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梵天寺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厦门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禅寺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
梵天寺现在有个非常气派的大门和广场,这些都是近些年才建成的
梵天寺于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创建,初名兴教寺,是福建最早的佛教寺庙之梵天寺风光梵天寺风光
一。唐代咸亨年间形成规模,有大小庵堂72所。至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合为一处,改名"梵天禅寺"。元代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毁于兵火。

厚学法师雕像 厚学法师是上世纪90年代重建梵天寺的主要功臣
梵天寺原主持厚学法师的墓园
大轮山梵天寺是一处名山古刹,既是专家学者考察"国际朱子学"的学术园地,又是海内外善信朝圣礼佛的宗教圣地
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即1086-1093年)的婆罗门佛塔,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高4.6米,须弥座底为1.78米,四角浮雕侏儒,四面浮雕走兽;二层每面浮雕坐莲佛像4尊;三层四个上角展翅神兽。四面浮雕佛教故事图像。刹座覆莲盆,刹杆五层相轮,刹尖葫芦
婆罗门佛塔的简介
广场前有一排白色大理石佛塔,这也是新建的
刻在大理石上的整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两棵菩提树下有两座古色古香的石佛塔,前面的小庙香火旺盛
这里就是梵天寺的第一重殿,“大轮梵天”也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就是指大轮山畔的梵天禅寺
正门的左前方有一口放生池,池中有些乌龟、鲤鱼和鸭子等
这座被框住的基座也是文物
梵天寺金刚殿、大雄宝殿、法堂于民国七年(1918年)被北方军阀张树成纵火烧毁,仅存山门、钟楼和一些题刻
寺后的文公书院(又名紫阳书院)是泉州最早的官办书院,院内至今还存有朱熹的石刻画像,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
建于明代的钟楼是在民国大火中幸免的建筑
梵天寺是禅宗南派临济宗的支派,历代高僧辈出,香火不断。著名的弘一大师和台湾佛教导师印顺法师曾挂单梵天寺
梵天寺正殿
金刚殿
金刚殿供奉的菩萨
弥勒菩萨介绍

天王殿
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后面--韦陀菩萨
天王殿寺庙右旁边的门出去就是古香古色的念佛堂
念佛堂---跪拜本师释迦牟尼佛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住山僧无为重建,形成完整的佛寺,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体建筑,由下而上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规模恢宏。厦门的妙释寺、鼓浪屿的日光寺均是它的分禅。寺后有纪念朱熹的明代建筑文公书院、仰止亭、石瞻亭、千佛阁、魁星阁等建筑群,茂林修竹,环境幽雅。同安梵天寺整体建筑庄严肃穆,宏伟壮观。其中金刚殿、大雄宝殿、法堂于民国七年(1918年)被北方军阀张树成纵火烧毁,仅存山门、钟楼和一些题刻。文革期间又在原址上修建同安县看守所。
宋朱熹为同安主簿时,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处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筑的仰止亭、刘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导的紫阳书院等,都是纪念名儒朱熹的重要历史建筑。大轮山因其"群峰自北奔跃如车轮"而名,方圆约一平方公里,海拔108米,自古就是同安名胜,自清代康熙年间形成"轮山八景",即轮峰迭翠,浔海归帆,东溪塔影,绿沼荷香,幽岩月色,梵寺钟声,瞻亭石倒,圣迹泉浏。现修复山门、功德堂、念佛堂、钟楼和千佛阁等古迹。
山门因蛀蚀,1981年仿古重修;门前立两尊"石将军"和两座石经幢。门楣原有朱熹题写的一块"大轮山"漆木匾,每字二尺一寸见方,苍劲有力,已毁。钟楼在原寺院东侧,四角亭式的双层砖木建筑,造型古朴大方,内原有重650多公斤的铜铸古钟,上刻"明洪武二年造"字样,今无存。
法堂小花园保存着完好的唐代石刻,其中有3块浮雕,人物皆着短袖上衣和长裙,分别摆出吹笛、击拍和捧莲果的姿势,下方两角浮刻浮云图像,以衬托仙女从天而降的轻盈柔美,人物造型与装饰都象敦煌飞天壁画。
钟楼旁还有一座婆罗门佛塔,原是同安城内西安桥头的镇桥石塔,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4年),1957年迁今址,故又名西安桥塔。塔为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高4.68米。其中须弥底座高1.78米,四面浮雕走兽,四角浮雕侏儒;二层每面浮雕坐莲佛像;三层四面浮雕佛教故事图像,四个上角浮雕展翅神兽。该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及石雕艺术的珍贵资料。
厚学法师圆寂后,其占地120平方米的舍利塔园是目前厦门地区最具壮观的僧人墓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