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爱与幸福中成长
史提芬周
最近一段时间,两个词在我的眼前不断地闪耀:不幸与幸福。关于孩子的不幸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毒奶粉、毒疫苗、南平惨案……当不幸相伴而至,处于风暴中心的人们,有时甚至会异常的悲愤: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下一代都保护不力,恐怕没有人会觉得生活幸福。
当我们愤慨、失望、不满、怨恨、恐惧过后,老百姓不求别的,只希望对于摧残下一代的假恶丑现象,必须坚决严厉予以打击!从这些事件看,涉及个人的往往好解决一些,涉及到各方利益团体时,事情往往变得非常的纠结。不负责、不诚信、不人性的措施,往往催生人们更多的不满,进而造成悲观和怨恨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只是深层矛盾的激化并非一日之寒,社会环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生活总得继续。而且生活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也必定是布满荆棘的。改变我们的社会环境,需要从我们自己做起,所以当我们培养和教育孩子时,更应该让他们懂得爱与珍惜幸福。
曾看过一个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根据真实人物自传改编的。加德纳是个五岁孩子的爸爸,他刚刚失业,这时妻子受不了穷困潦倒的生活,离他而去。他新找到的工作,需要六个月实习期,这期间没有任何薪水,并且最后只能从20个实习生中录取一人。他破产了,房租到期被扫地出门,朋友那里也无处安身,晚上下了班带着儿子排队挤慈善救济单位的免费公寓,人太多,基本上都排不上。只能和儿子住进了地铁的厕所里,当他一手搂着熟睡的孩子,一脚蹬着厕所的门,眼泪流下来时,落魄男人的窘境让人心酸。白天他勤奋地工作,想各种办法有效率地完成任务,对人始终保持微笑。对人友善,给他们大楼一个陌生老人(最后知道是董事长)垫付了出租车钱……晚上依然很窘迫,为了继续活下去,甚至去卖血,而且想办法修好了他推销的机器。最终他获得了那个唯一的职位,但他不是实习生中最聪明的,因为有个人提前很久交卷,由于粗心背后一题没有答,他也不是最勤奋的,为了照顾孩子,他白天只能工作6、7个小时,别人都至少9个小时……他实际上靠着面对困难不屈的精神、不放松地学习、当然也有天资聪颖、不断地追求幸福的斗志,赢得了命运的转机。
原谅我用这么长的篇幅,絮絮叨叨地讲述一部几年前的电影。因为他恰好和我阐述的主题一致。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幸福,绞尽脑汁,历尽艰辛。只要我们心底无私,心愿美好,幸福是不难获得的。其实,幸福与你尽在咫尺。
我们在生活中处处设防,依然躲不了突施的冷箭。这就让我们更加谨小慎微,不相信任何人,不关心任何人。我很担心过度的防护,让孩子失去了更多的自由与成长的空间,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将来的适应力更弱。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消极地面对事情,孩子也学会了颓废;积极地采取措施,孩子也学会了坚强;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也学会了关心与爱。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懂得爱与被爱,学会感恩与珍惜生活,未来的社会将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融洽。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天都在感受着育儿的快乐,享受着孩子成长的幸福。我们也更有责任,将这一幸福与孩子分享,让他们也懂得幸福。因为我们给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