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千年古刹 圣恩禅寺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圣恩寺,全称天寿圣恩禅寺。坐落在苏州市吴中区光福玄墓东南,柴庄岭下,面太湖。唐天宝年间创圣恩寺"天寿寺"。南宋宝佑年间又建"圣恩禅庵",寺庵并列,曾被辟为上、下道场,元天顺元年(1328)幼主阿速吉八敕赐"圣恩禅寺"匾额。至正初天寿寺毁于火灾,圣恩禅庵幸存。为佛教南宗发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驻足于此。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岩元长禅师之高足万峰时蔚禅师从杭州入吴,卓息玄墓山。由于万峰的到来,信徒渐多。明洪武九年(1376)辟地建观音阁及诸殿室,圣恩寺初显规模。














圣恩寺大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世界图并说








大雄宝殿前有巨柏三棵,树龄一千八百余年,最粗一棵腰围5.2米,挺拔劲秀活化石。寺内还有康熙帝所题《松风水月》碑,乾隆赋并书写的一块诗碑《再邓尉香雪海歌旧韵》。
正月初九为帝释天(玉皇)诞辰,俗称"天生日"。苏城有"斋天"之习俗。圣恩寺"斋天法会"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诏建"万寿道场"始,由来已久,是日"酬愿者骈集,观者如堵"。每年到圣恩寺参加"斋天"法会的人数达3-5万人。经常车堵于光福镇中,人拥在圣恩寺外。自正月初八到初十,历时三天,热闹非凡。每到这个日子,来自各方的善男信女、游客、商贩都会云集于此。其为佛教圣地,是日宣扬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保留了众多的民间艺术活动。建国后,由于玄墓山驻扎了部队,圣恩寺移交部队保管,圣恩寺不再举行庙会。圣恩寺占地一百多亩,空间宽绰,面对太湖,环境清静,有居士信徒法会,斋戒。居士楼窗口可望见太湖,每个房间有独立卫生间,公用太阳能洗浴。
康熙曾先后六下江南,累计520天。康熙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父亲顺治、叔父多尔衮等,都没有跨过长江。而康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跨过大运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几大水系的皇帝,足迹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河北等地,这在大清朝历史上开创了先河。
康熙六下江南期间,每次来和回去的时候都要经过苏州,并六次到位于苏州光福玄墓山的圣恩禅寺。据苏州《光福志》,六次到光福的时间和相关记载为:
第一次: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第二次: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2月3日),康熙在苏城住了二天,乘船到邓尉圣恩寺,宿“四宜堂”,到吾家山观梅,给圣恩寺题“松风水月”额;
第三次: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同皇后从武林至苏州,住苏州织造府,到光福圣恩寺。从武林来苏时,圣恩寺大和尚曾专程去尹山河界迎接。
第四次:公元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3月17日),康熙由苏州到穹隆上贞观,题“餐霞挹翠”额后去光福; 第五次: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2月26日),帝(康熙)驻虎丘行宮。30日圣恩寺和尚来请,帝赠人参、瓜果给僧。
第六次: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4月15日),帝(康熙)由武林回,圣恩寺大和尚至平望请,水浅未来。21日送驾。
康熙在圣恩寺也即兴作诗一首,诗曰:
邓尉知名久,
看梅及早春。
岂因耽胜赏,
本是重时巡。
野霭朝来散,
山容雨后新。
缤纷开万树,
相对惬佳辰。
康熙五十八年(1719),步入暮年的康熙皇帝回忆起当年驻跸圣恩寺的往事,不胜感念。看北国隆冬时节,思江南早梅正待绽放,禁不住思念心切。于是,颁旨赏赐圣恩寺帑金一千两,念珠一千五百零一挂,僧衣、僧帽、僧鞋、僧袜各一千五百零一副,并“特旨钦命”派专人护送到圣恩寺。赠赐仪式十分隆重,所有费用,均由朝廷一并开销。后乾隆也六次到过玄墓山圣恩寺。当地民间流传着乾隆帝到圣恩寺寻找他养身父亲的传说,圣恩寺地藏殿内方砖上至今还留有一双膝盖印,相传就是乾隆帝当年跪拜他父亲时留下的遗迹。
据《圣恩寺志》记载,朱元璋曾下诏要圣恩寺住持万峰禅师入京:“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二十九,万峰禅师圆寂圣恩寺,享年七十九岁。是年初,皇帝召万峰入京,旨至万峰前七日逝。”。
《圣恩寺志》记载了朱元璋为圣恩寺写的几首诗,节录如下:
其一、《赐僧无念诗用前松实诗韵》:
谈空幽隐人烟萝,路合苍苔岁月多。
问道无门明五教,进斋何处受三诃。
残经对月从容诵,补纳朝阳自在歌。
侣影山间真寂寞,俦灯松下任坡陀。
其二,《圣恩寺高僧及礼塔寺·题僧无念九岁出家》:
从师童子问清玄,世事茫然学坐禅。
幼出渐知心是佛,老来悟得性通天。
朱门不谒藏金赐,茆屋无干饮碧泉。
召至九重谈妙法,问伊落魄几经年。圣恩寺的别院司徒庙内存康熙御书的“松风水月”碑
























前一篇:山西晋城 冶底岱庙(国保)
后一篇:苏州司徒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