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愚
若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283
  • 关注人气:1,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2013-02-26 16:17:26)
标签:

历史人物

组图

郑至等

路同提

珍品

文化

分类: 岁月留痕

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人墨客,雅好诗书,流连山水,留下大量写景抒情的崖书石文,成为福州人文一大景观。宋代梁克家《三山志》,始记载福州摩崖石刻,到民国时期出现石刻专著的陈衍的《福建金石记》,近来黄荣春经过考察研究,确认福州(包括五区)历代共有摩崖石刻1355段,其中现存1016段,佚失339段,摩崖造像9处,崖画1处,这其中包括解放后3 0段,涉及了近2000多位历史人物。福州摩崖石刻散见于三山、城郊丘陵地或江畔,以鼓山为最多,以乌山“般若台”为最古,以于山碑廊为最全。
    鼓山崖削壁立,摩崖题刻,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主要集中在灵源洞、登山道旁、十八景、白云洞等处。鼓山摩崖石刻共计562段。在现存的摩石刻中有宋刻89段、元刻11段、明刻31段、清刻172段、民国刻102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刻4段、疑刻153段。分为题刻、诗刻、榜书三种形式。以灵源洞最为密集,约占全山的一半。正、行、草、隶、篆体俱全,犹如一座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
    其中宋刻中有丞相赵汝愚、李纲,吏部尚书张镇,理学家朱熹,书法字蔡襄,礼部尚书黄冕仲,参加政事真德秀、常挺等。元刻题名的有中书平章事朵儿只班,都元帅参议焦德裕,闽海肃政廉访副使郑至等。明刻题名的有吏部尚书王翱,巡按关中,福建李元阳,册封琉球国使郭汝霖、陈侃,状元龚用卿,福建布政使周颐、屠侨、徐乾健,镇守福建太监陈道等。清刻中题名的有闽浙总督李率泰,福建巡抚余国鼐、黄国材,太子太傅陈宝琛,福州将军成基、长庆,船政大臣沈葆桢,四川总督苏延玉等人。民国题名的有军阀孙传芳,海军台澎要塞司令李世甲等人。1949年以后题名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等。此外,有宋丞相郑昭先、明工部尚书林庭昂、清副都统王应虎、民国总统介石等佚失的摩崖石刻59段。

     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曰:“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径40厘米。邵去华,当时任福建水陆计度转运使,苏才翁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郭世济任福建路同提刑,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在灵源洞一处壁上刻有“忘归石”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字径约70厘米,也是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忘归石为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出任福州知府时喜游鼓山,经常流连忘返。有一次经随从一再催促,始知暮色已降,遂书“忘归石”三字。宋赵晋有诗曰:“登山心悦信精神,欲往山间未有因,刚道忘归又归去,白云何不且留人”。
    “喝水岩”刻于灵源洞弥勒阁旁峭壁上,楷书,字径67厘米,系宋嘉佑六年(1061年)施元长所题。在灵源洞璧,有清代朱彝题的一首《南乡子》词:“披露晓同游,竹杖蓝舆各自由。翠蹬红亭三十里,淹留,行到松门路转幽。僧饭雨初收,风未钟声树杪楼。多事山僧曾喝水,桥头,只少飞泉一道流。”词味隽永清新。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福州摩崖石刻(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