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50,回到了0.382黄金分割位,而且0.382和0.5黄金分割位之间就是2022年套牢筹码集中的区域;
一方面,这个区域肯定有一定的阻力,导致“924”第1波就在这里结束。另一方面,一旦突破这个套牢区域,上方就没有太多的套牢筹码阻滞,很有可能形成加速上涨。
按上周涨幅排序,浏览各板块的情况。
上周最强的板块是有色股,而且是铜铝、黄金、钴锂等几个细分板块普涨;
中线已经突破了“924”高点,而且由于“924”那波较弱,现在这波还是加速突破的,很大概率是主升浪。
上周第2强的板块是能源股,说明整个资源板块都很强;
但是能源股中线走势和其它板块都不一样,“924”以来大部分时间是逆势下跌的,需要进一步观察。
上周第3强的板块是军工股,军工股也刷新了“924”高点,虽然上涨速度还没有起来,但预期还是会加速,并进入主升浪。
银行股,中线有调整或滞涨的迹象,但还不明显,继续观察。
酿酒股,还不能确认过去4.5年的下跌结束,也是观望。
芯片股,过去4年大部分套牢筹码在“924”行情就解放了(主要是人工智能类芯片股),但现在要加速突破“924”高点较难,不是说突破难,而是加速难。
美股科技股,近4个月的反弹速度很快,基本达到近年的最快水平,接近降速阶段的概率较大。
电动车板块,突破“924”高点的难度,以及加速突破的难度,实际上都不是很大,因为位置实在是太低了。
券商股,单纯从走势看,突破“924”高点的难度,以及加速的难度,都是比较大的。只能拉长时间来看,A股整体是否形成“水牛”,或者反过来说,券商股如果还能加速,说明市场就是“水牛”。
通信股,已经刷新了近年的高点,而且是加速上涨,可以认为中线是主升浪;
但短线有滞涨的迹象,观察调整的力度。
港股科技股,中线反弹速度有比较明显的放缓现象;
而且近年的走势可以理解为,2021年2月~2022年10月急跌了1年零8个月,然后2022年10月以来缓慢反弹了2年零10个月,也就是“急跌慢涨”,不是很强势的表现。
创新药,先看它本身的走势,已经突破了“924”高点,并且是加速上涨,大概率是中线主升浪。只是经过这波大涨之后,接近了0.382黄金分割位以及2022年的套牢筹码集中区,会有一定阻力;
再以创新药板块为例,观察A股和港股的不同。创新药板块以及多数的A股成长股,不可能把低点算在2022年10月,因为那之后有一波很大幅度的暴跌。A股成长股的走势应该理解为,经过3~4年的下跌之后,“924”暴力逆转,划分为“慢跌急涨”更为合理,“慢跌急涨”是一种强势的表现,但未来需要6~12月继续加速上涨,坐实“急涨”走势。
A股历史上,的确以“慢跌急涨”模式为主,股民们耳熟能详的所谓“牛短熊长”、“3年不开张,开张吃3年”,都是一个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所谓“慢”或“急”,实际上是相对的。比如说,1997年、2007年、2015年是典型的急涨行情,所以不管此前的熊市跌得多快,都可以划分为“慢”跌。同理,因为2021年是所谓的慢涨,所以就算2015~2018年熊市不算跌得特别快,也会被划分为“急”跌;
现在,2021~2024年熊市到底是“急”跌,还是“慢”跌,实际上取决于“924”以来的上涨是急涨,还是慢涨:
以历史规律看,超过3年的熊市,历史上有5次,此前4次有3次是“慢跌”,随后“急涨”,有3/4的概率,是很大的概率;
以发展的眼光看,2015~2018年就被划分为“急跌”,因为2021年行情是典型的“慢涨”,就需要考虑2015年“股灾”是否导致了某种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说散户、游资的力量被决定性削弱,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决定性崛起。一定程度上,2021年行情看起来的确是这样的,机构主导了市场,A股走出了美股式的慢涨步伐。但2021~2024年的暴跌打破了这种幻象,现在主动型公募基金快到“过街老鼠”的地位了。“924”行情明显是个人投资者主导,上涨速度极快,而且小盘股的表现持续压大盘股一头,也反映个人投资者的活跃度高于机构投资者。
综合历史规律和发展眼光,我认为这波很可能是急涨。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4%+券商股31%+有色股15%;
短线,重点观察双创50,考虑已经反弹了4个月,现在调整是正常的,不管是缓慢调整或加速上涨,都是合理的。但出现急速下跌,或者突破后上涨不加速,则是不符合预期的;
长线,关注2021年的弱势指数,比如中证1000指数,几乎肯定要看到比2021年更快速的“急涨”。
【阿令】慢跌急涨?——20250811
双创50,回到了0.382黄金分割位,而且0.382和0.5黄金分割位之间就是2022年套牢筹码集中的区域;
一方面,这个区域肯定有一定的阻力,导致“924”第1波就在这里结束。另一方面,一旦突破这个套牢区域,上方就没有太多的套牢筹码阻滞,很有可能形成加速上涨。
按上周涨幅排序,浏览各板块的情况。
上周最强的板块是有色股,而且是铜铝、黄金、钴锂等几个细分板块普涨;
中线已经突破了“924”高点,而且由于“924”那波较弱,现在这波还是加速突破的,很大概率是主升浪。
上周第2强的板块是能源股,说明整个资源板块都很强;
但是能源股中线走势和其它板块都不一样,“924”以来大部分时间是逆势下跌的,需要进一步观察。
上周第3强的板块是军工股,军工股也刷新了“924”高点,虽然上涨速度还没有起来,但预期还是会加速,并进入主升浪。
银行股,中线有调整或滞涨的迹象,但还不明显,继续观察。
酿酒股,还不能确认过去4.5年的下跌结束,也是观望。
芯片股,过去4年大部分套牢筹码在“924”行情就解放了(主要是人工智能类芯片股),但现在要加速突破“924”高点较难,不是说突破难,而是加速难。
美股科技股,近4个月的反弹速度很快,基本达到近年的最快水平,接近降速阶段的概率较大。
电动车板块,突破“924”高点的难度,以及加速突破的难度,实际上都不是很大,因为位置实在是太低了。
券商股,单纯从走势看,突破“924”高点的难度,以及加速的难度,都是比较大的。只能拉长时间来看,A股整体是否形成“水牛”,或者反过来说,券商股如果还能加速,说明市场就是“水牛”。
通信股,已经刷新了近年的高点,而且是加速上涨,可以认为中线是主升浪;
但短线有滞涨的迹象,观察调整的力度。
港股科技股,中线反弹速度有比较明显的放缓现象;
而且近年的走势可以理解为,2021年2月~2022年10月急跌了1年零8个月,然后2022年10月以来缓慢反弹了2年零10个月,也就是“急跌慢涨”,不是很强势的表现。
创新药,先看它本身的走势,已经突破了“924”高点,并且是加速上涨,大概率是中线主升浪。只是经过这波大涨之后,接近了0.382黄金分割位以及2022年的套牢筹码集中区,会有一定阻力;
再以创新药板块为例,观察A股和港股的不同。创新药板块以及多数的A股成长股,不可能把低点算在2022年10月,因为那之后有一波很大幅度的暴跌。A股成长股的走势应该理解为,经过3~4年的下跌之后,“924”暴力逆转,划分为“慢跌急涨”更为合理,“慢跌急涨”是一种强势的表现,但未来需要6~12月继续加速上涨,坐实“急涨”走势。
A股历史上,的确以“慢跌急涨”模式为主,股民们耳熟能详的所谓“牛短熊长”、“3年不开张,开张吃3年”,都是一个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所谓“慢”或“急”,实际上是相对的。比如说,1997年、2007年、2015年是典型的急涨行情,所以不管此前的熊市跌得多快,都可以划分为“慢”跌。同理,因为2021年是所谓的慢涨,所以就算2015~2018年熊市不算跌得特别快,也会被划分为“急”跌;
现在,2021~2024年熊市到底是“急”跌,还是“慢”跌,实际上取决于“924”以来的上涨是急涨,还是慢涨:
以历史规律看,超过3年的熊市,历史上有5次,此前4次有3次是“慢跌”,随后“急涨”,有3/4的概率,是很大的概率;
以发展的眼光看,2015~2018年就被划分为“急跌”,因为2021年行情是典型的“慢涨”,就需要考虑2015年“股灾”是否导致了某种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说散户、游资的力量被决定性削弱,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决定性崛起。一定程度上,2021年行情看起来的确是这样的,机构主导了市场,A股走出了美股式的慢涨步伐。但2021~2024年的暴跌打破了这种幻象,现在主动型公募基金快到“过街老鼠”的地位了。“924”行情明显是个人投资者主导,上涨速度极快,而且小盘股的表现持续压大盘股一头,也反映个人投资者的活跃度高于机构投资者。
综合历史规律和发展眼光,我认为这波很可能是急涨。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4%+券商股31%+有色股15%;
短线,重点观察双创50,考虑已经反弹了4个月,现在调整是正常的,不管是缓慢调整或加速上涨,都是合理的。但出现急速下跌,或者突破后上涨不加速,则是不符合预期的;
长线,关注2021年的弱势指数,比如中证1000指数,几乎肯定要看到比2021年更快速的“急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