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原创”与“跟随”、“大力”与“省力”——20250207

2025-02-07 17:18:04

深证综指日线,今天放量突破了55日线,2025年的第1大波上涨大概率已经启动。观察2024年的2大波上涨,都是细分成2小波,中间会有小波的调整。需要提前想好,这种小波的调整,到时候值不值得减仓:

2024年10月的小波调整,值得减一些仓,因为波动很大,导致短时间跌幅很大;

2024年3月的小波调整,波动率中等,可减可不减;

再参考2024年7月的小波反弹,波动率很低,也就是反弹的可参与度不高。反过来说,如果现在这大波上涨维持这种低波动率,到时候的小波调整,也不值得减仓,抗一抗,调个仓,换下股即可。

创业板50,周线,昨天提到现在相当于2019年4月~11月之间的某个时点:

2019年4月~11月的波动率是逐步下滑的,现在的波动率也在快速下降。所以,大概率来讲,前述的小波调整不值得减仓回避;

但是,也要看到2024年的波动率峰值,是中等偏高的,比2019年的波动率峰值更高。所以,大概率来讲,等2小波上涨都结束(逼近或超过2022年7月高点),迎来1个大波调整的时候,还是值得减仓的。

长期来看,A股市场的波动率是在逐波下降的,而且不一定跟2007年以来的长期熊市有关。以美股的历史来看,经常是牛市的波动率低,熊市的波动率反而更高,所以波动率指数在美国也被称为“恐慌指数”;

那么长期来看,A股长线波动率下滑,导致选股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波段操作的重要性越来越低。

现在出个题目,找出2022年10月~2025年2月的强势股,范围是沪深300成分股:

这道题目的难度是0,简单看一下(非推荐),涨幅前10名有8只是人工智能主题。

再出第2道题,预测2022年10月~2025年12月的强势股。其实也不算难,这10只股票大概率仍然是强势股,就算今年不涨都无所谓,因为它们过去2年多已经大幅度抢跑。

但是,现在是2025年2月,所以第3道题目才是重点难点,就是预测2025年2月~2025年12月的强势股,简单地线性外推过去2年的强势股是不成的,今年的强势股甚至很可能是过去2年的暴跌股。

过去2~3年暴跌最猛的大类板块之一,就是新半军,这里选取的50只新半军股票包括,光伏、锂电池、非AI半导体、军工的龙头股,合计流通市值4.6万亿;

观察成交额,2024年9月18日以来的91个交易日累计成交5.9万亿,比2021年的峰值10.3万亿(也取91个交易日)大幅降低了43%;

然后把近91个交易日的走势线性外推,我选了5只新半军个股,近91个交易日在50只新半军股票里面涨幅排名1、3、5、14、17,当然有个别不是预先选到的,是涨上去以后才选出来的。成交额排名是4、7、10、12、19,选个股的时候,“量在价先”,成交额越大越好。

过去2年多涨幅最大的板块之一,是科技股。这里的50只科技股选取了通信、软件、互联网等等龙头股,刻意剔除了芯片股,以免与新半军重复。合计流通市值4.4万亿,近91个交易日累计成交了11.1万亿,不仅大幅度高于科技股自己2020年的峰值5.5万亿,也高于新半军板块2021年的峰值10.3万亿,而且留意一点,科技股的流通市值远不及2021年的新半军板块,说明换手率更是极高,2025年的科技股行情已经比2021年的新半军行情更为火爆,以致于有必要考虑过犹不及的问题;

如果线性外推,今年继续押注科技股强者恒强,其实也是合理的。不过我暂时没有选这里面的科技股,一只都没有。

2008年以来,2大板块的涨幅相差无几,都是强势板块,只不过是先涨和后涨的问题;

2015年以来,科技股总是率先启动,甚至熊市期间就开始逆势上涨,2017年科技股逆势上涨,但事后看,属于提前透支行情,到了2021年正儿八经的成长股行情,科技股反而后继乏力,新半军强势逆袭;

2023年科技股又是熊市期间逆势上涨,这次是提前透支,还是强者恒强,是需要观察的。退一步讲,如前所述,考察2022年10月~2025年12月的周期,大概率还是科技股更强。但现在已经是2025年2月,我更愿意押注2025年2月~2025年12月的强势股是新半军。

第2个值得关注的板块是券商股,大体上看,券商股和科技股是比较同步的。某种程度讲,我对科技股的担忧(这种担忧是“怕错过”和“怕风险”的综合体),已经开始影响我对券商股的看好;

解决担忧的办法,就是全部押注某互联网券商股:

1、它近91个交易日的成交额排名全市场第1,而且是第2名的2.7倍,遥遥领先,从“量”的角度看,它就是最强势的个股,没有之一;

2、2024年9月的行情跑赢了全部券商股,也跑赢了绝大部分科技股。甚至2015年的科技股和券商股行情,它暴涨了6803%,几乎肯定跑赢了绝大部分科技股和券商股(如果不是所有的话),所以,不会错过科技股或券商股行情;

3、2021年新半军行情,因为它是创业板50的第2权重股,它的走势非常接近而且跑赢了新半军板块,大概率也不会错过新半军行情。

现阶段,我的策略里面唯一不能替换的个股就是这一只。

2007年炒股以来,遇到第1个10倍股就是2009年的另一只铝业股(后来私有化退市了,不是现在这只);

今天铝业股创了3年新高,很大几率会突破2021年和2007年的高点,会是一个超长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见证一下。

今年外围市场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原油走势,2022~2025年高位震荡了3年,逼近8年均线,与2011~2014年的情况类似。2014年选择了向下突破8年均线,这一次倒不一定也是向下突破,但比较确定的是需要选择一个方向了,不过个人认为,原油的走势更多反映美国的经济情况,对中国经济是间接影响:

原油选择向上,则美国的通胀很难下来,不利于美国利率的降低,对中国经济间接的不利影响更多;

原油选择向下,则代表美国经济降温,有利于美国利率下降,从而对中国经济有利。

操作策略,仓位100%=新半军55%+券商股35%+铝业股10%,暂时无调仓计划。

春节期间一直在关注爆火的DeepSeek,不是因为爆火而关注,通常情况下,越爆火的越不值得关注,而且我也不用它。关注DeepSeek的原因是,它影响了股市,不仅影响A股,而且影响美股。另外它的关联方本来就是一家著名的量化基金巨头,更值得学习研究。

“原创”与“跟随”、“大力”与“省力”,4种不同的组合:

1、“原创”+“省力”,这种是不世出的天才。最近在读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这种就是典型的不世出的天才,现在已经很难再出现了 ;

2、“原创”+“大力”,比如ChatGPT,天文数字的成本;

3、“跟随”+“省力”,比如DeepSeek,这种也是天才级别的;

4、“跟随”+“大力”,基本上除了ChatGPT和DeepSeek,其它人工智能多半是这种,跟前3种组合比,这种是“蠢材”,当然要打个引号。所以,除了一开始关注了ChatGPT,也短炒了几只股票,随后这2年不是很关注人工智能及其股票,没太多有意义的东西,直到DeepSeek出现。

但很有意思的是,DeepSeek的关联方是一家量化基金巨头,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所谓“省力”级别的算力,在A股市场又是碾压式的超大算力。所以,现在不做小微盘股,做大盘股也尽量也不做超短线,避免跟量化基金正面交锋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是不太看得起题海战术的,现在可能不一样了,但说明应试教育越跑越偏而已,成为了培养“蠢材”的教育模式。炒股票,我觉得很难“原创”,也没法“大力”,一是显得“蠢”,二是没那么多钱(N个亿投入)。所以,个人炒股票需要去寻找像DeepSeek这种“省力”的模式,当然,“省力”通常就需要“费心”,趁年轻需要努力。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