五帝真君"木墩座像。五帝是:炎帝、黄帝、舜帝、尧帝、禹帝,座南面北一字排列。坐像真人大小,庄重肃穆。两侧墙壁绘有壁画,据说为明代作品。西壁墙绘有十八罗汉彩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东壁墙绘有十八层地狱,刻画了烹油鼎,披麻皮、吊脊筋,锯扯分心等地狱刑罚场景。
东西皆设有神台,各塑座像三尊。东庭神台中尊塑大成先师孔夫子,南尊塑关公像,北尊塑行云施雨的山东雨王神。西庭神台中尊塑掌管人间生死簿籍的阎王爷,南尊塑白须老叟、手持竹杖的土地神,北尊塑明察人间善恶的判官像。
当央殿中心塑一尊高约丈余蒲团宝座金装大佛像,是释迦牟尼法身佛--毗卢佛。面容慈善,仪态端庄。殿东墙塑一身披架婆、手托钵盂、云游苦行僧人站像。说起这个僧人站像,还大有来历。他是南吉祥寺元代主持僧人,姓姬讳显机,高平龙尾人。据寺庙内保存至今的元代《维大元晋宁路泽州陵川县云川乡平川里南吉祥禅院记》碑文记载:显机创修本寺园明殿时,耗资颇巨,银两匮乏。工程半途而歇工。为筹措银资,他只身云游江南数省。教化善缘,广敛布施。数载后,竞聚银巨万。壮志未酬,而仙逝圆寂于杭州灵隐寺。后其师弟果胜,再下江南,至杭州府,方携其骨殖、银资返回故里平川村。随后,果胜率众寺僧,鸿工重开圆明宝殿,重饰彩绘,雕梁画栋,工程完就。鸿工伐木。创建圆明正殿两侧僧舍东西禅房,香厨,上院东西僧堂文室。为纪念这位主持僧的不朽功绩,在当央殿东侧元代始塑显机僧站像。
圆明正殿的神台之上有三尊坐佛,身高近丈,蒲团金装,金光灿灿,耀人眼目。仪态造型丰满,面容慈祥。按横三世一字排列,中尊是婆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东尊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西尊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据传本寺大佛与崇安寺、宝应寺等寺佛像,都是明代同一时期作品。在三大佛像上方北沿悬挂一行乐师小佛像,体长尺许,手中各拿不同吹奏乐器:锣鼓擦钱、笙、箫、笛、管、琵琶、弦、琴应有尽有。神台两侧塑两个护殿站神,各拿铁锤、铁鞭,耸肩、凸肚、双眼圆睁。据村中老人讲述,塑像时在正殿过道巧设机关,香客拜佛时,遇心不诚或有恶行者,脚踩机关,护殿站神猛然向前摇摆,举铁锤、持铁鞭,似将砸来,以此教化众生,积德行善,恶行莫为。
圆明正殿东西壁墙,元代壁画,弥为珍贵,现已大部被毁,人物图形残缺不全。据年老有识之士讲述。始粗知梗概一二,东壁山墙彩绘画像有雷公、电母、忽闪婆、风伯、布云雨神。多为传说中的神魔鬼怪,上天二十八星宿。西山壁墙彩绘画像。多以隋、唐、宋、三国、两晋,上至秦汉,历代知名人物。有教授于学堂的夫子,游历于名山大川山水之间的文人、墨客、诗人。征战沙场的武将、勇士、剑客、侠士。筹谋国事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饥餐露宿、跋涉旅途的僧侣、邮传、商贾,西域异国红毛、兰眼高鼻外交使臣。不胜枚举。总之,画像造形生动,形像逼真、神态各异、幽默风趣,如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场景,是考证古代社会生活弥足珍贵的史料,也是研究古代彩绘艺术的宝库。
南吉祥寺塑像多为明代作品。前殿为天王殿。俗称拜殿。两侧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天王殿楼内塑有上古时代传说中的帝王,华夏人类祖先,"五帝真君"木墩座像。五帝是:炎帝、黄帝、舜帝、尧帝、禹帝。座南面北一字排列。真人大小,庄重肃穆。两山壁画为明代作品。西壁墙绘彩画像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东壁墙绘画十八层地狱烹油鼎,披麻皮、吊脊筋,锯扯分心等地狱刑罚图像。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中殿(北宋)当心间补间斗栱 内檐斜栱    这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斜栱实例,呈45°,建于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个人观点,认为转角铺作的角华栱不算真正的斜栱

南吉祥寺原址位于宋家川,迁址的原因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据说是依据寺庙中原有的一块碑文。该碑文中记载,这项浩大的搬迁工程之所以可以进行,始于原籍本县潞城的一位崔姓有钱人家。此人寄居平川村时,因年岁较大,妻妾尚未给他生下个承嗣家业的儿子,便想通过捐资修庙的善举换得后继有人。不料此举盛灵,夫人果为其生下贵子名有孚,年仅十五岁就中了状元,而且还是宋朝七状元之首。只可惜,详细记载此事的碑文已在"文革"中被毁。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南吉祥寺中殿(北宋)当心间补间斗栱 外檐斜栱    斜栱,作为古代木结构铺作的一个构件,从未给出过明确的定义,《营造法式》中也未提及。但现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实物却经常出现。“斜栱”是指:铺作中的某些栱是水平斜置的,即与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呈非90°角度的栱,多为45°或60°。斜栱始于宋,鼎盛于辽金,金以后衰落,逐渐消亡于清。现存实物中,辽金时期是“斜栱”出现最频繁、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时期,比宋时期出现的多,因而一般称“斜栱”为“辽金斜栱”。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山西陵川南吉祥寺(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