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短线,本轮回调分成2个阶段,每段的跌幅都是8%,波动没有明显放大。
向上的方向,主要观察反弹幅度能否超过6~7月份(+5.7%);
向下主要观察是否跌破3050点,跌破会导致短线跌幅超过8%,波动会放大,需要适当止损。
现在短线波动越来越小的原因,主要是跟资金属性有关,长线投资和量化交易风格的机构资金越来越多,而贡献短线波动率的散户和游资力量逐渐减弱。
中证2000,是量化基金的主战场,现在爆红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量化指增基金,大部分不会局限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成分股,而是会下沉到更小规模的股票。中证2000近2.5年逆势上涨了近30%,使得量化指增基金的绝对收益很高,大量资金涌入这些量化基金,反过来又推动小盘股上涨,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但也可以看到2022年4月以来,中证2000的波动率开始急剧下降,虽然手头没有具体数据,但是相信量化指增的超额收益会下降。这就像麻将馆里面有个人,10次有9次都赢,而且特别喜欢“小和”、“屁和”,久而久之,结果一定是没有人愿意跟这个人同桌,也就是缺少对手盘。所以个人觉得,除了限制一些打擦边球的、涉嫌违规的量化交易,其它正常的量化交易没有必要刻意限制,市场会“教育”这些量化交易。
看中证2000的走势,主要关注2023年2月以来,是否新的一轮下跌走势。这些强势股完成补跌过程,有助于市场的整体见底。
再看沪深300和创业板指,近2.5年下跌了超过30%,与中证2000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2019~2021年,这2个指数也是风光无限,刺激公募基金大发展,大量资金涌入公募基金,反过来推动这些大盘价值股和大盘成长股的上涨,同样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然后近2年就受到了市场的“教育”。
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走势,2022年4月是一个共振的低点,是非常显著且重要的“左侧”低点。现在是第2个低点的区域,但是因为现在市场表现出阴跌属性,所以具体低点时间很难判断,只能等市场反转向上,涨了一段之后,进行“右侧”判断。
资源股,长线直到2020年3月才见底,很有可能有第2波长线上涨。这轮回调,2022年4月是第一个低点,2023年6月有成为第2个低点的潜力。观察现在的情况,铜、铝、煤炭、黄金等细分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金融股,是主流板块里面唯一跌破上一轮长线低点的板块,创出了7年新低。现在主要观察2022年10月以来的反弹幅度是否超过2018年10月~2020年7月(+48%)。细分板块,重点看好券商股,它没有跌破2018年10月低点。
消费股,现在这个低点,与2022年10月低点,一起形成中长线双底的概率很大。但因为本轮消费股的回调幅度很深,所以只能看作超跌反弹,高度不会超过2021年高点。细分板块,主要看好酿酒,酿酒股的跌幅比较浅,后续有机会刷新2021年高点。
新能源,它的走势跟资源股有点类似,2022年4月是第1个低点,然后需要寻找第2个低点。但资源股第2波下跌是明显减速的,新能源的第2波下跌仍然速度很快,所以需要提防新能源的又一波长线主跌浪。
科技股,因为8月份这波回调很深,也就不排除与2022年4月低点形成双底,但这样的双底之后,主升浪的概率降低了。
上图为短线策略,盯住上证指数控制整体仓位,股票配置方面关注价值(上证50、金融、消费),成长(创业板50/科创50、新能源、科技)和周期(资源股)等细分的风格。因为短线策略主要是在博弈,博弈对手的强弱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操作周期放长至3~5周及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应对“武装到牙齿”的量化基金。然而,除了操作周期拉长以外,不需要再考虑量化、公募、游资、散户等等竞争对手,市场走势本身才是最大的关键,不要逆势而为。
长线策略,更加不需要考虑博弈对手,只需要关注市场本身,而且需要“逆小势、顺大势”。
比如,2022年4月这个级别低点的抄底操作,属于“逆小势”。而2019年以来的上涨,持续看好至2027/2029年附近,属于“顺大势”。
【阿令】“应对”量化基金——20230901
上证指数,短线,本轮回调分成2个阶段,每段的跌幅都是8%,波动没有明显放大。
向上的方向,主要观察反弹幅度能否超过6~7月份(+5.7%);
向下主要观察是否跌破3050点,跌破会导致短线跌幅超过8%,波动会放大,需要适当止损。
现在短线波动越来越小的原因,主要是跟资金属性有关,长线投资和量化交易风格的机构资金越来越多,而贡献短线波动率的散户和游资力量逐渐减弱。
中证2000,是量化基金的主战场,现在爆红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量化指增基金,大部分不会局限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成分股,而是会下沉到更小规模的股票。中证2000近2.5年逆势上涨了近30%,使得量化指增基金的绝对收益很高,大量资金涌入这些量化基金,反过来又推动小盘股上涨,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但也可以看到2022年4月以来,中证2000的波动率开始急剧下降,虽然手头没有具体数据,但是相信量化指增的超额收益会下降。这就像麻将馆里面有个人,10次有9次都赢,而且特别喜欢“小和”、“屁和”,久而久之,结果一定是没有人愿意跟这个人同桌,也就是缺少对手盘。所以个人觉得,除了限制一些打擦边球的、涉嫌违规的量化交易,其它正常的量化交易没有必要刻意限制,市场会“教育”这些量化交易。
看中证2000的走势,主要关注2023年2月以来,是否新的一轮下跌走势。这些强势股完成补跌过程,有助于市场的整体见底。
再看沪深300和创业板指,近2.5年下跌了超过30%,与中证2000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2019~2021年,这2个指数也是风光无限,刺激公募基金大发展,大量资金涌入公募基金,反过来推动这些大盘价值股和大盘成长股的上涨,同样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然后近2年就受到了市场的“教育”。
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走势,2022年4月是一个共振的低点,是非常显著且重要的“左侧”低点。现在是第2个低点的区域,但是因为现在市场表现出阴跌属性,所以具体低点时间很难判断,只能等市场反转向上,涨了一段之后,进行“右侧”判断。
资源股,长线直到2020年3月才见底,很有可能有第2波长线上涨。这轮回调,2022年4月是第一个低点,2023年6月有成为第2个低点的潜力。观察现在的情况,铜、铝、煤炭、黄金等细分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金融股,是主流板块里面唯一跌破上一轮长线低点的板块,创出了7年新低。现在主要观察2022年10月以来的反弹幅度是否超过2018年10月~2020年7月(+48%)。细分板块,重点看好券商股,它没有跌破2018年10月低点。
消费股,现在这个低点,与2022年10月低点,一起形成中长线双底的概率很大。但因为本轮消费股的回调幅度很深,所以只能看作超跌反弹,高度不会超过2021年高点。细分板块,主要看好酿酒,酿酒股的跌幅比较浅,后续有机会刷新2021年高点。
新能源,它的走势跟资源股有点类似,2022年4月是第1个低点,然后需要寻找第2个低点。但资源股第2波下跌是明显减速的,新能源的第2波下跌仍然速度很快,所以需要提防新能源的又一波长线主跌浪。
科技股,因为8月份这波回调很深,也就不排除与2022年4月低点形成双底,但这样的双底之后,主升浪的概率降低了。
上图为短线策略,盯住上证指数控制整体仓位,股票配置方面关注价值(上证50、金融、消费),成长(创业板50/科创50、新能源、科技)和周期(资源股)等细分的风格。因为短线策略主要是在博弈,博弈对手的强弱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操作周期放长至3~5周及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应对“武装到牙齿”的量化基金。然而,除了操作周期拉长以外,不需要再考虑量化、公募、游资、散户等等竞争对手,市场走势本身才是最大的关键,不要逆势而为。
长线策略,更加不需要考虑博弈对手,只需要关注市场本身,而且需要“逆小势、顺大势”。
比如,2022年4月这个级别低点的抄底操作,属于“逆小势”。而2019年以来的上涨,持续看好至2027/2029年附近,属于“顺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