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20251031

2025-10-30 16:24:47

上证指数,定性来讲,现在可以明确,本轮行情是2021年的强化版,以及2015年的弱化版,涨幅很可能介于这两者之间;

定量来看,2015年涨幅是3300点,2021年涨幅是1300点,先简单粗暴取个中间值2300点作为目标,即目标4900点(当然个人认为很可能没有这么强)。

时间方面可以关注2个点,2015年和2021年行情都是持续2年,这次主要关注2026年2月和9月,对应2024年2月和9月双底。

科技股,模式与大盘一样,不过科技股更偏向于投机属性(平均市盈率200倍),这些股票的基本面实在太差,所以不用去具体分析什么优势、劣势、发展前景等等,这些都不存在,就认为它们直接反映整个A股市场的投机氛围就可以了;

科技股涨幅目标取2015年和2020年中间值,约350%,从目前位置算,剩余70%左右。

人工智能(通信+科创芯片),本轮涨幅已经超过了2015年,无法预测目标。人工智能本轮行情很像2021年的新半军,是投机属性切换到价值属性的一个节点,业绩与行情共振,表现特别强。

A股这波人工智能板块行情,主要得益于美国科技巨头的“恐慌性”采购上游算力设备,而且几乎可以肯定这波采购是“恐慌性”的。因为对于美国科技巨头来讲,一旦错过人工智能浪潮,落后即致命,很可能是致命打击。而疯狂采购之后,即使人工智能泡沫阶段性破裂,对于这些实力极度雄厚的美国科技巨头来讲,最多是受一点伤。所以它们一定会理智地选择“恐慌性”采购。但正因为是“恐慌性”的,所以很难长时间保持这种采购力度(而且资本市场似乎刻意淡忘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国内通信行业的2家巨头,2017年中兴,2018年华为,发生的一些事情被刻意遗忘了)。

对于国内的人工智能来讲,跟美国有方向性的不同,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力方向不是恐慌性地采购上游算力,而是大力发展下游应用,有如下理由:

1、政策导向。国内政策导向是人工智能要赋能千行百业,不脱离实体产业,不单独发展所谓高科技;

2、数据优势。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人口大国,各种具体的生产和消费场景丰富,产生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发展具体的下游应用有优势;

3、高端芯片采购受阻。由于美国打压,高端芯片采购受阻,这在短时间内是不容易改变的;

4、国内科技巨头实力不足。国内科技巨头如果也像美国科技巨头那样疯狂采购,一旦人工智能泡沫阶段性破灭,美国科技巨头最多皮肉伤,国内一些所谓的科技巨头就直接伤筋动骨,倒逼国内科技巨头不得不冷静。

新半军,昨天分析过,它可能弱于2015年和2021年行情。那取这2轮行情涨幅的一半作为目标,即230%左右,目前位置剩余50%的空间,并不算小(前面科技股也就是70%左右)。

书接前文,还能继续讨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问题。如果说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赋能千行百业,最好的就是赋能高端制造业,而“新半军”是高端制造业的典型:

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智能汽车、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需要人工智能有“理解”物理世界的能力,不单单只是“理解”人类的文本、语言;

2、半导体。人工智能上游的通用算力芯片,要求高端制程、大算力。但是,运用于边端和终端的芯片,由于具体场景复杂,往往不是通用的芯片,而是定制化或半定制的芯片。而且并不一定要求高端制程和大算力,边端和终端的芯片更强调低时延、低功耗、高可靠性。

(低时延。如果是问人工智能一个问题,它用10秒或1分钟回答都不是问题。但在道路驾驶场景,必须要毫秒级的应答。

低功耗。美国个别数据中心直接配置了核电站供电,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电力,电力这又是中国的一个优势。但在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不可能配备核电站,所以必须节能省电。

高可靠性。如果只是问人工智能问题,出个错误或死机,都不是大问题。但在实体世界的场景,比如智能驾驶,那是不能出错的。)

3、军工。人工智能宇宙总龙头英伟达近3年的涨幅是240%/171%/54%,但美股有一只人工智能股票涨幅更大,帕兰蒂尔,近3年涨幅167%/340%/163%,而且不是小盘股,市值换算成人民币已超过3万亿,这只股票主营业务就是军用人工智能,据称已经在乌克兰发挥了重要作用。军用人工智能显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而且是不允许落后的,这一块的发展有一定“恐慌性”,也是落后即致命。

自选的军工芯片股已经接近于“新半军”全覆盖了,它本身属于半导体板块,产品覆盖低时延、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品种,最重要的是FPGA芯片(半定制化芯片)。然后它主营是军用芯片,而且正在开发军用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和HBM芯片。民用领域重点进入汽车芯片领域,已经出货数百万颗。所以说它未来是“新半军”全覆盖的。

券商股,与大盘、科技股模式一样,上涨目标取2015年和2020年涨幅的中间值,即230%左右,还剩100%左右的空间,需要留意,这个空间大于科技股的70%和新半军的50%,是最适合追涨的板块,如果它向上突破的话;

券商股现在暂时也不用考虑长期基本面,就看短期的,券商股的短期基本面实质上等于大盘的技术面,直接看大盘的走势,以及科技股的走势(关注投机氛围)。

有色股,本轮涨幅194%,已经超过了2015年和2021年,仅次于2007年和2010年,上涨目标之一,可以直接对比2010年(+333%),那么剩余50%左右;

另外,还可以把2021年那波行情算在一起,现在累计涨幅是328%,已经直逼2010年的333%,但显然要超过它,因为2010年是熊市反弹,现在是牛市,可以直接对比2007年,涨幅砍一半是1000%,再砍一半还有500%。

由于中国铜铝产量占全球一半,相信有色股是可以反映国内实体经济基本面的,尤其是通货膨胀这一块,有机会达到2%/年的目标。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50%+券商34%+有色16%。

2019~2021年行情,组合涨幅是223%;

本轮行情,组合最大涨幅是110%,正好是上一轮行情的一半。按照前文的测算方法,如果这是一只价值型的股票,涨幅目标是2021年的一半,那就刚好达到目标了。但幸好这不是一只股票,而是一个策略组合,不是这样简单测算的。就像丢一块石头出去,它什么时间,以什么速度,落在什么地方是很好计算的。但丢一只活的小鸟出去,恐怕就不能用牛顿定律计算它会落在哪里;

同理,一个策略组合是会优化调仓的,我不认为目标就在这里,策略会比上一波行情优化。简单讲,上一波赚少了,选的股票上涨了600%+,但只赚了200%+。这次选的股票涨了100%+,组合也赚足了100%+。

当然,在不调仓的情况下,目前持有的这些股票本身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全部自选股,2021年大幅刷新了历史新高,所以的确是价值属性的,不是投机属性。

长线来看,如果拉长到2029年,本轮行情(在这里指2024~2029年)的力度应该接近2021年。因为虽然2021年是价值风格行情,更契合价值属性的股票,但2021年的力度并不大,大盘只到3700点,而且上涨时间只有2年。本轮行情虽然是投机风格,不是那么契合价值型股票,但毕竟本轮行情现在已经到了4000点,力度更大,而且上涨时间很可能长达5年(预计会分成2小波,类似1996~2001年互联网泡沫期间的行情);

超长线,拉长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时大概率回到价值风格行情,且力度大于2021年,业绩与行情形成共振。

中线来看,既然本轮行情(此处指2024年2月/9月~2026年2月/9月)要弱于2021年,上涨目标直接取2021年的一半,即300%左右,以目前位置计算剩余70%(比券商股的100%小,与科技股的70%一样,大于新半军和有色股的50%),而且有机会可以考虑增加券商股的比例。

短线,关注上涨速度,“924”一度达到175,但不需要这么快,只需要超过6月份的45,超过这个速度并不难(除非是完全没有行情,此时此刻直接见顶)。开过车的都知道,45码就是一脚油门的事(除非这车没油了)。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