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城四基山 孟子林

(2015-08-12 20:38:03)
标签:

文化

孟子

孟子林

孔道辅

孟林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孟林,位于城东北四基山西麓,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新建孟子庙记》碑载,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于此发现孟子墓,并建庙祭祀。元丰七年(1084年),朝廷赐库钱修墓庙,购置祭田。经宋、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康熙年间形成目前规模。现有林地现有面积915亩,林内现存柏、桧、柞、榆、楸、槐、枫、楷等古树近万株,是国内少有的一处大面积侧柏山林。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四基山因座落的山顶平坦,古人说稳固“如基”,始得其名。四基山,虽然名气不大,但环境幽美,资料上介绍它“南面凫峰,北拱岱岳,层峦叠嶂,环拱交错。远接洙泗之水,近连岗峰之脉”。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孟林又称“亚圣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位于邹城东北13公里的四基山西麓。四基山是连绵不断的四座山,因坐落的山顶都是齐头的,很平坦,古人说“如基”,所以叫做四基山。四基山的地理环境十分幽美,它“南面凫峰,北拱岱岳,层峦叠嶂,环拱交错。远接洙泗之水,近连岗峰之脉”。一片苍松翠柏,遮天蔽日,芳草如茵,肃穆幽深。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孟子死后埋葬在什么地方。直道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兖州知府、孔子45代子孙孔道辅寻访到孟子的墓地。孔道辅分析孟子晚年生活在邹县,最后终老在这里,目的不会太远,经过多次探查,最后确认在四基山,并且报告给朝廷。皇帝表扬孔道辅办了一件大好事。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九百多年来,林地不多扩大,庙堂不断增修,逐渐形成了今天这个规模。孟林内现有柏树、桧树、柞树、杨树、榆树、楸树、槐树、枫树、楷树等各类树木一万多株。树多为宋、金、元、明、清各代所栽植。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孟林前有神道,道中有一单孔石桥,桥旁立有一石碑,上书"亚圣林"三字,为欧阳中石先生所书。过桥石叠甬道直通享殿大门,享殿为孟林主体建筑,殿内存石碑8幢,记载了孟庙、孟林的创建和扩置情况。享殿后为孟子墓,墓前有清道光年间立"亚圣孟子墓"碑,碑前有石供案和石香炉。孟子墓西北有古冢三座,相传为鲁国孟孙、季孙、叔孙之墓。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孟子林形成现在的规模与一位孔子后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当讲到孟林和孟庙的历史,他的名字总是第一个出现,他就是孔子第四十五代嫡孙——孔道辅。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孔道辅任龙图阁直学士、兖州知府,以恢张儒学,兴复斯文为已往。他认为孟子有大功于圣门,而孟子故里邹县又在他的治所之内,便“访其墓而表之,新其祠而祀之,以旌其烈”。孔道辅派出官吏四处寻访,终于在四基山下找到了孟子的坟墓和一直在为孟子守墓的孟子后裔。于是组织能工巧匠,扩建林墓,兴建庙堂,作出明显标识,并推荐孟子第四十五代嫡孙孟宁到朝廷做官,授迪功郎,主邹县簿,负责孟子林庙的保护和孟子的祭祀。此后孟子林得以确认和保护至今。虽然孟子庙堂因距城较远在几十年后迁于现址,但孟子林墓依然随着孟子影响的扩大而得到不断修葺和保护,每年旧历四月初二日,是孟子林古会,成千上万的孟氏子孙和老百姓来到这里游览、瞻拜。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邹城四基山 <wbr>孟子林
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large/73189346.jpg孟子林" TITLE="邹城四基山 孟子林" />
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large/73189340.jpg孟子林" TITLE="邹城四基山 孟子林"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齐桓公戏马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