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达县 明代彩虹桥

(2015-09-03 11:10:38)
标签:

猪槽

合龙

婆婆

拱桥

祖师爷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彩虹桥”实名高拱桥,位于达州市达县大风乡场镇东南500米处,东西横跨明月江,是连接大风、檀木等乡的交通要道。虽然拱桥的旁边有一座新建的公路桥,但当地百姓依然习惯走拱桥。据《达县志》载,拱桥建于清同治7年(1866年),筹资建桥时“糜费万元”,故又有“万元桥”之称。该桥为单拱大跨度飞架石桥,桥长45米,宽10.3米,拱高18.8米,跨度高40米。均用青石砌成半圆形拱。
    远处看去,形如弯弓,近处相观,桥水倒影,若初月悬天,雄伟壮观,一百多年前就被誉为“郡诸桥之冠”。
四川达县 <wbr>明代彩虹桥
    据民国《达县县志》记载:唐代以来,这里是沟通达县、开江、万县、梁平线的要道,明代建有铁索桥。拱桥建于清同治7年(1866年),筹资建桥时,“麋米万元”,故又有“万元桥”之称。该桥为单拱大跨度飞架石桥,桥长45米,高27米,面宽10.3米,均用青石砌成半圆形拱。从桥头上拱顶,两端共有石梯76级,坡度六十五度。桥两侧石栏高1米,为糯米和石灰拌浆交错相连,至拱顶化为弧形。拱顶桥面呈瓦背形,宽9米,长6米。桥两头的引桥是用石板铺成的8×9的平坝。
    桥下原有铜钟一对,每遇风吹,嗡嗡长鸣,数里可闻。桥的两端原各置有2.5米高,座围3米的石狮一对,相视嬉戏,跃跃欲奔,两岸的石壁上还各建二郎庙一座,庙内各有威武雄伟的二郎神,只可惜这些镇桥之宝皆失于鼠辈、毁于“文革”。可幸的是大桥经历了百多年的沧海桑田,依然挺立,至今完好如故。四川达县 <wbr>明代彩虹桥
     传说很早以前,石木祖师爷鲁班云游天下时,路过现今达县大风乡。时值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口渴难耐时,远远看见一户人家,竹篱茅屋,残壁土舍,于是上前一讨水喝。出来一六旬老妪,见是远方来客,却也不失大风人热情朴实的风范,款而待之,礼遇有加。祖师爷见婆婆贫寒而厚礼,陌路亦相助,于是怜于婆婆的诚挚,顿生感恩之心。临行时,精选一方青石,取出神器,为老婆婆打造了一块猪槽,曰:“云游之人,四海为家,两袖清风,无以为报,此猪槽,权当答谢”。婆婆想,猪槽我有,多此一块却也无妨。祖师爷就此别过,仙游而去。 明年春,山洪复发,柳河泛滥,船不敢行,致交通中阻,两岸隔绝。此一大祸患,连年不断,人民苦不堪言。于是,乡绅士民,齐聚一堂,筹谋建桥。一时间,四乡八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石铺路,砌桥架拱,好不热闹。
四川达县 <wbr>明代彩虹桥
不数月,一道彩虹般亮丽,弯弯似新月的高拱桥横空出世。正当大家沉浸于即将合龙的喜悦时,工地传来一个令人无助的消息,大桥正中的“合龙石”至今仍无着落。能工巧匠们寻遍了十里八乡的采石场,始终都打不出一条严丝合缝的“合龙石”。 乡民们急了,八方寻找,一无所获。最后,众议之下,一至赞同,悬赏五十两,亟待“合龙石”。 当天夜里,婆婆沉睡酣眠之时,祖师爷投梦而来,表明身份之后,告知猪槽即“合龙石”也,速速献出请赏,此乃以谢礼遇之恩也。婆婆晨梦初醒,急急查看,虽猪槽尚在,却也并无奇巧呀,且猪食涟涟,味儿也不爽噻。婆婆忐忑不安的找到工场师傅,以梦告之,师傅惊讶之余,心存病急乱投医之态,忙派人将猪槽抬来一试。只见猪槽一落下,青丝严缝,俨然天成,更有金光闪射,云开雾散,浊水沉清,游鱼雀跃。四乡百姓,云集拱桥,簇拥着婆婆,焚香遥拜祖师爷。乡绅当即取白银五十两,赞婆婆献石有功。婆婆连忙谢绝,称自己因年迈体衰,未能向拱桥捐钱出力,本自惭愧,仅此一猪槽如何能比乡亲们的功劳啊,请将赏银散与乡邻同喜同贺才是。乡绅士民,无不敬佩。 至此,高拱桥合龙成功,情牵两岸,村民孩童,农耕商读,走亲访友,好不自在。于是,“合龙石”下,至今都留着猪食的槽。于是,婆婆的晚年有无数人在照顾。于是,当新桥建成后,人们仍不会忘记这个故事,因为,很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南澳岛 宋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