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 坂东古镇

标签:
宏琳厝玉带古民居虎丘黄氏田宫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坂东镇位于闽清县境南部。自古以来这里是闽中地区的商贸、文化重镇。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和书香深宅四乐轩就坐落在这里。此外,坂东平原上还有八闽最大的宗祠六叶祠,寨堡式建筑精品歧庐,著名神庙芝田宫,华侨领袖黄乃裳、民族英雄黄乃模兄弟故居,陵园等,与当地保留下来的上百座有相当规模和建筑档次的古民居一起,组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古民居群。游览其间,可让时光倒流,幽古情思顿发。

康熙、雍政、乾隆是封建王朝鼎盛时期,闽清县各地较大的古民居大多建于这些年代。自古流传这样的民谣:“六都四乐厝,三都下洋厝,五都学华厝”。四乐轩坐落在坂东平原北部,建于清朝乾十九年(1754),原占地面积2.45万平方米,因其规模宏伟,曾有童谣唱:“四乐厝,四乐厝,鸟儿飞不过。”后厝内读书人为文雅起见,改称为“四乐轩”。

坂东民间古宅第建筑独具风格,坐落在墘上新壶村的宏琳厝和坂中村的四乐轩大宅第,无论其占地面积,设计之科学,工艺之精美,均为县内和周围各县所罕见。此外,溪头埔品亨寨、墘上六叶祠、坂东忠贤祠和车墘芝田宫等建筑物也都很壮观。

宏琳厝俗称新壶里,坐落于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由新壶里始祖黄作宾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一七九五)始建,到一八二三年方全部落成,前后历时二十八年。为木材商人黄作宾与其长子六都巨富黄宏琳所建。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打了个深湾,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并背靠柯洋仙峰,古时被认为是上佳的风水宝地。

宏琳厝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多平方米,使用木材七万多根,全厝建,到一八二三年方全部落成,前后历时二十八年。宏琳厝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多平方米,使用木材七万多根,全厝大小厅堂三十五间,花圃二十五个,天井三十个,风火墙三十六堵,水井四口,大门十三个,住房六百六十六间,住有100多户900多人,规模之大,世间少有。整个建筑按中轴对称原则设计建造,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通光采风充足,道路顺畅,房屋整体配套,行居方便,结构科学合理,房屋的装饰甚为精美。据载,宏琳厝偌大的民居建筑,为一次性设计,一次性施工,工期为28年。是一座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

宏琳厝建筑为土木结构,十分讲究对称翼卷仰,翚飞鸟革,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研究民间建筑艺术的宝贵实事资料。宏琳厝设计建造上特别突出的是它的防卫功能。全宅由外到内共设有厚墙重门,城槛暗室、兔耳、下马间炮房、冲击门、墙脚攻击眼,横街头的抛掷台等多道防卫设施,配以训练有素的家丁,厝内就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可抵万千悍匪强盗。


六叶祠祠堂是一个宗族的圣殿、祖家庙。六叶祠内安灵祖宗宝座,是海内外宗亲敬祖、寻根问祖之圣地。虎丘黄氏宗祠早在北宋祥符三年(1010),为三世孙彦荣率族在闽清七都盖平里凤栖山下兴建,原名为“护国积善院”,历元、明、清数朝,兴盛一时,后遭火焚,本世纪四十年代初移建虎丘黄氏祠堂,因敦公生六子,六叶传芳,故俗称“六叶祠”。
芝田宫,俗称车墘宫,坐落于六都墘上村,初建年代久远。枕山麓,俯溪流,处六都中心。中祀随闽王王审知入闽、皆陈氏,有军功,及殁,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年敕封昭显候:翊惠、显惠、威远、怀远及元县令董桢、明县尹沈源,统称六位将军。惠泽于民,政迹昭彰,历史香火旺盛,驾前马大使(马将军)在民间更有深远的影响。原宫貌狭窄,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黄剑光捐资扩建。系土木结构,重檐歇山式,藻井花雕精美,壁上泥塑栩栩如生,面墙上方“敕封昭显侯”五字苍劲有力。光绪初黄联珪重修。
前一篇:江南孔裔第一村 西昆村
后一篇:四川达县 明代彩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