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开始炒股,完整地经历了3轮熊市,以及正在经历第4轮熊市,给这4轮熊市打个标签:
2008年,跌幅最大的熊市,沪深300下跌了73%,相当于腰斩2次。其余3次熊市下跌47%、48%和41%(截至目前),接近于腰斩1次;
2013年,时间最长的熊市,长达58个月。其余3次分别是12个月、43个月和31个月(截至目前);
2018年,结构上,是最“狡猾”熊市,首先2015年下半年的阶段性下跌速度甚至超过2008年,看起来要崩,但是2016~2017年出现迷惑性的慢牛,结果2018年再次急杀个回马枪。其余3次熊市都是比较单纯的模式,一波跌到底;
2023年,正在进行的熊市,还没有定论。大概有几个感受,从股市本身来讲,看起来是“三无产品”,(1)空间,跌幅显然不如2008年;(2)时间,截至目前的下跌时间既不如2013年(差27个月),也不如2018年(差12个月);(3)结构,也没有2018年“狡猾”。这还是看沪深300,如果看上证指数,2年半的时间,从3700跌到3100,才跌了600点,更是“三无产品”,只能勉强算熊市。
从股市外来看,感受是这样的,我身边更多人其实是不炒股票的,前3轮2008年、2013年、2018年,每5年一次的熊市,对这些不炒股票的人几乎毫无影响,该上班、旅游、买车买房都照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股市出现了熊市,实际上根本不关心股市。2023年这一次,突然发现一部分不炒股的人,通过抖音快手之类的渠道,也获悉了股市处于熊市,甚至还知道了“资产负债表衰退”这种高大上的说法。很可能是这些人先切身感受到了实体经济的影响,为了缓解这种难熬的状态,似乎要去验证或找一个解释,强行把实体经济与股市进行某种因果联系。
目前个人对股市(沪深300)的看法是,类似2013年的状态,底部震荡,3~6个季度之内可以起势;
对股市以外的看法,首先,股市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实体经济有影响的那一部分,已经反映在股市的走势里面,分析股市的时候不需要额外考虑实体经济。其次,有几本书还是可以考虑看一看,《涛动周期论》、《原则2》、《债务危机》,书都卖挺贵的,去图书馆借书是好习惯,借来的书一般都会看,而且省钱。
对于3~6个季度之内沪深300走强的看法,是确定性的。然后,需要观察3~6月之内是否先有企稳的迹象,甚至看会不会有板块提前走强。
创业板指,2018年10月~2021年7月,上涨了33个月和2400点;
2021年7月~至今,下跌了26个月和1600点。幅度方面正好是回撤了前期涨幅的2/3,时间方面比前期上涨还差7个月,理论上,再回调3~6个月是足够充分的。
3~6周的短期维度,找一些主流的,能代表市场整体情况的指数,进行分析即可,今天看一下深成指:
去年4月见底时的偏离度是-27%,目前周线偏离度是-10%,考虑现在市场的波动率明显缩小,预计偏离度不会再到-27%;
如果继续阴跌,也继续看着就好;
出现3~6周的急跌,预计再跌10%左右会见底,类似去年4月或10月份的反弹;
若出现3~6周急涨,涨超10%也会突破2021年2月以来的下降趋势,也就是上涨10%就需要留意反转。实际上,假设做空头交易的话,安全边际并不高,空头力量没有直观感受的那么强大。
短线3~6周,继续阴跌的话,有些股票会根据风控规则止损,如果止损完又上涨,再重新买回来就是,严格执行,这就是短线策略追涨杀跌的本意;
中线3~6个月,最值得观察的是创业板指,其次是科创50,个人更看好科创50,但创业板指如果能走强,对市场整体的意义更大;
长线3~6个季度,重点观察沪深300,这些是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超长线3~6年,危中有机是亘古不变的原理,既需要眼前的苟且,也需要长远的规划,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阿令】盘点经历过的4轮熊市——20230920
2007年6月开始炒股,完整地经历了3轮熊市,以及正在经历第4轮熊市,给这4轮熊市打个标签:
2008年,跌幅最大的熊市,沪深300下跌了73%,相当于腰斩2次。其余3次熊市下跌47%、48%和41%(截至目前),接近于腰斩1次;
2013年,时间最长的熊市,长达58个月。其余3次分别是12个月、43个月和31个月(截至目前);
2018年,结构上,是最“狡猾”熊市,首先2015年下半年的阶段性下跌速度甚至超过2008年,看起来要崩,但是2016~2017年出现迷惑性的慢牛,结果2018年再次急杀个回马枪。其余3次熊市都是比较单纯的模式,一波跌到底;
2023年,正在进行的熊市,还没有定论。大概有几个感受,从股市本身来讲,看起来是“三无产品”,(1)空间,跌幅显然不如2008年;(2)时间,截至目前的下跌时间既不如2013年(差27个月),也不如2018年(差12个月);(3)结构,也没有2018年“狡猾”。这还是看沪深300,如果看上证指数,2年半的时间,从3700跌到3100,才跌了600点,更是“三无产品”,只能勉强算熊市。
从股市外来看,感受是这样的,我身边更多人其实是不炒股票的,前3轮2008年、2013年、2018年,每5年一次的熊市,对这些不炒股票的人几乎毫无影响,该上班、旅游、买车买房都照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股市出现了熊市,实际上根本不关心股市。2023年这一次,突然发现一部分不炒股的人,通过抖音快手之类的渠道,也获悉了股市处于熊市,甚至还知道了“资产负债表衰退”这种高大上的说法。很可能是这些人先切身感受到了实体经济的影响,为了缓解这种难熬的状态,似乎要去验证或找一个解释,强行把实体经济与股市进行某种因果联系。
目前个人对股市(沪深300)的看法是,类似2013年的状态,底部震荡,3~6个季度之内可以起势;
对股市以外的看法,首先,股市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实体经济有影响的那一部分,已经反映在股市的走势里面,分析股市的时候不需要额外考虑实体经济。其次,有几本书还是可以考虑看一看,《涛动周期论》、《原则2》、《债务危机》,书都卖挺贵的,去图书馆借书是好习惯,借来的书一般都会看,而且省钱。
对于3~6个季度之内沪深300走强的看法,是确定性的。然后,需要观察3~6月之内是否先有企稳的迹象,甚至看会不会有板块提前走强。
创业板指,2018年10月~2021年7月,上涨了33个月和2400点;
2021年7月~至今,下跌了26个月和1600点。幅度方面正好是回撤了前期涨幅的2/3,时间方面比前期上涨还差7个月,理论上,再回调3~6个月是足够充分的。
3~6周的短期维度,找一些主流的,能代表市场整体情况的指数,进行分析即可,今天看一下深成指:
去年4月见底时的偏离度是-27%,目前周线偏离度是-10%,考虑现在市场的波动率明显缩小,预计偏离度不会再到-27%;
如果继续阴跌,也继续看着就好;
出现3~6周的急跌,预计再跌10%左右会见底,类似去年4月或10月份的反弹;
若出现3~6周急涨,涨超10%也会突破2021年2月以来的下降趋势,也就是上涨10%就需要留意反转。实际上,假设做空头交易的话,安全边际并不高,空头力量没有直观感受的那么强大。
短线3~6周,继续阴跌的话,有些股票会根据风控规则止损,如果止损完又上涨,再重新买回来就是,严格执行,这就是短线策略追涨杀跌的本意;
中线3~6个月,最值得观察的是创业板指,其次是科创50,个人更看好科创50,但创业板指如果能走强,对市场整体的意义更大;
长线3~6个季度,重点观察沪深300,这些是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超长线3~6年,危中有机是亘古不变的原理,既需要眼前的苟且,也需要长远的规划,向正确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