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崇陵 中国最后一座皇帝陵寝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崇陵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光绪帝在位34年(1875-1908年)。崇陵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崇陵隆恩殿
崇陵琉璃门
崇陵明楼
崇陵地宫
崇陵地宫棺椁
崇陵景色
崇陵石五供
崇陵明楼
从石门中看到的隆恩殿后方
明楼 宝顶
陵前清澈见底的水池
地宫入口的正前方

1938年,崇陵地宫被盗,盗贼为一伙不明身份的军人。
光绪帝在位期间,清王朝已经贫弱到即将崩溃的边缘。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推动下,发动了一场意在图强自立的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但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上层顽固派官僚的利益,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绞杀维新党人。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软禁在瀛台,慈禧再次独揽大权。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瀛台涵元殿辞世,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去。有人推测,慈禧惧怕自己死后,光绪皇帝会重掌朝权,因此在自己死去之前先将光绪害死。

金龙峪原名魏家沟,同治年间改名为九龙峪,此处为一处风水宝地,但此地是一处弃地,先后4次被遗弃: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年为其子永琏(端慧皇太子)选择陵地时曾选择此处,后来抛弃。道光皇帝也曾选择此地为陵地。咸丰皇帝在清西陵选择了金龙峪和龙泉峪两处宝地,但后来选择了龙泉峪。慈禧太后为同治帝选陵是选择了清西陵的金龙峪和清东陵的双山峪,但后来慈禧太后破坏了乾隆皇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将同治帝的陵地选在了清东陵的双山峪。最后金龙峪被定为光绪皇帝陵地。

崇陵之东1公里处建有崇妃园寝,葬着光绪帝的妃子瑾妃、珍妃姐妹俩。珍妃是光绪宠妃,支持光绪实行变法。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逃奔西安,行前令太监将珍妃推入紫禁城内珍妃井中,第二年才将尸体捞出,葬在京西田村,后移葬崇妃陵。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孝定景皇后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妃嫔,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姐姐(瑾妃)被入选宫中,封为珍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珍妃,光绪二十年因忤太后,降为珍贵人;次年复升为珍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带着珍妃而被投井杀害,享年二十四岁,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为珍贵妃,草草下葬在别处,后来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统领后宫,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该葬的地方——崇陵妃园寝。她容貌出众,性格中有那么些傲气,即使是在自己被慈禧推下的那一刻。这一切,不过是封建王朝那悲情故梦罢了,她死后文面上殊荣再大,这女子终究是将魂送给了已经冰冷的紫禁城。

端康皇贵妃(1873年—1924年),即瑾妃,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妃嫔。为礼部侍郎长叙之女,瑾妃有一妹,同为光绪帝妃,即珍妃。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时入选,成为光绪帝的妃子,并在隔年元月行大婚礼,之后个别以瑾嫔和珍嫔的身分入宫。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妹妹(珍妃)被入选宫中,封为瑾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妃,光绪二十年因珍妃忤太后而受株连,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帝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24日),瑾妃病逝于永和宫中,年51岁,并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葬于崇陵妃园寝,谥为温靖皇贵妃。

光绪帝崇陵修建期间,宣统皇帝与隆裕皇太后虽已退位,但向中华民国政府提出要求: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也别说,民国政府还是讲感情的,同意要求出资修建崇陵;后来,民国政府还出资修建了安阳袁世凯墓。

崇陵,陵址名为金龙峪,主要建筑有五孔桥、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明楼、宝顶、地宫等。其中隆恩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质地坚硬无比,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十分富丽堂皇。1913年,崇陵建成,11月16日,光绪的棺椁正式安放于崇陵地宫之中,1913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葬地宫。

崇陵地宫墓道全长63.19米,无梁无柱的石拱券式建筑,共有四道石门,八扇石门上分别雕有八大菩萨立像;金券内有宝床,宝床正中有金井,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停放在宝床上。

25年后的1938年秋,一伙不明身份的盗墓贼的盗掘了崇陵地宫,距孙殿英盗掘东陵正好10年。传说,崇陵被盗是当年参加过修建工程的人所为。据当时住在西陵附近的老人们说,曾有人看见大约有一个营的军人奔向崇陵,但那批队伍究竟是何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前一篇:清东陵之惠陵
后一篇:明十三陵 仁宗皇帝之献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