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 宝坑村龙源宫

标签:
龙源拜祭者梅县忠臣松源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梅县松源镇宝坑村龙源宫始建于1507年。宫内供奉宋代忠臣钟氏友文,友武,友勇兄弟三人“龙源助国公王”神像,配祀友盛。一次水災,武平象洞龙源宫公王塑像被沖至广东梅州松源河邊、圓嶺山麓下,幸被漁民打撈上來,本想送返象洞,無奈搬移不動,又觀其屢屢“顯靈”,便募資就地起廟。此後,三省九縣客民均到此地進香,逢年過節,把公王像抬到各村巡游,祈求庇護。



龙源宫坐落在松源镇园岭小山丘的虎形北端,始建于500多年前。宫内供奉宋代忠臣钟氏兄弟三人雕像“龙源助国公王”,现存大钟一座是距今430年即明万历四年铸造,有乾隆三十八年重修宫庙时所捐石柱楹联多处,有乾隆五十年清代翰林院士王利亨所作灵签的三块签碑,有清嘉庆十六年龙源宫为建五星桥发挥一定作用的协成社创建五星桥碑等一大批文物。

龙源宫有其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内涵,又是经政府核批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龙源宫由于龙源公王的助国忠臣事迹及其特殊地理环境,信仰者遍及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五县十乡镇,香火每天从未间断,有结婚、生子、求职、升学、祈福,民众备三牲前来拜祭者堂见不鲜。逢年过节拜祭者人山人海。龙源宫可谓是松源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见证地,旧时梅蕉六甲民众在春秋二季过月半时都有扛公王的习俗,其仪式是很隆重而热烈的。旗鼓先行,彩旗飘飘,吹吹打打,场面十分热闹,人们祈求公王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合村幸福。借此机会,亲朋相互往来,大大加深了亲情、友情,呈现一征和谐环境。

解放后,因历史原因,曾一度废除了龙源宫内设施,但每逢节日,民众只能当天祭拜公王。86年在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修复小组,三座公王神像在同年八月重登宝殿,直延至今。
以下为宝坑村建筑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