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成交额的变化规律——20240906

2024-09-06 19:03:20

从1990年建立沪深交易所,至1994年,成交额几乎从0开始持续放大,所以成交额放大的数据是失真的;

考察1994年以后的6波上涨,两市成交额的规律:

第一、三、五波上涨,即1996~1997年、2005~2007年、2012~2015年,成交额放大明显,分别达到9.3倍、16.1倍、8.4倍,平均是11.3倍;

第二、四、六波上涨,即1999~2001年、2009~2010年、2019~2021年,成交额放大不明显,分别是3.0倍、2.4倍、3.1倍,平均仅2.8倍;

很明显,下一波上涨,即第七波,预计2024~2026/2027年,会是成交额明显放大的上涨。所以说,关注重点不在基本面,而是在资金面。

观察人民币走势,主要看2005年人民币走势开始波动以后:

2005~2007年,人民币升值,A股大幅放量16.1倍;

2009~2010年,人民币横盘,A股放量仅2.4倍;

2012~2015年,人民币升值,A股大幅放量8.4倍;

2019~2021年,人民币升值,但A股放量仅3.1倍。

目前可以看到,2005~2007年和2012~2015年A股放量上涨的大行情,是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而且可以说2005~2015年是人民币持续升值10年的过程;

但是2019~2021年人民币升值,A股只是小幅放量,可能的原因,2015~2024年是一个大的人民币9年贬值周期,2019~2021年人民币只是个反弹;

现在预测人民币突破2年线之后,应该会进入2年左右的升值期,有利于A股出现放量的行情。如果出现9~10年左右的大型升值期,更有利于A股放量。

中国利率和股市看不出太明确的关系,而且肯定不是所谓“升息→股市跌,降息→股市涨”:

2006~2007年大牛市是伴随持续升息的,当时基本面过于强劲,政策虽然持续升息打压,但是股市是跟着基本面走的;

2021~2024年持续降息,股市跌到怀疑人生,股市还是跟着基本面走。实际上,个人认为接下来升息,会对A股更有利;

至于2009~2010年、2012~2015年、2019~2021年几波股市行情,利率是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的,没有很明确的关系。

A股成交额的走势,反而跟美国利率的关联性更大:

1996~1997年、2005~2007年、2012~2015年A股三波放量行情,美国利率大体是升息的,或先升息再降息;

1999~2001年、2009~2010年、2019~2021年A股三波比较弱的行情,反而是美国降息的情况比较多,特别是后2波。

观察房地产市场销售额:

首先,看不到明显的房地产与股市争夺资金的情况,2005~2007年房地产销售额3倍放大,A股更是有16倍放大。2019~2021年房地产市场仅1.3倍放大,A股也只有3.1倍放大,这2个市场比较同步;

其次,前面分析了股市6波行情的成交额,是一波大,一波小,交替出现的。但是,房地产的销售额,增速是逐波放缓的,从3.0倍→2.1倍→1.5倍→1.3倍,到2019~2021年这波就明显增长乏力了,2022~2023年出现了迅速下滑,2024年应该是更差。

综合来看,预测2024~2026/2027年,A股是大幅度放量的行情,资金面是关键,以下情况有利于A股放量:

1、A股大盘成长股、中盘股上涨。大部分资金不是先知先觉的,而是等股市有赚钱效应以后,才会跟风进来(接盘);

2、人民币升值。预计未来2年人民币是升值的,如果未来10年也是升值的,更有利于A股放量;

3、中国升息。这个时候如果中国有升息的能力,说明经济在复苏、物价在回升、债务问题在得到解决;

4、美国降息。虽然历史上美国升息的时候,A股更容易放量。但这次还是预计美国降息会更有利于A股放量,未来40年,比过去40年,有很多事情会变化;

5、房地产销售复苏。历史上没有看到很明显的房市和股市争夺资金,更多的是同步,房地产销售如果回暖,还是更有利于信心恢复。

深证综指,短线来看,就是不加速下跌,也不向上突破,类似阴跌这样的情况;

科创50,中线也是不加速下跌,又不反弹,现在已经到了趋势通道的下轨,其实现在来一波类似1月底的急速下跌,反而有利于快速见底;

沪深300,也明显走弱,逼近2024年2月的低点,但是这个转弱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红利股走弱。

操作策略:

短线有一些加速下跌的迹象,但对中线未必是坏事;

长线预计是放量行情,关注成长股、中盘股、人民币、中国利率、美国利率、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等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