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2015-12-24 14:19:56)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普利禅寺坐落于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洞山,是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以及文化发祥地。寺院始建于唐咸通中期,由曹洞宗开山祖师良价所创,是一座千年古刹。
普利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中期,为曹洞宗祖庭,几经兴废,1988年重修。寺庙占地面积6806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昆灵殿、僧寮、藏经阁等,总面积996.6平方米。普利禅寺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的洞山,古木参天,山石奇伟,风景秀丽,洞山古有普利寺,为神宗曹洞宗之祖庭。从同安乡政府所在地去洞山,走依山就势的十里古道,穿过罗汉林,越过金刚岭,近洞山山口一处牌楼耸立,上刻“古洞云深”四个庄严道劲的大字。离牌楼不远,在水流湍急的葛溪上,横跨着逢渠桥,桥为单孔石砌,是宋代人为纪念洞山良价惮师而建造的。
普利禅寺由山门、昆灵殿(又称天王殿)、大雄宝殿、後法堂、藏经楼、祖师堂、方丈室、斋堂、僧寮组成。建筑物皆依山势一层层递级而立,造成步步高升之情态。
山门,距殿阁有百米之远,为坊式建筑,门前有一“千年罗汉松”,标牌上写有唐代师虔禅师植此树时所题的诗句。
昆灵殿,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顶。门阔五间,进深丈八。正面悬有“佛在性中”木匾,乃清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年)洞山正宗三十八代住持海寿禅师书写制作。殿内供弥勒、韦驮及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亦为砖木结构,占地五百五十平方米,飞扬翘角歇山顶,红色的木柱粗可盈抱。释迦如来与阿难、迦叶为贴金像,两侧列彩塑十八罗汉。侧座为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文殊菩萨骑青狮、普贤菩萨跨白象又侧立於两侧。
藏经楼,纯木结构,高三层,二十余米。重建於清康熙壬子年(一六七二年)。底层即後法堂,供奉泰国送来之汉白玉石雕地藏王。楼之二层设内经堂,悬「全堂像」及历次日本来客所书之字幅与题赠。最上一层贮有古今佛学著作。
祖师堂,立从菩萨达摩经二祖、三祖而六祖惠能、七祖青原行思...直至十一世祖洞山良价,这一系列禅宗祖师之塑像。
洞山是一充满神秘色彩的“洞天佛国”。跨山溪而横陈的“逢渠桥”乃宋代建筑,这是为纪念开山祖良价在此处一高悬瀑布之下的水潭中睹影逢渠(“渠”即古汉语之他字)而立的。此桥不仅有宋代石拱桥特异之结构形式,且以其刻有建桥年代和捐资人乃一老妪而充满神奇传说。拱侧嵌立高浮雕二守桥武士,更为世间石桥之独有。扣击顶端能发出木鱼响声的巨大“木鱼石”,传说是良价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斗法时所遗。“昼开夜合”的危崖险关,其传说载入宜丰县县志,列为县“八景”之一的“夜合灵迹”一景。“考功泉”水潭,说是能从官员的倒影清浊而考察出其人之功过。
“盐井”传说本可源源不断生出咸盐,有奸僧盗谋私利,井即柘涸。井旁石崖还刻有道出此谜的元代高僧的诗篇。“七仙桥”、“馒头石”、“试剑石”、“九牛奔槽”等等景致,无不充满神奇传说。
普利禅寺初由唐朝高僧良价于咸通年间创建,他曾在此弘扬他所创的禅学新义,后其弟子本寂至江西省宜黄县曹山建寺,将良价的禅学新义阐传播,故僧众尊其为曹洞宗祖师。良价和本寂的禅风以回互细密著称,后来各地僧众尊良判为“曹洞宗匠”,将他们这一派称为曹洞宗。曹洞宗属佛教南宗青原法系,中经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而至良价,良价和他的学生本寂共同创建曹洞宗,其名取自该宗初祖洞山良价及二祖曹山之号。曹洞宗与临济、伪仰、云门、法眼合称禅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学士苏辙、黄庭坚等都对普利寺呤诗赞美。苏辙在游洞山寺时,所写的“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是对洞山寺院的庄严、气派和雄伟的高度概括。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僧道元入宋,在大童山从洞山第十三代如净(1163~1228年)受法,向日本传入曹洞宗,道元被尊为日本曹洞宗太祖。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普利禅寺大雄宝殿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大雄宝殿后面是后法堂  唐大中十三年(859),良价禅师创建广福寺。元末遭兵燹,明末清初重建,更名普利寺。现存在后法堂重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为木质3层高阁。面阔7间,进深12米,立于丈余高的石台上。大门有“佛在性中”匾额。僧房为木结构重楼,楼上下共有丈室34间。1983年省宗教事务部门拨款32000元,修葺后法堂。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沿后法堂后石径而上,在古树参天之中是良价祖塔。即祖师塔。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唐咸通十年(869)良价圆寂,唐懿宗追封“悟本禅师”,葬于洞山普利寺后山,墓塔名慧觉。墓塔前护以砌石,有拜台,石阶可通行人。塔形古朴,六方,高3.2米,宝盖宽1.2米。塔座两层,底层六方,均刻忍冬花壶门,第二层各刻如意草、万字、金钱、双金钱。塔身上有楣,下有托,楣托刻仰覆莲,角为六棱形。石柱中嵌石板,塔盖伞形,有瓦垅,六角飘檐。塔刹3层:莲瓣覆钵、相轮、宝珠。塔下面下端遗存“己丑敕建”、“师慧觉宝塔”9字。1983年省宗教事务部门曾拨款修复。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祖师塔前翩翩起舞的彩蝶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