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愚
若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528
  • 关注人气:1,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县松源河古桥

(2015-09-27 10:46:19)
标签:

松源

古桥

梅县

松源镇

客家先民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在闽粤交界的广东梅县松源河近60公里的河道上,横跨着21座保存较好的清朝中后期的古桥,这些有上百年历史的古桥大都是客家先民由闽西、赣南入粤后所建,至今仍发挥着连接交通,造福桑梓的作用。 
松源河发源于福建省上杭县大平山,全长77公里,流经梅县松源、桃尧、松口三镇河段的有59.2公里。河上共有21座建于清朝中后期的古桥。这21座古桥有的沿险峻山势而建,有的用河中巨石为桥基让桥面在河中间拐弯,有的单拱直跨山崖,其建筑考究和造桥技术都令人赞叹。 
梅县松源河古桥梅县五星桥 在松源镇新墟。又称五生桥。5孔石拱桥

这些古桥以石砌拱桥为主,桥栏都是三合土夯墙式建筑,栏口采用民居的山墙做法,与当地客家民居的山墙属同时代的风格,石材也是一样的花岗岩。从这些古桥的设计建造风格、材质工艺等应该都属于同一时期,是清中后期建造的石桥。  
梅县松源河古桥桃尧镇砥柱桥
   
位于梅县桃尧镇的砥柱桥是所发现的古桥中最为奇特的一座。这座桥的具体建桥年份不详,有记载是明代古桥,但经考证后认为,从桥的石材规格、桥栏的夯筑材料等来看,应该建于清朝后期,至少已有150年的历史。
梅县松源河古桥砥柱桥
砥柱桥是一座4拱石桥,全长约200米。其奇特之处在于为了利用河床中的原有的磐石作天然桥基,整座桥面连拐数道弯,桥身成“S”形的走向。为了解决桥下船通航的问题,中间的桥拱采用了升高的办法,同时考虑到东西两岸地势的落差,而在东岸设计台阶做为桥引。这样有别于两点一直线的传统架桥方式,是客家先民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建筑石拱桥的精彩之作。     
梅县松源河古桥

梅县松源河古桥松源宝坑村的单拱天成桥,桥长达54米,桥高15米,是迄今发现广东现存最长的单拱古桥。而地处松源镇桥背村悬崖峭壁上的单拱聚奎桥,桥高19.3米,桥宽5.5米,跨径达47.6米。是迄今发现广东现存单拱跨径最大的古桥
建于清光绪年间,地处松源镇桥背村的单拱聚奎桥,是这些石拱桥中跨径最长的一座。该桥以单孔形式横跨在悬崖峭壁上,全长45米,宽5.5米,高21米,跨径为20米。据朱迪光介绍,这么长的跨度在广东省内现存古桥中也是不多见的
  
松源乡桥背村,说起松源河建桥的事情,他们村里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是穷小子出身的刘佛良。他年少时路过村口木造的五渡桥时因桥面窄小跌落河,还摔掉了几颗牙齿。 一次发洪水,他还目睹村里一小孩过五渡桥时被洪水卷走。 从此,刘佛良发誓'他日若能发达'一定要捐资为家乡建桥。     
梅县松源河古桥松源河上注入梅江河入口处的松口磐安桥,俗称:铜琶桥

刘佛良原在深圳边境一个客栈当伙夫,后来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经过数十年打拼成为富商巨贾(1870年代即开始到夏威夷,于1930年代上半叶78岁去世)。当年乡亲们倡议建桥时,刘佛良先生为了家乡的桥梁建设先后捐出55万银元,在松源河上建起了8座桥。
梅县松源河古桥松源聚奎桥

为什么松源河上有这么多古桥?地处闽粤交界松源镇,是当时闽西、赣南的客家人迁入梅州的首选之地,人口的增加促进了当地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离不开交通的发达,当地河道较多,造桥成了必然。 
梅县松源河古桥桃尧天神桥

21座桥中唯一被保存下来的五星桥建桥碑上的记录,客家人在宋元时期不断南迁,随着人口的繁衍,到了明末清初在松源老圩地区形成了一个集市,集结了福建广东二省五县九邻乡的农工商贩们赶集,成为农工商品的交流集散地。但集市被松源河水阻隔而需绕路,为了商贸交流建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贸发展而必须造桥,然而古人造桥也同样经历着艰辛。除造桥的技术外,还有资金的募集资金。据五星桥建桥碑记记载,五星桥从发起修建到集资建成共经历了29年。为了解决建桥资金,客家先民在乡间创办了有组织的建桥机构桥渡社,全乡募集资金,又把募集的资金放贷生息,就这样从乾隆己亥(1779)年到嘉庆乙丑(1805)年共26年方集资完毕,又历经3年直到1808年五星桥方建成。     
如今200多年过去了,五星桥和其它20座古桥一样,依然屹立在松源河上,向人们展示着客家先民千年迁徙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不屈与智慧。
梅县松源河古桥砥柱桥

梅县松源河古桥砥柱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