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关注AI下游是否爆发——20241216

2024-12-16 16:20:08

【超短线的角度】

超短线,数个交易日的维度。科创创业50,对比10月8日以来的3波调整,其中前2波回调的第1小波,分别是17个小时下跌17.6%和22个小时下跌10.6%。而12月10日以来的回调,已经持续了20个小时,下跌了6.9%。也就是说,本轮回调的速度明显慢一些,而且对比一下时间,还可以留意第1小波回调是否已经结束,并迎来一波超短线的反弹。

【中短线的角度】

这里的中短线指现在到明年一季度,重点看好芯片股、电动车、券商股和铝业股。将50%左右的涨幅定义为普通上涨浪,80%左右的涨幅定义为主升浪,那么预计芯片股和券商股是普通上涨浪,电动车和铝业股是主升浪:

芯片股,预测第3波上涨的涨幅,可参考第1波上涨的1倍,以及第2波上涨的0.618倍,也就是44%~53%,将逼近2021年高点。而且预计前2波滞涨的芯片股(大部分的非AI芯片股)将补涨,或者说,非AI芯片股很可能是主升浪,涨幅在80%左右;

观察3个月成交额,已经大幅度超过了2021年,足以支持股价回到2021年高点附近。

电动车,预测第2波上涨的涨幅,有机会是第1波的1.618倍,约91%,也就是回到2022年7月高点附近;

电动车板块的成交“量”,已经回到了2022年7月附近,后续还要观察成交“额”是否也能回到2022年7月的水平。

券商股,预测第2波上涨的涨幅,是第1波的0.618倍,约53%,将会靠近2015年高点;

3个月成交额已经超过了2015年,但也要考虑,现在的上市券商股数量比2015年要多。

铝业股,预测下一波反弹的涨幅是79%,将突破2009年、2015年和2021年的高点,开始接近2007年的历史高点;

成交量的角度,近10个月近次于2021年,量能的问题不大。

【中长线的角度】

这里的中长线指现在到2026年下半年,主要还是关注芯片股(资金面+基本面)、券商股(资金面)、铝业股和新能源(中国经济复苏是否超预期),同时关注人工智能上游板块(美股英伟达是否下跌)、人工智能下游板块(是否爆发):

芯片股,是长线走势的核心中的核心:

2008年以来的3波上涨,平均持续28个月,平均涨幅540%。本轮上涨可以从2024年2月算起,已经持续了11个月,以28个月算,相当于消耗了39%的上涨周期。近11个月最大涨幅106%,按平均540%算,剩余211%空间,足以支撑中长线策略入场;

芯片股集基本面和资金面推动于一身,既是“新半军”成长股成员,又是科技股的重要组成部分。

券商股,距离2007年和2015年高点还有100%空间,已经不足以支撑中长线策略入场,最多能支持继续持有。所以我还是倾向于配置互联网券商股,更具有成长性;

券商股还是跟资金面的关联更大,股市活跃的时间越长越有利。

铝业股,距离2007年高点200%空间,足以支持中长线策略入场;

铝业股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基本面,不过是通货膨胀这部分,也就是跟“价”相关,某种程度讲,就是货币贬值。

新能源,中长线空间很可能也就是跟前述的中短线空间一致,80%左右,中长线策略不能入场。除非突破2021年历史高点,但难度还是有点大的:

1、近3年跌幅实在是过于大,以致于突破新高需要很大的能量;

2、现在反弹的成交额也偏低;

3、新能源经过2021年的爆发之后,新能源的成长股属性开始下降,周期股属性越来越明显。基本面的角度,更多依赖经济复苏,而且不仅仅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更多还要看“量”的复苏(客观挑战是存在的)。

人工智能:

从时间来看,2022年10月ChatGPT行情以来,上涨超过了2年,而“2年"是比较敏感的时间点。1994~2000年PC互联网浪潮和2008~2015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引发的2次行情,都分成了2波,一共4波行情,每波平均持续24个月,且没有一次超过3年。因为这种行情没有太多基本面的支撑,或者股价远远跑在了基本面的前面。1年、2年,没有业绩增长还好理解,但3年没有业绩,往往会被认为是在“讲PPT”,同时股价已经过于高,容易引发中级回调(1997~1999年、2010~2012年)或熊市(2001~2005年、2015~2018年);

从涨幅来看,此前4波细分行情平均上涨498%,本轮行情已经上涨309%,按平均涨幅来算,仅剩余46%空间,已不足以支撑中长线策略在高位入场。

这波人工智能行情,是由美国的OpenAI发布ChatGPT引发,美股和A股的龙头股都是上游的算力芯片,美股是英伟达,A股是科创板某AI芯片股,而且从2022年4月算起的话,这只A股AI龙头股的涨幅甚至还大于火遍全球的英伟达;

英伟达的股价滞涨已经持续了数个月,个人认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近2年确实有很多科技公司为了开发人工智能下游应用,近乎于“无脑”、“恐慌式”囤积上游的英伟达芯片,但暂时没有很多公司或个人为这些人工智能下游应用买单,也就是人工智能产业链80~90%的利润被上游的英伟达一家给赚去了,这个“下游输血→上游吸血”的单向链条已经2年了,不可能一直持续。或者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为人工智能下游应用买单(从而这些下游公司更值得投资),或者人工智能下游应用迟迟不能变现,大概率还是会影响到上游的英伟达,“无脑”囤积芯片的行为会减少。

总之,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2025年是本轮人工智能浪潮的第3年,是比较关键了。或者人工智能下游应用终于爆发(类似1995年的Windows95或2010年的iPhone4,巧合的是2025年又是间隔了15年),从而这些下游公司更值得投资。或者下游应用仍然无法爆发,不可能无止境地“输血”上游AI芯片,从而上游AI芯片可能出现暴跌(我现在主要看好非人工智能芯片)。

A股人工智能下游应用的股票,看走势就比较明显,2024年8月之前有一波持续的大幅下跌,所以潜在的上涨时间和空间都问题不大;

2025年关注人工智能下游应用是否爆发,但需要的是1995年的Windows95以及2010年的iPhone4,这种是历史性的爆发,并逐渐影响到大多数人。反正我记得自己是2000年买的第1台电脑,那个时间就知道英伟达这家公司了,然后,大概是2012年前后买的第1台智能手机。

操作策略,仓位100%:

芯片股45%、券商股40%、新能源10%、铝业股5%。

超短线,观察明后天是否反弹,以及反弹力度;

中短线,主要看年底和明年一季度,新能源、非AI芯片股的表现,这些板块对创业板、科创板等主流人气指数的影响很大。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