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故事之子禽:叨陪鲤对,闻一得三
(2023-07-26 14:48:36)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 |
陈亢(公元前511年—公元前430年),妫姓,名亢,字子禽,春秋末年陈国人,陈国君主陈胡公第二十世孙。小孔子40岁。18岁入孔门,成为孔子学生。
陈亢曾做过单父邑宰。陈亢为宰时,施德政于民,颇受后人好评。反对家人殉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
二、子禽故事
1、温良恭俭让典故的来历
春秋时期,子禽问子贡为什么夫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夫子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2、为政无为而治
陈亢担任鲁国单父邑宰时,无为而治。明代学者顾龙裳写有《公堂清燕》诗:“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就是写陈亢在卫国当官的时候,专施德化,不用刑罚、公堂抚琴、无为而治的情景。
3、反对殉葬制度
陈亢的兄长子车去世,家人要求殉葬,子禽反对,认为殉葬不符合周礼。
三、《论语》有关子禽的记载
1、《论语·季氏》第十三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