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富川 秀水古村

标签:
军事秀水村富川门楼古道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秀水村,不仅有岭南秀美的山水村风光,还有毛氏宗祠、状元楼、进士门楼、古戏台、石板街巷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和明清风格的民居村落,更有延绵千载不衰的文脉风水,秀水村保留着上至皇帝下到知县赐封、贺赠的匾额,匾款花式各异、琳琅满目,堪称是一个天然的中国文教史博物馆。既是广西名扬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富川瑶乡盛名独具的状元村。随着对海上丝绸之路--秦时岭南"新道"潇贺古道的考察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秀水状元村作为秦古道上的一个亮点,已加倍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秀水村坐落在潇贺古道的冯乘(富川)至谢沐关道的东南侧。统观秀水村毛氏宗祠的大门及各进士门楼,宽度皆为1.25米至1.55米之间,这正是秦汉时车舆辕架的宽度,且门的两边皆立有车轮形的石鼓、半车轮形的石月,门框石槛也被做成古车架的样子。据《毛氏族谱》记载,先人之所以将宗祠大门、进士门楼做成舆辕的样子,便是要儿孙记住祖先沿秦古道迁徙至此的不平凡经历、创业立寨的艰辛过程。还有状元坪前鹅卵石花街上的圆形图案,以前的学者及有关人氏皆把它当作象征着财富的金钱图案、象征着幸福、光明的太阳图案。但据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黄伟宗先生说,该图案中心为四方形,由鹅卵石镶嵌成的条纹自中心成放射形线状向外扩散,其实它真正的寓意是象征着秦汉时车舆的车轮,放射形线即为木轮的车辐,毛氏先人在花石街上砌车轮,也是要告诉后代他们是乘车自秦古道迁徙至此的,让后人记住他们迁徙、立寨的不平凡经历(毛氏先祖毛衷由刑部郎知贺州,便是乘车由此古道至贺州上任的)。
秀水村中还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吉嘉孚”门楼,这在富川乃至贺州市也是极其少有的。门楼无瓦盖,呈半圆孤顶,白灰粉纸浆糊墙,洋气十足,门楼内街边的一些房子亦建成洋楼别墅的模样,直接嵌在粉墙上的"吉嘉孚"三个行书黑体字的门楼名称、形式也与村中“文魁”、“进士”流檐盖瓦、烫金悬匾的门楼名称、形式大相径庭。
据村中的老人介绍,他们这条街在明清时代曾出过一个习外文、会做生意的才子,在美国人开办的公司中做过洋务、当过“买当”(实为“买办”),穿洋服用洋货风光过一阵子,村中一些建有货仓做过店铺生意的人还曾卖过洋布、洋油、洋火(火柴)等洋货。由此可见,做洋务促进中外交流,秀水毛姓先人曾作出过贡献,于瑶乡外贸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另据考证,秀水村自唐代以来之所以出了那么多的状元、进士和举人,也与潇贺古道有极大的联系。古道不仅加强了商贾贸易,货物流通,而且也便利了人才来往,信息交流。一些外地的秀才、举人沿古道到此任教,传授知识,开阔了村人的视野,增长了村人的见识。而村中的有识之士也沿古道外出求学、应试、入仕、经商,拓宽了他们成才、创业的机会。潇贺古道促进富川乃至桂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才成长,社会进步,由此可见一斑。
富川县秀水状元村这里保存了中国最大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秀水村别称“状元村”,后一个名渐渐地盖过了它的真名:据富川县志载历代科举进士全县共133名,而秀水就占了33名,但我们在秀水村看到的资料是共26名进士加1名状元郎。秀水村由水楼、安福、八房、石余四个村组成,有状元庙、庙旁的心心相印树、毛氏宗祠、明清民居、如斯夫戏台等景点。用状元庙里的一联来概括秀水村,很恰当:富水奔腾孕育廿六进士,秀峰挹爽造就一代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