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50,短线调整级别判断为类似1月6日,下周大概率能见底;
如果下周就见底,那么就倾向于判断6月23日以来的上涨并未结束。
创业板50,属于局部的风格指数,最重要的就是看成交额,量在价先,本轮行情创业板50的日均成交额达到了2021年行情的2.4倍,刷新2021年高点的概率是很大的;
观察2年均线偏离度,大体类似2020年8月的情况,从快速上涨转为震荡上涨,是可以适当参考的。
半导体,本轮行情成交额是2021年行情的2.3倍,刷新了2021年历史高点,趋势是明确向上的;
虽然2年均线偏离度接近2020年8月的水平,但这个偏离度并不是近年的峰值,半导体板块仍有机会发动主升浪(偏离度升至更高的位置)。
通信股,本轮行情的成交额是2020年行情的2.7倍,并且大幅度刷新了2020年的高点;
2年均线偏离度大幅度超过了2020年8月,而且2020年8月直接就是那轮行情的高点,这些都是不利的。
新能源的情况跟2020年8月尤其像,实际上仍然处于低位的水平,后续还有上涨空间;
但本轮行情明显偏弱,特别是2年均线偏离度的水平不如2020年8月高,所以后面即使还有上涨,预计上涨力度会显著弱于2021年行情(新能源占创业板50的权重高达40%,与创业板50进入缓速上涨阶段是相互印证的)。
券商股,成交额几乎与2020年8月一样,点位没有超过2020年8月,2年均线偏离度也低于2020年8月,可以说券商股的表现几乎全方位弱于2020年8月,而实际上券商股2020年8月的表现已经是历史上最弱的一次;
这里面有2个破绽:
1、个人投资者活跃度。上证指数和中证2000指数都刷新了2021年高点,显示个人投资者的活跃度从2015年股灾恢复了一部分,至少比如2021年的活跃度强;
2、机构投资者活跃度。目前应该不如2021年,因为沪深300和创业板50都没有刷新2021年高点。但在香港上市的券商股,股价已经大幅刷新了2020年的高点,而港股市场又是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券商股的态度是比2020年积极的。
那么对A股券商股现在如此低迷的解释,就只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就需要大幅度的上涨。
银行保险,对比2020年8月,第一反应就是2020年8月的时候,银行保险股还不具备现在这种红利股的属性,没有能力反向走;
银行保险股自身,现在中规中矩,风险不大,但也看不到很明显的(爆发性)机会。
医药股,明显跟2020年8月不一样,现在的位置和偏离度都很低;
医药股现在的情况更接近于前面分析过的新能源,属于低位有补涨空间的板块,但本轮行情的力度应该会显著弱于2021年行情。
军工股,与新能源几乎一样,有低位补涨潜力,但本轮行情力度应弱于2021年,不赘述。
酿酒股,本轮行情表现极弱,成交低迷;
后续演进大体是2个方向:
1、较大概率。业绩很好很赚钱,但不增长,利润用于分红,升级为红利股,跟A股大势反向走,类似银行保险、能源股;
2、较小概率。业绩下滑,产品边缘化,类似于胶卷、磁带等等行业。
能源股,2020年8月是一个低点,显然那个时候它就已经升级为红利股了;
对于能源股本身来讲,经过1.5年的调整,有低位企稳的迹象,机会不算差,至少比银行保险要好。
基本金属,量价表现都大幅强于2020年8月(有点像券商股的反面),而且2年均线偏离度没有超过2021年行情的峰值,也就是现在这波主升浪还有持续加速的机会。
黄金股,从交易的角度,它的2年均线偏离度已经达到2020年8月的水平,而且2020年8月恰好就是那轮行情的高点。所以现在至少不是太适合买入黄金股;
资产配置的角度,因为黄金股的走势跟黄金的走势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具备一定的风险分散功能。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49%+券商股35%+铝业股10%+黄金股6%;
自选芯片股,由于不是人工智能或科创板芯片股,所以其走势反而跟新能源、军工、医药等板块类似,客观讲就是具有低位补涨空间,补涨概率较大,但本轮行情的力度几乎肯定会弱于2021年;
自选券商股,由于是互联网券商股,其走势显著强于券商板块本身。券商板块现在的情况是补涨概率要略小一些,但本轮行情的力度几乎肯定要超过2020年;
自选铝业股和黄金股,就与各自板块的走势比较接近。铝业股可以押注主升浪没有走完,还有加速上涨的能力。黄金股交易的角度已不适合买入,资产配置的角度可考虑持有。
【阿令】对比2020年8月——20251020
科创50,短线调整级别判断为类似1月6日,下周大概率能见底;
如果下周就见底,那么就倾向于判断6月23日以来的上涨并未结束。
创业板50,属于局部的风格指数,最重要的就是看成交额,量在价先,本轮行情创业板50的日均成交额达到了2021年行情的2.4倍,刷新2021年高点的概率是很大的;
观察2年均线偏离度,大体类似2020年8月的情况,从快速上涨转为震荡上涨,是可以适当参考的。
半导体,本轮行情成交额是2021年行情的2.3倍,刷新了2021年历史高点,趋势是明确向上的;
虽然2年均线偏离度接近2020年8月的水平,但这个偏离度并不是近年的峰值,半导体板块仍有机会发动主升浪(偏离度升至更高的位置)。
通信股,本轮行情的成交额是2020年行情的2.7倍,并且大幅度刷新了2020年的高点;
2年均线偏离度大幅度超过了2020年8月,而且2020年8月直接就是那轮行情的高点,这些都是不利的。
新能源的情况跟2020年8月尤其像,实际上仍然处于低位的水平,后续还有上涨空间;
但本轮行情明显偏弱,特别是2年均线偏离度的水平不如2020年8月高,所以后面即使还有上涨,预计上涨力度会显著弱于2021年行情(新能源占创业板50的权重高达40%,与创业板50进入缓速上涨阶段是相互印证的)。
券商股,成交额几乎与2020年8月一样,点位没有超过2020年8月,2年均线偏离度也低于2020年8月,可以说券商股的表现几乎全方位弱于2020年8月,而实际上券商股2020年8月的表现已经是历史上最弱的一次;
这里面有2个破绽:
1、个人投资者活跃度。上证指数和中证2000指数都刷新了2021年高点,显示个人投资者的活跃度从2015年股灾恢复了一部分,至少比如2021年的活跃度强;
2、机构投资者活跃度。目前应该不如2021年,因为沪深300和创业板50都没有刷新2021年高点。但在香港上市的券商股,股价已经大幅刷新了2020年的高点,而港股市场又是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券商股的态度是比2020年积极的。
那么对A股券商股现在如此低迷的解释,就只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就需要大幅度的上涨。
银行保险,对比2020年8月,第一反应就是2020年8月的时候,银行保险股还不具备现在这种红利股的属性,没有能力反向走;
银行保险股自身,现在中规中矩,风险不大,但也看不到很明显的(爆发性)机会。
医药股,明显跟2020年8月不一样,现在的位置和偏离度都很低;
医药股现在的情况更接近于前面分析过的新能源,属于低位有补涨空间的板块,但本轮行情的力度应该会显著弱于2021年行情。
军工股,与新能源几乎一样,有低位补涨潜力,但本轮行情力度应弱于2021年,不赘述。
酿酒股,本轮行情表现极弱,成交低迷;
后续演进大体是2个方向:
1、较大概率。业绩很好很赚钱,但不增长,利润用于分红,升级为红利股,跟A股大势反向走,类似银行保险、能源股;
2、较小概率。业绩下滑,产品边缘化,类似于胶卷、磁带等等行业。
能源股,2020年8月是一个低点,显然那个时候它就已经升级为红利股了;
对于能源股本身来讲,经过1.5年的调整,有低位企稳的迹象,机会不算差,至少比银行保险要好。
基本金属,量价表现都大幅强于2020年8月(有点像券商股的反面),而且2年均线偏离度没有超过2021年行情的峰值,也就是现在这波主升浪还有持续加速的机会。
黄金股,从交易的角度,它的2年均线偏离度已经达到2020年8月的水平,而且2020年8月恰好就是那轮行情的高点。所以现在至少不是太适合买入黄金股;
资产配置的角度,因为黄金股的走势跟黄金的走势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具备一定的风险分散功能。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49%+券商股35%+铝业股10%+黄金股6%;
自选芯片股,由于不是人工智能或科创板芯片股,所以其走势反而跟新能源、军工、医药等板块类似,客观讲就是具有低位补涨空间,补涨概率较大,但本轮行情的力度几乎肯定会弱于2021年;
自选券商股,由于是互联网券商股,其走势显著强于券商板块本身。券商板块现在的情况是补涨概率要略小一些,但本轮行情的力度几乎肯定要超过2020年;
自选铝业股和黄金股,就与各自板块的走势比较接近。铝业股可以押注主升浪没有走完,还有加速上涨的能力。黄金股交易的角度已不适合买入,资产配置的角度可考虑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