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关注赚钱效应,重新排兵布阵——20240722

2024-07-22 16:13:37

大盘股和中盘股对比:

2007~2015年,中盘股强;

2015~2021年,大盘股强;

两者是交替走强的,按“规律”2021~2029年应该又轮到中盘股走强,实际上2021~2022年的确是中盘股更强(抗跌),但现在大盘股出现再次走强的迹象,过去的“规律”被挑战,走势比预期的要复杂一些。

重点需要观察资金面的变化,2015年股灾使得游资和散户的力量被决定性地削弱。2022~2023年,游资又被量化基金狠狠地收割了一波;

中盘股是占据天时、地利的,2015年至今跌了9年,时间非常长,位置也很低,而且这次还存在人工智能这种非常有热度的炒作题材。如果这种情况下,2021~2029年仍然是沪深300/大盘股更强,说明“人和”出了问题,游资和散户彻底边缘化,美股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如果2021~2029年中证500/中盘股更强,则说明游资和散户还有一战之力,A股仍然保有部分的传统A股特色。

微盘股,是量化基金的世界,但从历史上来看,2005~2018年量化基金的高抛低吸策略,并没有明显地跑赢微盘股本身,加上频繁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应该还是跑输微盘股的;

2018~2023年这5年,量化基金显著跑赢微盘股。仔细观察当时的环境,微盘股是处于极度小幅度的震荡走势,非常适合高抛低吸的策略(收割追涨杀跌的游资);

量化基金现在被“收拾”了,微盘股的波动重新放大,游资和散户的力量会不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还是可以观察一下的。

流通市值小于20亿的1732只微盘股,对于微盘股本身的走势来讲,2015年创历史新高之后,一直跌到现在,几乎可以说它们的远期出路是边缘化乃至退市;

短期来看,2024年上半年的微盘股“股灾”,倒是与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走势一模一样,也就是短期内,还是可以关注是否有类似2016年的阶段性反弹行情。

2007年普涨行情,几乎所有股票暴涨,赚钱效应可当作100分;

2015年小盘股行情,绝大部分小盘股暴涨,赚钱效应至少80分;

2021年“新半军”、消费医药等大盘成长股行情,大部分股票涨幅不大,甚至还有下跌的,比如前述1732只微盘股,赚钱效应最多给60分,特别是考虑上证指数的顶部只有3731点,简直幽默。

下一波行情,不外乎就是2种可能:

1、赚钱效应见底回升,个人认为是这种情况,中证500、科技股、券商股等等,偏于投机炒作的指数和板块领涨,市场聚焦于资金面,赚钱效应回升至60~80分,游资和散户的力量也一定程度恢复;

2、赚钱效应继续下滑,现在沪深300、“新半军”等等有回暖迹象,情况可能复杂化,市场仍然聚焦于基本面,类似2016年,赚钱效应不会高于40分,游资和散户彻底边缘化。

应对策略:

1、“新半军”和科技股有重叠部分,就是半导体、芯片股,个人会采用重仓半导体板块的策略;

2、短线策略随机应变,在沪深300/“新半军”,中证500/科技股/券商股等板块之间适时做一些切换。

科创创业50,从权重板块分布来讲,显然是兼顾了“新半军”和科技股的指数。成分股平均自由流通市值444亿,也是典型的大盘股指数;

先观察2023年1月以来的阶段性下跌是否结束,这个概率已经较大;

然后再观察2021年7月以来的整个下跌是否结束。

芯片股,创了6个月新高,2023年4月以来的阶段性下跌很可能结束;

观察反弹的速度,以判断2021年7月以来的全部下跌是否结束。

人工智能,暂未创6个月新高,比芯片股弱,但人工智能比其它多数板块还是要强;

军工股,2021年12月以来的整个下跌有机会结束,在“新半军”赛道里面属于强势板块,与半导体不相上下;

新能源,从中线的角度,是“新半军”里面最弱的。

消费医药,持续超过3年的阴跌过程,最高观望,等待向上突破;

金融股,走势缓慢,短期看不出明显的机会或风险,中期还是可以考虑押注脉冲式的行情;

资源股,等待4月份以来的回调结束,可以考虑配置。

长线策略:

军工芯片股31%,大约有60%走势跟随军工股,40%走势跟随芯片股,还是偏军工股略多;

互联网券商股18%,大约有60%走势跟随券商股,40%走势跟随“新半军”;

科创50ETF11%,成分股有67%科技股,但是这里面大多数是芯片股,加上科创50本来还有部分新能源板块,所以科创50的“新半军”成分股也高达60~70%左右。

芯片股15%、军工股5%、创业板50ETF5%;

今天加仓了芯片股,减仓券商股,因为芯片股进入了上涨趋势,而券商股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加仓军工股,减仓光伏股,因为“新半军”这个赛道里面,军工股与新能源同步,但是军工股走势更强。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