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市场体系的划分——20231212

2023-12-12 16:49:28

【市场体系的划分】

上方的方块,中证全指≈上证指数+深证综指,这些指数代表市场整体;

左下方的方块,长线选股策略将大盘股分成金融、工业、消费、科技、新半军等若干板块,是各板块的龙头股,涨跌趋势是分析和交易的核心;

右下方的方块,短线交易策略,细分成中小盘和微盘,波动率不同的情况下,适合运用不同的短线策略,波动率的大小是核心。

透过上述3个方块的分析,综合确定长线策略和短线策略资金分配的比例,目前是长线:短线=0.618:0.382,配置向长线策略倾斜。

【市场整体】

中证全指,由沪深北全部股票构成,流通市值68万亿,2023年成交额203万亿,市盈率中位数47倍;

上证指数,上交所全部股票,流通市值42万亿,2023年成交额85万亿,市盈率中位数44倍,偏向于大盘股、价值股;

深证综指,深交所全部股票,流通市值26万亿,2023年成交额117万亿,市盈率中位数55倍,偏向于小盘股、成长股。

重点还是看上证指数,首先影响力最大,其次历史最长,然后,其工业/金融等权重股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容易看出周期性的规律;

上证指数已经有33年的历史数据,1990~2023年是第5轮康波的繁荣→衰退→萧条,可以跟41年之前对比。1949~1982年是第4轮康波的繁荣→衰退→萧条,基本面的角度,这2个时间段有可比性;

走势面的角度,将上证指数前置41年后,发现美股和A股的走势也有可比性,都是先上涨17年,后横盘16年:

整体33年,1990~2023年上证指数30倍,对比1949~1982年道琼斯是4.8倍;

前17年,1990~2007年上证指数年化27.2%,1949~1966年道琼斯年化10.9%;

后16年,2007~2023年上证指数年化-4.2%,1966~1982年道琼斯年化-1.2%;

“横有多长竖有多高”,道琼斯1966~1982年横盘16年之后,1982年选择向上,上涨了17年,1982~1999年(第4轮康波回升期和第5轮康波繁荣期)道琼斯年化涨幅高达16.9%;

“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实际是不区分方向的,类似在描述波动率的变化。A股横盘了16年之后,可能也有人会“抬杠”,认为往下竖,其实不用辩,这种人不适合炒A股。不论是大国博弈、经济环境、IPO/大股东减持、量化基金等等,都是已经反映在指数里面的,已经导致上证指数由2007年的6124点、2015年的5178点跌到现在的3000点。未来的事物跟过去有关系,但肯定不是线性外推,要由没有被预期的新事物来决定。

我当然认为会往上竖,突破4300点,以及5178点和6124点。

然后从波动率的角度去分析,上证指数过去33年的波动率逐渐下降,但一方面波动率不可能降至0,另一方面波动率也有一定的周期起伏,需要关注波动率是否回升。

按波动率划分,大致可以划分成3个时段:

1990~2004年,这14年波动率从极高位(259)下滑至低位(88);

2004~2011年,这7年波动率反弹反弹至次高位(155);

2011~2023年,这12年波动率再次下滑,至极低位(71)。

明后年(2024、2025年)不排除波动率会逐渐回升,但更可能是在从历史性的极端低位回升至相对低位,点位的波动范围应该在2700~4300点之间。

突破4300点之前,先要抵近4300点,这是未来2年的主要任务。 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维持波动率极端低位或相对低位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先到2700点,再到4300点的可能,现在3000点往下的空间是300点,往上的空间是1300点,收益是风险的4倍。

【短线交易策略】

中小盘股1500只,流通市值21.5万亿,2023年成交额82万亿,市盈率中位数32倍;

微盘股3500只,流通市值10.5万亿,2023年成交额61万亿,市盈率中位数62倍。

2023年,中小盘股的成交额占整个市场的41%,微盘股成交额占比31%,合计占比超过7成,短线策略显然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短线交易的核心关注点是波动率,波动率高的时候,适合“追涨杀跌”。波动率低的时候适合“高抛低吸”,或者干脆就不适合做短线交易;

留意中小盘1500只股票的波动率89,已经创下历史新低,而波动率不会下降至0,可以押注类似2004年~2011年,波动率由90回升至177,采用“追涨杀跌”策略;

“高抛低吸”的策略契合现在的低波动环境,尤其是在微盘股中运用。但是,一旦波动率放大,就会出现低吸买入后继续下跌(波动向下放大),高抛卖空后继续上涨(波动向上放大),等等,反复亏钱的操作。

【长线选股策略】

大盘股300只,流通市值36万亿,2023年成交额55万亿,市盈率中位数18倍;

上证大盘196只,流通市值26万亿,2023年成交额31万亿,市盈率中位数16倍;

深证大盘104只,流通市值10万亿,2023年成交额24万亿,市盈率中位数20倍。

都是基本面优秀的股票,上交所股票偏于价值属性,深交所股票偏于成长属性:

成长股代表向上升发的力量,“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价值股代表沉淀的基础设施,“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盘股300只,最重要是看涨跌趋势,而不是波动。大盘股跌破了2014~2021年上涨趋势,趋势向下;

2021~2023年,下跌了3年,可以类比2009年~2012年下半年。现在应该是低位,但不能排除低位震荡的可能,类似2012年下半年~2014年11月;

上证196只大盘股走势基本也是一样,不另外分析了,提防持续的低位震荡。当然,也不能完全刻舟求剑,现在尤其不能做空价值股,要提防价值股“随时”出现脉冲走势(类似2014年11月~2015年6月)。说白了,就是不去押注“国家队”能有所作为,但更不要跟“国家队”对着干,也就是倾向于回避价值股。

深证104只大盘股,2008~2023年,15年3个循环,平均5年一波行情,押注这些成长股继续强者恒强,时间和点位都是此时此刻。

这里的板块不局限300只大盘股,扩展到700余只,因为中小盘股也是可以涨成大盘股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大;

金融股,流通市值13万亿,2023年成交额14万亿,市盈率中位数14倍;

工业股,流通市值11万亿,2023年成交额17万亿,市盈率中位数14倍;

消费股,流通市值11万亿,2023年成交额17万亿,市盈率中位数23倍;

科技股,流通市值7万亿,2023年成交额30万亿,市盈率中位数51倍;

新半军,流通市值6万亿,2023年成交额21万亿,市盈率中位数34倍;

工业/金融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传统工业和金融股走势和市盈率都处于低位,明显“沦为”价值股,成为“火锅底料”。主要还是关注潜在的脉冲走势,关注券商、新能源、军工等具有成长性的行业,以及煤炭、黄金等具有周期性的行业;

科技股,有一部分价值属性,比如一些消费电子、显示面板、摄像头、电信运营商等等,考虑港股的话,还可以加上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已经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有一部分概念/题材属性,比如ChatGPT。有一部分成长属性,比如芯片股。需要细分去分析,这篇文章写了3天,太长了,暂时先不分析;

消费股,经过15~30年连续不断的、极大幅度的暴涨,已经有部分价值股属性。应该考虑未来能走向全球消费市场的龙头企业,比如电动车、医药这些,越走向全球,研发成本就越能摊薄。至于个人认为很不好喝的白酒,感觉走向全球应该难一些;

新半军,与工业、消费和科技板块有重叠。“电动车、电池、光伏”是出口新三样,是进攻手段。军工、芯片属于安全、防卡脖子,是防御手段。

【操作策略】

短线策略,游戏7%、芯片6%,等待上证指数突破半年线(3110点);

长线策略,芯片30%、券商24%、黄金7%,等待创业板50突破2年线(距离2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