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 陆游唐琬盟誓台

标签:
见证人词章于沈园乡绅船只文化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唐琬,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琬结合。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四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最是世间动情处,陆游唐琬盟誓台”,这感人的诗句不知是哪位名士在游览浮山时所作。
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相传,陆游与唐琬在婚后来到浮山游玩,并在主峰妙高峰进行爱情盟誓。他们盟誓过的地方,后人称为盟誓台。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4年),陆游和唐琬结为连理,婚后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吟诗作画,游山玩水,过得非常幸福,但却引起了婆婆的不满。婆婆认为唐琬没有督促夫君读圣贤之书,以早考取功名。绍兴十三年(1143年),即陆游结婚的前一年,他在临安首次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榜。陆母一心要求儿子闭门苦读,可现在陆游却沉湎于儿女情长,玩物丧志,疏懒了学业。陆母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媳妇身上,多次责怪唐琬,并好几次向陆游发出了休妻的警告。唐琬每次只有默默忍受,泪水涟涟。
陆游的父亲陆宰忧心忡忡,他对唐琬这个媳妇是满意的,但又拿老伴没办法。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陆宰劝儿子沿着长江,到金陵、舒州等地去观光,顺便去拜访一下他的故旧。
此前,陆游已听父亲多次说起过皖江山水之盛。宣和元年(1119年),陆宰与当时名流黄安时、张济等游览浮山,在金谷岩、会圣岩留下两块摩崖石刻,一块叫“胜集岩”,记载了他将浮山金谷岩改名为胜集岩的趣事;另一块叫“陆子岩”,以自己的名字为浮山山岩命名。按照父亲的建议,陆游与唐琬一道,乘船朔江而上,开始了愉快的出行。
春江水暖,小舟轻快,陆游携唐琬在游览了金陵之后,来到舒州德庆(今安庆),在盛唐湾渡口(今安庆登云坡南面)附近的一间客栈里住下了。接下来的几日里,按照父亲事前的提示,陆游在城中拜访了父亲的几位故友。
浮山有位名士施逢春,当年,陆宰到浮山游玩时,他们在浮山诗酒唱酬,吟风弄月,结下了友情。当他得知陆宰儿媳已到了德庆时,非常高兴。故友亲人到此,哪能避而不迎呢?一天清晨,施逢春和几位文人乘船来到盛唐湾,迎接陆游和唐婉夫妇到浮山一游。
一行人同乘一艘画舫,顺流而下,往枞阳镇方向而来。在船上,陆游与施逢春等人把酒临风,吟诗赋词,兴味盎然。施逢春打量着陆游说:“我与令尊一别二十余载,今日又有幸与公子把酒言欢,公子风采比令尊更胜一筹啊。”陆游谦逊地说道:“伯父过誉了。浮山乃文人雅集之地,今日有幸得伯父陪同,又与诸名士同游,实在备感荣幸。”
从安庆乘船至枞阳镇,必须经过长风沙(今安庆长风乡境内)。长风沙又叫长风夹,是吴楚争霸时的古战场,也是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渐渐地,一座风光旖旎的沙洲出现在诸人面前。唐琬指着前方说道:“你们看,好美啊,那是什么地方?”众人望去,只见前方是一片辽阔的沙滩,芦荻青青,白鹭翻飞。施逢春解释道:“这里就是长风沙,是江中风光盛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经过这里,并留下了诗章,他在《长干行》中写道:‘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陆游惊喜地说:“既然是李白旧踪,那我们何不下去观赏一番?”
船只慢慢靠近长风沙,施逢春、陆游和唐琬一行人走下船来,踏上银白色的沙滩,凭吊李白遗踪。阳光下,一望无际的沙滩发出温润的银光,江水与沙滩相连处,一道弧形的沙线像越剧中的水袖,与江水一道起舞,美不可言。
大家再次登船。长风沙距枞阳镇很近,船只很快便进入枞阳镇长河,不久就到了浮山脚下。
陆游、唐琬和施逢春等一行人来到了浮山西麓。他们首先来到一块硕大的石台前,石台正中有一座亭子。登上石台,只见正中刻着一副古棋盘。施逢春介绍道:“这里就是孟郊苦吟处,你看,这‘烂柯亭’三个字就他亲笔所书。”陆游和唐琬低首一看,亭侧的石壁上,果然有一块“烂柯亭”的石刻。施逢春又向南指道:“你们再看,那边岩面赤赭相间、像波涛一般起伏的山岩叫晚翠岩,岩顶有一圆洞,名金鸡洞,传说是金鸡栖居之地。孟郊还作了一首《金鸡洞》诗赞道:‘金鸡啼处人难到,尚有桃源避世仙’。”陆游望着金鸡洞惊叹道:“真是鬼斧神工啊!”施逢春接着说道:“孟郊称浮山为桃源,本打算在此隐居,后在山下湖边偶遇一位正在洗萝卜以寄子的白发老妇,猛然想起自己尚在乡间的老母,遂放弃隐居想法,回家接母,并作《游子吟》。”唐琬听得有些入迷,喃喃自语说:“想不到《游子吟》里还隐藏着这样一个故事。”陆游说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盼我早日考得功名,爱之深,责之切啊!”唐琬轻轻地点了点头。
他们从玉龙峰上山,一路上,施逢春指指点点,向陆游和唐琬介绍浮山美景。置身在浮山美丽的山水之间,陆游和唐琬的忧愁一扫而空。陆游问唐琬道:“表妹,你看这浮山风光,和我们绍兴的兰亭相比,如何?”唐琬若有所思地说道:“浮山景色秀美,环境清幽,是文人雅聚的好地方,我看嘛,一点也不输于兰亭,干脆就叫它江北兰亭吧。”说完低眉一笑。
会圣岩到了,陆游在众多的摩崖石刻当中一眼就发现了父亲的题刻:“陆子岩”,旁边还有“山阴陆元钧书”六个小字题款。陆宰是一位爱国官员,他与友人谈论国事时常常悲愤得泣不成声。陆宰的爱国思想深深影响了陆游。施逢春指着会圣寺右边的远禄祖师塔说:“远禄祖师塔铭就是范仲淹所题,当年,范公新政失败后,来到浮山,与远禄在会圣岩下对饮,纵谈国事,慷慨激昂。”陆游来到塔前,深鞠一躬,望着北方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朝廷偏居江南,山河破碎,国事难为,总有一天,我要亲临战场,杀敌报国,收复山河!”
为了欢迎陆游唐琬夫妇的到来,第二天,施逢春等一班名士在浮山妙高峰举行吟诗会。妙高峰是浮山最高峰,视野开阔,山下青山隐隐,大江如练。一时间,妙高峰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尔唱我和,非常热闹。
施逢春指着妙高峰下的一座山峰对陆游唐琬夫妇说道:“你们看,那座山峰叫缥缈峰,是当年大诗人白居易曾登临过的地方,”说着,他吟起了白居易在浮山写下的《缥缈峰》:“登临一望水滔滔,还被蓬莱压巨鳌。细认江流分笠泽,界寻烟树辨毫毛。”
原来这缥缈峰上还有白居易遗踪,陆游不知不觉地吟起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当吟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一句时,心地善良、敏感脆弱的唐琬突然掩面嚎啕大哭。
陆游一时惊呆了,忙问:“表妹,你这是怎么了?”唐琬伏在陆游的肩头,抽泣着说:“夫君,我担心我们会……不说了,我们可以为爱盟誓吗?”
陆游说:“当然可以,此地最宜,对天、对地、对着大江盟誓,让诸位浮山名士作我们的见证人。”
于是,陆游和唐琬在妙高峰上撮土为香,双双跪下,为爱盟誓。陆游发誓说:“我与表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唐琬眼含热泪,轻轻说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说完,他们对着天地与大江深情三叩首。诸位浮山名士目睹了这感人的一幕,无不唏嘘感叹,纷纷吟诗以颂。千古誓言,震撼人心。
没想到,陆游和唐琬离开浮山回到绍兴不久,就被陆母棒打鸳鸯,活生生地将一对恩爱夫妻拆散了。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也改嫁名士赵士程。分手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与唐琬偶遇于沈园,陆游感慨万千,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唐琬也作了一首答词。不久,唐琬就在悲伤中芳年早逝。
陆游的《钗头凤》词云: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的答词是: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陆游这首著名的《钗头凤》词章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句中的“山盟”,指的就是他与唐琬在浮山的爱情盟誓。
陆游一生都在深切地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在唐琬去世四十年后的一天,他再次来到沈园,作《沈园》二首,其中写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一直到去世前夕,陆游对唐琬还念念不忘。陆游由于母命,不得不休弃了唐琬,他对违背自己的誓言给唐琬带来的悲剧感到深深地内疚和忏悔。而每当此时,陆游一定会再次想起他和唐琬在浮山的海誓山盟。可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怎一个悔字了得!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奉调入蜀任夔州通判,他再次经过长风沙,江中波滔汹涌,陆游的心境也起伏难平,他又想起了往事,并留宿一夜,写下了《长风沙——记阻风夜泊》的长文,文中有一首诗写道:“长风自古三巴路,樯杆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没有了唐琬,眼前的景色都变得一片凄凉了。
陆游离世不久,浮山的文人和当地乡绅为了纪念陆游和唐琬在浮山的爱情盟誓,在他们盟誓处妙高峰修建了盟誓台和纪念亭。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控制安庆,在浮山水域大战,盟誓台和纪念亭毁于战火。明初,当地士绅重修亭子,更名为“望江亭”,以纪念这对伟大而凄凉的情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间过去了近千年,但真爱动情,让人追思,施逢春的后人打算在浮山妙高峰重建盟誓台,并建设陆游小道,以让更多的人来传颂陆游与唐琬在浮山的爱情佳话,同时也为浮山旅游增添一处新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