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江 观音岩

(2014-10-07 19:21:31)
标签:

旅游

观音岩

观音

罗江

石刻

分类: 美景美图

观音岩位于罗江县城北十公里调元镇双埝村。明代状元杨升庵友人罗江名士吴白涯读书处。乾隆六年(1741)秋,岩裂,有观音石像出,次日,居于江对岸的李化楠中举,邑人以为神,乃建庙。乾隆五十年(1785年),其子李调元罢官归里后重修。

罗江 <wbr>观音岩

  驰名川西的观音岩寺庙与云龙山李氏宗祠、醒园故址隔河相望。两山这间,泞水似一条巨龙,划破十里平畴:“尾击脊鸟令鸟寺,腹倚观章岩,翘首李氏祠”。拐湾处,一道石堰锁住奔腾不息的江水,汇聚成数十亩湖。万余平方米的月亮岛似龙眼镶嵌在清澈琉璃的水中。以观音摩崖造像著称的观音岩石刻就位于泞水“龙腹”右侧峭壁嶙峋的山崖上。

罗江 <wbr>观音岩
  观音岩,本名白石崖。明代弘治年间,罗江名士吴白崖寓居岩下苦读,曾镌“白崖仙合”的四字于峭壁,有神托梦骑瓦龙. 其岩左侧有石似并例三鱼呈南游状,故老相传:“观世音居于南海,携三鱼至,独显圣于西蜀吾土”。岩壁正面,乾隆三十四年(1676),罗江县令杨周冕所书“西来古佛留东坠,云外高僧认雪山“的石刻楹联,至今仍保留在岩上那“鬼斧神工”的“灵石”之上。“三鱼石”、“灵石”无疑为这里赋予了神迷的色彩。从泞江河;这往观音岩仅约百米。步入造成型古朴、高耸云天的山门,三座雕栏石曲拱桥引你跨过流水潺潺的山溪。桥上游人如织,让人感到石刻艺术那充满生命的灵气。
  过石拱桥,登十九级台阶,一座高3、6米,由汉白玉雕就,屹立于亭阁石龛中的白衣观音手持净瓶,超凡脱俗,扫视着芸芸众生。

罗江 <wbr>观音岩


  由白衣观音左行,长达六十余米的石刻长廊把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十三忤逆报应故事用深浮雕的手法再现于石壁之上。浮雕栩栩如生、潜移默化,颇有中国工笔画的特色,更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刻意义。
  出石刻长廊,一幅巨型飞天、天凤、观音普渡浮雕迎面而至,一条石龙破壁而出。龙首下,六角龙泉井内泉水满而不溢、清冽甘甜,据闻此水“祛病延年,功莫大焉”,故游人至此皆汲面饮之。

罗江 <wbr>观音岩


  再从龙泉井两旁拾级而上,便进入了摩崖造像精华的观音岩主崖地段那长达百米如刀削般陡峭的石壁上:千手观音、南海观音“救七难”及“三十二应身”,或圆雕、或浮雕,具有逼真、丰盈、生动、明快的特点。最具艺术特色的石刻当数千手观音,高5、7米的千手观音半园雕 像屹立在巨大的石壁上,抬眼望去:飘逸的观音似乎从天而降,寻声救难、呼之欲出。这尊造像借用了敦煌石窟的雕刻技艺,使雕像既有传统佛教的艺术美,又体现出现代美。“七救难”和“三十二应声”造像在众多的岩石雕刻中,算是微型的摩崖造像。然而,那人物头上的发巾、服饰上的拆皱、胸上的络缨一一可见,可谓传统艺术中的瑰宝。

罗江 <wbr>观音岩
  顺观世音“三十二应声”浮雕往北,便可到达山崖岩头,谁想到,这里的石壁上竟挂着一条婉蜒的石梯,一座风栾被天梯上向外伸出的岩石托向空中,因时有氤氲之乞萦绕,故名“氤氲亭”。
  爬上天梯,穿过氤氲亭,径直来到观音岩山顶。观龙台观四里泞水长龙,龙吟阁韦驮像前撞钟感应,三凤亭临风抒怀,且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
  顺三凤亭南下,断岩下的石窟中端庄慈祥的送子观音怀抱婴孩,岩上青藤下垂散发了清新的气息,使人觉得一股仙气袭来。
  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之间,一批工匠正在依山开凿、塑造长达109米、堪称世界之最的莲卧观音。依山而莲卧观音,胸上部分采用细化、强化并沿身体逐步虚化的手法,造型意境深远,远看显其形、近看传其神。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罗江 <wbr>观音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傅山书法经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