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林寺位于荥阳市贾峪乡寺河村北。据碑碣记载,自达摩来中国后,在中原建“天中三林”,该寺即其一。唐、宋、元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明代周靖王葬于寺后,洞林寺成为周靖王的家佛堂。全部建筑已毁,仅存古塔1座,碑刻8通、铁鼎1个。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内做佛事,故名洞林寺。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
据《荥阳土地志》记载:“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约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传说达摩老祖来中原后,建有三林(洞林寺、少林寺、竹林寺),被称为天中三林,是佛教在中原著名的三大寺院。其中洞林寺始洞林寺创建最早,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年的历史,较少林寺早300多年,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和登封少林寺合称中原四大寺院。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洞林寺始建于汉,盛于唐、宋、元、明。寺有洞林三景,白玉佛、洞林晚钟、楚金炉更是享誉四方。明周靖王卒葬于寺后,遂称王家之佛堂。经多年战乱,洞林寺在清末开始衰败。据说朱元璋幼时居住在娘舅家避灾荒、距洞寺不远,七岁时就到寺中打杂做和尚,在此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传奇故事。因此,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御赐此塔。
洞林寺各种建筑巍峨挺拔,规模壮观。前面是气势雄伟的三道山门,往后依次是:天王殿、中祖殿、观音堂、大雄宝殿、后殿、伽蓝殿、大祖宇以及僧众的斋房、禅堂、练武场、经楼塔林等建筑物。寺内碑碣林立,单刻、连刻石碑不计其数。遗憾的是,有不少建筑物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仅存两殿、一古塔、一玉佛、一鼎和碑刻、6通。其中的明周旨谕碑,碑高2.4米、宽95厘米,刻旨谕并明周王序。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立石,现存放洞林寺内。元《大藏经记》碑,碑高2.4米、宽1米,正面刻“大藏经记”全文700字,阴面刻洞林寺历史派系图。另外在洞林寺后古洞内,有白玉佛一尊,名为“南无日光菩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秦朱元璋旨造石,像高1.63米,色泽光润,雕工细巧。寺院的西北方向有座瓶状式塔,名“国舅塔”,属印度式样的明塔。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48年),塔高约10米,共九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