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洋古镇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西起古田,东至宁德间,有一条宁静的古驿道,这其间,深藏一个鳌江之源的小镇----杉洋。因镇北二里有座蓝田书院,所以杉洋又被人誉称蓝田。位于古田县东部,东接宁德,西接鹤塘,南邻罗源、闽侯,北靠屏南、蕉城,有古田东大门之称。
杉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于明弘治十年(1505)筑城,咸丰八至九年(1858一1859)重修,是明清时期古田县除县城之外的唯一一座城池,明清政府均派驻巡检于此。史上由于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蓝田书院两度讲学,后杉洋“崇儒之风斐然”,并为此地崛起大量人杰,因而又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
杉洋镇依山面洋。在闽东山区,多把一些平坦开阔的地方称之为洋,一个“洋”字,反映出了闽东山区山多地少,尤其难见到连绵成片的土地。
杉洋古城镇还保留着古味浓厚的纵横青砖街巷。比如龙潭街、下里弄、新亭街、后街路等,成为四姓住地和八境的分界线。群山夹峙,溪涧环绕,古洞流云,古宅林立。周边旅游景点,麒麟山,白溪草场,兔耳岭。
小小的山村,曾与王安石、欧阳修、朱熹等历史名人有过千丝万缕的关联。小村之小,却不失墨风古韵。蓝田书院依山而建,四周稻田芳香,小径通幽。书院大门优雅庄重,白墙灰瓦,青山绿水,一派田园风光。著名的朱子十八门人即是朱熹当年在古田及杉洋讲学期间培训集成的。此后杉洋科甲鼎盛,人才济济,南宋后曾出现过近百名进士、二位丞相。

西门基督教天一堂,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英国传教士“自着汉装”到杉洋传教,在城外下池弄借民房为教堂。民国之初,教徒渐众,遂在城内择址,经十年努力,建起古田一带最大中西合壁的教堂。仿照杉洋古城北天一门之称,取名天一堂。天一堂廊顶建有钟楼,内窗门镶嵌五彩玻璃,华丽辉煌。来的时候不凑巧,天一堂没有开放,只能远观一下。楼下的居民日常生活和天一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邻天阁,也称八角楼,最初为宴宾楼,进深十一柱,面阔三间,为单座三层木构重檐四坡顶建筑,典型清初建筑风格。


杉洋各处境亭、宫庙、桥梁、楼阁、戏台、民宅、墓地和商铺等融杉洋自然、人文景观和儒家哲理、道德修养于片言只语的巧对,也是美不胜收。林氏家庙,气势宏伟,装饰考究。

文昌阁始建于宋建隆年间(960-963),整体建筑为正方形,座西向东,南北宽28米,进深30米,由U型回廊、天井、六角三层塔等构成,同时供奉孔子、关羽和朱熹三人。
蓝田书院始建于宋代,是八闽最早的书院之一,理学大师朱熹曾两度教学于此,1976年遭遇大火被毁,仅留下石壁上的“蓝田书院”朱熹真迹四字。2010年,乡贤余云辉博士捐资400万元正式启动蓝田书院重建工程,通过杉洋镇政府以及乡贤的支持,该工程于2012年11月正式完工,并于2013年1月9日完成落成典礼。

这是余为亨故居之光迪堂,第六代子孙余小熊仍守着祖业,过着清淡的生活。院落整洁,绿植茂盛。
杉洋余氏宗祠,原名仙岩寺,历代有重修,嘉庆十八年(1813)改为“蝉林祠”,取蝉林科甲之意。现存建筑为清咸丰二年(1852)至同治五年(1866)年间拓建,1982-1987年又陆续修葺。主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前后四进,依次为门埕、状元坊、仪门、大厅、祖厅,总占地面积达3300多平方米。

禅林祠坐落于镇北五公里的狮岩山下。据传这里原建有“仙岩寺”,曾有僧人千余,多是武僧。现存“天冠练武台”、“地洞”、石武石当、唐宋石塔及一块铭刻“隋·杜伏威”字样的千斤花莲座,为当年和尚练功之用。宋代建隆年间,这里改建为余氏祠堂,仿北京“太和殿”而建,三进院落,依次而上。二进大厅上方“旋天拱斗凤凰池”造型尤为别致。禅林祠面积达3300多平方米,祠内宋徽宗“檀越主尚书堂”直匾、朱熹“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草圣大书的对联,清代邵武学者余元昂臂书“豹变南山雾,鹏搏北海风”诗句,十分珍贵。

衫洋魁星阁
凤林祠在镇西南约三公里处,祠前矗立6根长短不一的石柱,柱上还雕刻着“××十三娘”、“××十七娘”字样,据传是唐代凤翔寺遗物。从周围残留的石沐槽、石湖闸、石塔、石碑等物看,凤翔寺占地面积相当宽广,当地群众都传当时的大雄宝殿和观音堂等是由几百根石柱、石梁建构而成。唐天佑二年在凤翔寺原地改建的李氏祠堂仅占当年凤翔寺一角。凤林祠也是仿宫殿建筑,三进院落。祠内朱熹“春报南桥川叠翠,香飞瀚苑野图新;雪堂养浩凝清气,月窟观空静我神”等拓印手迹联句及近代书画大家李若初先生的诗书画很是清秀,引人注目。

禅林祠、凤林祠均依山而筑,画栋雕梁,斗拱飞檐,翘角垂柱,建造得十分精美。建于清代咸丰三年的岭里露台戏台,前台檐歇山屋顶,后台单檐附榭木雕,色彩鲜艳,是现存少有的木结构古戏台。
建于宋代的陈下桥架于悬崖峭壁之间,桥面至桥下高达100余米,系两条抬梁式木结构厝桥,显得高峻古朴。杉洋还有文昌阁、种玉阁、蓝田乡约堂、林朝聘纪念馆等风格各异的建筑物。现存“积庆堂”、“聚德堂”等数十个四合院,构筑严谨明敞,窗雕华美,富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

杉洋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学之地,蓝田书院遗址后山“引月”池,清泉汩汩,明月初照,必映池中,朱熹及门人常流连此处,夜观星象,他还以“茶仙”署名题镌“引月”二字。墨迹亭摩岩上也题刻着他写的“蓝田书院”四个大字。镇东浮林岗一株雀舌罗汉松,也传说是朱熹所栽植,而今依旧亭亭玉立。

杉洋还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箭头、石鱼网坠和商周时代的印纹陶片,表明这里距今5000年就有人类活动。杉洋还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龙桩拳的发源地。“三井瀑布”,自古有名。镇西4公里处的黄竹潭常有鸳鸯戏水,很是撩人情思,此外“蓝田大小八景”也相当曼妙。

前一篇:广东南海西樵山 三湖书院
后一篇:新余魁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