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证综指,日线,观察近1年的5小波反弹:
时间,过去4小波反弹平均持续19个交易日,最长的一次是28个交易日。本轮小波反弹已经持续15个交易日,按平均值算还能反弹4个交易日,按最长值计算还能反弹13个交易日。目前判断,大约还能持续2周左右;
空间,过去4小波反弹的涨幅约在10~20%和30~50%两个区间,本轮小波反弹已经上涨了11%,从目前的反弹速度来看偏慢,预计是10~20%这个区间。
创业板50,现在已经转入了加速上涨阶段,并预计会持续到今年下半年(8~9月份);
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很可能减速上涨(筑顶阶段),高点有可能在明年2~3月份(仅供参考)。
【人工智能主题本身】
近29个月上涨155%,对比2005年以来的其它4次上涨:
1、截至目前,本轮上涨的涨幅最小;
2、本轮上涨持续了29个月,历史上最长的2次上涨是30个月和31个月;
3、本轮上涨的速度最慢;
4、本轮上涨的成交是历史天量。
就是说,仅看人工智能走势本身,涨幅小,速度慢,上涨时间已经很长,离历史最长的上涨周期只差1~2个月,另外不排除“天量天价”的嫌疑。
基本面来讲,2022年ChatGPT带火了人工智能上游硬件板块,但下游软件板块偏弱。2025年DeepSeek带火人工智能下游软件板块,但阶段性不利于上游硬件板块。考虑人工智能主题过去29个月毕竟上涨了155%,说明硬件板块的权重是更大的。
实际上也是如此,这里选的44只人工智能主题股票,有11只软件、互联网、传媒,合计流通市值0.8万亿。33只元器件、半导体、通信设备、IT设备,合计市值3.2万亿。硬件板块的数量是软件板块的3倍,流通市值是4倍。那么DeepSeek阶段性利空人工智能硬件板块,基本就是阶段性利空整个人工智能板块。
【人工智能相对走势】
上述分析是针对人工智能主题本身,几乎是绝对看空的。但考虑整个市场,则不能排除人工智能主题有强者恒强的机会:
虽然人工智能主题跟自己过去的4轮行情比,是最弱的一次。但是近29个月,沪深300仅微涨2.5%,创业板50下跌了3.5%,新半军甚至下跌了16%,人工智能主题逆势上涨155%简直是鹤立鸡群。
【人工智能美股影响】
重点看英伟达的股价是否崩盘,英伟达在年线处反弹,但是一旦破位,目标是4年线,大约有50%的下跌空间。
【综合考虑】
人工智能自身走势给50%权重,绝对看空;
人工智能相对走势给20%权重,绝对看多;
人工智能美股影响给30%权重,可能看空。
总体是很不看好的,但如果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也是可以关注人工智能的:
1、人工智能主题加速暴涨,这样涨幅肯定超过2019年行情,上涨时间也会突破历史上30~31个月的限制,以及上涨速度得到提升;
2、沪深300指数、创业板50指数暴涨,类似2015年,甚至2007年行情,活跃的A股股票都会“躺赢”,自然也就包括了人工智能;
3、英伟达持续暴涨;
4、A股人工智能主题开始调整,2026年或2027年值得关注A股人工智能。
【对指数的影响】
44只人工智能主题股票:
10只科创板,合计流通市值1.15万亿,相当于科创50的51%;
12只创业板,合计流通市值0.77万亿,相当于创业板50的21%;
22只主板,合计流通市值2.12万亿,相当于主板的3.4%。
很明显,对科创50的影响很大,对创业板50的影响中等,对主板除了心理影响以外几乎没有影响。
【2种假设走势的影响】
1、假设人工智能主题2025年暴涨,不管是由于基本面真实爆发,还是资金面继续疯狂炒作:
首先,人工智能主题本身就值得关注了,因为上涨加速了;
其次,人工智能主题现在的成交额,相当于新半军+消费医药,还多一些。如果人工智能主题继续暴涨,显然会虹吸新半军和消费医药的资金,使得新半军和消费医药多半不会太强。主流的沪深300和创业板50等指数,预计也不会有多强。
2、假设人工智能主题2025年慢涨、震荡或调整,区别都不大的,总之是降温:
首先,人工智能主题就不适合长线和大规模参与;
其次,活跃资金大概率流入新半军,不排除也有部分会流入消费医药,主流的沪深300和创业板50指数预计也会较强。
【中美之不同】
这就反映了A股和美股,以及中国和美国的很大不同之处。
A股和美股:
美股人工智能板块和科技股,是超级大盘股,是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的超级权重股,人工智能板块和美股主流指数是完全同步的。A股的人工智能主题,是边缘品种,尤其是在沪深300和创业板50这些指数里面,这样很可能导致A股人工智能板块和A股主流指数是不同步的,甚至不排除会反向(注:不同步是显然的。但是否反向,现在不确定,待验证)。
中国和美国:
流行的说法是,美国擅长创新,科技行业是优势。中国不擅长创新,制造业是优势。这个说法至少是反映了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尤其是过去100年的实际情况。但不代表过去一直是这样,哥白尼、牛顿时代都还没有美国。也不代表现在和未来还是这样,DeepSeek的量级(跟随+省力)不次于OpenAI(原创+大力),而且DeepSeek是开源的,OpenAI却是闭源的,虽然名字里面有个Open(开放)。
【科学与技术】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推动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但有人会说这是“技术”,不是“科学”。“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就是“科学”高于“技术”,这个说法也没问题;
但说到科学,以出生年份计算,哥白尼距今552年,牛顿距今382年,连爱因斯坦距今都146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是1905年,量子力学的提出是1925年。现在的科学和创新,越发依赖“大力出奇迹”,大型对撞机都是天文数字的成本;
然后人工智能属于科学还是技术,从OpenAI是闭源的来看,人工智能现阶段更多是技术,算盘、计算器、电脑一样的工具。
【发展与安全】
新半军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很强的”安全“属性,发展新能源有“能源安全”的考量,半导体提供“科技安全”,军工保障“军事安全”;
人工智能则更多在强调“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当然,新半军肯定也兼顾了“发展”,人工智能也有“安全”的考量,但这2者对比,还是新半军偏向“安全”,人工智能偏向“发展”。
也许是“巧合”,2017年、2021年和2025年,正好都是美国政府的换届年:
2017年以前,新半军和人工智能主题是完全同步的走势,几乎没有区别;
2017年~2021年,特朗普1.0,新半军强于人工智能主题,“安全”多于“发展”;
2021年~2025年,拜登政府,人工智能主题强于新半军,“发展”多于“安全”;
2025年~2029年,特朗普2.0,从概率来讲,“安全”会多于“发展”,新半军更值得看好一些。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0%+券商股35%+有色股15%,继续持股不动。
科技创新离不开强大资本市场的支持,美国和美股就是明证。这次A股“歪打正着”,从很另类的角度支持了科技创新,二级市场活跃→某量化基金巨头→DeepSeek。当然,二级市场活跃→一级市场风投→支持科技创新,这条正规的线路,源头也是离不开“二级市场活跃”。
【阿令】人工智能主题分析——20250210
深证综指,日线,观察近1年的5小波反弹:
时间,过去4小波反弹平均持续19个交易日,最长的一次是28个交易日。本轮小波反弹已经持续15个交易日,按平均值算还能反弹4个交易日,按最长值计算还能反弹13个交易日。目前判断,大约还能持续2周左右;
空间,过去4小波反弹的涨幅约在10~20%和30~50%两个区间,本轮小波反弹已经上涨了11%,从目前的反弹速度来看偏慢,预计是10~20%这个区间。
创业板50,现在已经转入了加速上涨阶段,并预计会持续到今年下半年(8~9月份);
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很可能减速上涨(筑顶阶段),高点有可能在明年2~3月份(仅供参考)。
【人工智能主题本身】
近29个月上涨155%,对比2005年以来的其它4次上涨:
1、截至目前,本轮上涨的涨幅最小;
2、本轮上涨持续了29个月,历史上最长的2次上涨是30个月和31个月;
3、本轮上涨的速度最慢;
4、本轮上涨的成交是历史天量。
就是说,仅看人工智能走势本身,涨幅小,速度慢,上涨时间已经很长,离历史最长的上涨周期只差1~2个月,另外不排除“天量天价”的嫌疑。
基本面来讲,2022年ChatGPT带火了人工智能上游硬件板块,但下游软件板块偏弱。2025年DeepSeek带火人工智能下游软件板块,但阶段性不利于上游硬件板块。考虑人工智能主题过去29个月毕竟上涨了155%,说明硬件板块的权重是更大的。
实际上也是如此,这里选的44只人工智能主题股票,有11只软件、互联网、传媒,合计流通市值0.8万亿。33只元器件、半导体、通信设备、IT设备,合计市值3.2万亿。硬件板块的数量是软件板块的3倍,流通市值是4倍。那么DeepSeek阶段性利空人工智能硬件板块,基本就是阶段性利空整个人工智能板块。
【人工智能相对走势】
上述分析是针对人工智能主题本身,几乎是绝对看空的。但考虑整个市场,则不能排除人工智能主题有强者恒强的机会:
虽然人工智能主题跟自己过去的4轮行情比,是最弱的一次。但是近29个月,沪深300仅微涨2.5%,创业板50下跌了3.5%,新半军甚至下跌了16%,人工智能主题逆势上涨155%简直是鹤立鸡群。
【人工智能美股影响】
重点看英伟达的股价是否崩盘,英伟达在年线处反弹,但是一旦破位,目标是4年线,大约有50%的下跌空间。
【综合考虑】
人工智能自身走势给50%权重,绝对看空;
人工智能相对走势给20%权重,绝对看多;
人工智能美股影响给30%权重,可能看空。
总体是很不看好的,但如果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也是可以关注人工智能的:
1、人工智能主题加速暴涨,这样涨幅肯定超过2019年行情,上涨时间也会突破历史上30~31个月的限制,以及上涨速度得到提升;
2、沪深300指数、创业板50指数暴涨,类似2015年,甚至2007年行情,活跃的A股股票都会“躺赢”,自然也就包括了人工智能;
3、英伟达持续暴涨;
4、A股人工智能主题开始调整,2026年或2027年值得关注A股人工智能。
【对指数的影响】
44只人工智能主题股票:
10只科创板,合计流通市值1.15万亿,相当于科创50的51%;
12只创业板,合计流通市值0.77万亿,相当于创业板50的21%;
22只主板,合计流通市值2.12万亿,相当于主板的3.4%。
很明显,对科创50的影响很大,对创业板50的影响中等,对主板除了心理影响以外几乎没有影响。
【2种假设走势的影响】
1、假设人工智能主题2025年暴涨,不管是由于基本面真实爆发,还是资金面继续疯狂炒作:
首先,人工智能主题本身就值得关注了,因为上涨加速了;
其次,人工智能主题现在的成交额,相当于新半军+消费医药,还多一些。如果人工智能主题继续暴涨,显然会虹吸新半军和消费医药的资金,使得新半军和消费医药多半不会太强。主流的沪深300和创业板50等指数,预计也不会有多强。
2、假设人工智能主题2025年慢涨、震荡或调整,区别都不大的,总之是降温:
首先,人工智能主题就不适合长线和大规模参与;
其次,活跃资金大概率流入新半军,不排除也有部分会流入消费医药,主流的沪深300和创业板50指数预计也会较强。
【中美之不同】
这就反映了A股和美股,以及中国和美国的很大不同之处。
A股和美股:
美股人工智能板块和科技股,是超级大盘股,是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的超级权重股,人工智能板块和美股主流指数是完全同步的。A股的人工智能主题,是边缘品种,尤其是在沪深300和创业板50这些指数里面,这样很可能导致A股人工智能板块和A股主流指数是不同步的,甚至不排除会反向(注:不同步是显然的。但是否反向,现在不确定,待验证)。
中国和美国:
流行的说法是,美国擅长创新,科技行业是优势。中国不擅长创新,制造业是优势。这个说法至少是反映了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尤其是过去100年的实际情况。但不代表过去一直是这样,哥白尼、牛顿时代都还没有美国。也不代表现在和未来还是这样,DeepSeek的量级(跟随+省力)不次于OpenAI(原创+大力),而且DeepSeek是开源的,OpenAI却是闭源的,虽然名字里面有个Open(开放)。
【科学与技术】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推动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但有人会说这是“技术”,不是“科学”。“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就是“科学”高于“技术”,这个说法也没问题;
但说到科学,以出生年份计算,哥白尼距今552年,牛顿距今382年,连爱因斯坦距今都146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是1905年,量子力学的提出是1925年。现在的科学和创新,越发依赖“大力出奇迹”,大型对撞机都是天文数字的成本;
然后人工智能属于科学还是技术,从OpenAI是闭源的来看,人工智能现阶段更多是技术,算盘、计算器、电脑一样的工具。
【发展与安全】
新半军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很强的”安全“属性,发展新能源有“能源安全”的考量,半导体提供“科技安全”,军工保障“军事安全”;
人工智能则更多在强调“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当然,新半军肯定也兼顾了“发展”,人工智能也有“安全”的考量,但这2者对比,还是新半军偏向“安全”,人工智能偏向“发展”。
也许是“巧合”,2017年、2021年和2025年,正好都是美国政府的换届年:
2017年以前,新半军和人工智能主题是完全同步的走势,几乎没有区别;
2017年~2021年,特朗普1.0,新半军强于人工智能主题,“安全”多于“发展”;
2021年~2025年,拜登政府,人工智能主题强于新半军,“发展”多于“安全”;
2025年~2029年,特朗普2.0,从概率来讲,“安全”会多于“发展”,新半军更值得看好一些。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0%+券商股35%+有色股15%,继续持股不动。
科技创新离不开强大资本市场的支持,美国和美股就是明证。这次A股“歪打正着”,从很另类的角度支持了科技创新,二级市场活跃→某量化基金巨头→DeepSeek。当然,二级市场活跃→一级市场风投→支持科技创新,这条正规的线路,源头也是离不开“二级市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