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股票市场看重的是未来——20231123

2023-11-23 20:08:23

沪深港3大交易所最大的400只股票,总市值55.2万亿;

以2007年为分界线,2007年以前的最大涨幅高达2750%,2007年以后的最大涨幅仅289%。但由于IPO的影响,总市值和成交额是持续大幅增加的;

将板块分成4个:大消费、大金融、大工业、大科技。

【回顾过去】

大消费,包括酿酒、电商、医药、家电、汽车等;

总市值16.5万亿,总市值占比30%,成交额占比23%;

2007年以前最大涨幅6792%,2007年以后最大涨幅2327%,这2个数字都是天文数字,所以中国股神基本都是以投资大消费见长的。

大金融,包括银行、保险、券商、公用事业、地产;

总市值14.6万亿,总市值占比27%,成交额占比10%;

2007年以前最大涨幅4572%,这也是个天文数字。2007年以后最大涨幅176%,明显的,2007年以后成为了价值股,涨幅持续落后,成交清淡,至今毫无起色,这种价值属性是不可逆的。

大工业,包括新能源、石油、基建、机械等;

总市值13.1万亿,总市值占比24%,成交额占比31%;

2007年以前最大涨幅1693%,不算落后前2个板块很多。2007年以后最大涨幅190%,开始大幅度落后,但2020年新能源有所崛起。

大科技,包括电子、通信、软件、互联网等;

总市值10.9万亿,总市值占比20%,成交额占比35%;

2007年以前最大涨幅1003%,明显落后于其他板块。2007年以后最大涨幅908%,开始后来居上。

小结,从总市值的角度,消费>金融>工业>科技,基本上反映了基本面现实的情况;

成交额的角度,科技>工业>消费>金融,“量在价先”,显示股票市场更看重的是未来,而不是现状。

【展望未来】

大科技:

成交额,分析板块的时候是“量在价先”。大科技总市值占比倒数第1,为20%。但成交额占比是顺数第1,为35%,真金白银是不会说谎的;

价格走势,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科技后来居上,仅次于大消费。而且2012年以来,已经不输于大消费。判断2022年低点与2012年低点类似,2024~2025年看好大科技;

基本面,催化剂有人工智能、突破美国卡脖子等等。

大工业:

成交额,总市值占比24%的情况下,成交额占比31%,也是受到活跃资金关注的板块;

价格走势,2020年3月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此前的走势翻篇了不用看,只需要关注现在的回调不要过于逼近2020年3月低点即可,尤其是新能源需要止跌;

基本面,这里的大工业,是上游和中游的周期股。按康波“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循环,滞胀型的萧条会利好上游的周期股。而待到经济的下一个阶段,复苏期,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还是可以有所期待的。

大消费:

成交额,总市值占比30%,成交额占比23%,资金关注度已经有所弱化;

价格走势,2008~2021年暴涨2327%,这波12年的超长期牛市是否已经结束,是值得关注的;

基本面,过去15年,乃至30年,内需和外需旺盛。现在的情况,内需降级不多说了。外需有所谓出口“新三样”,电动车、电池、光伏设备,这个“新三样”和普通中小型出口企业和公司关系不大,而且更应该归于大工业板块。

大金融:

成交额,总市值占比高达27%的情况下,成交额占比仅10%,基本上是僵化的,被其它板块吸血的;

价格走势,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之后,倒是可以看作长期的慢牛,是典型的价值股走势;

基本面,除了券商股(仍有周期性和成长性),其它的金融股属于完全的价值属性。等这波地方债和地产问题解决,之后,金融行业甚至越来越倾向于成为公用事业,这次就把公用事业板块也划入了大金融,金融股和公用事业股的走势方面也是一模一样。

简单看下短线,上证指数,分析指数的时候“价在量先”,只要大盘能过半年线3140点,就可以买,过不了就不买,等着下跌就是;

成交额现在是萎缩状态,比8月4日反弹时少了1000亿左右,突破半年线还是有一定难度。

基本面,分析短线的时候根本不用看。

短线,等待突破半年线(3140点)或回调;

长线,关注科技(芯片、人工智能)、工业(新能源、军工、黄金、煤炭)、金融(券商),先在上述400只重点股票里面挑选,其实主要是沪深300成分股,进行基本面研究。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