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忽略”概念炒作——20230419

2023-04-19 17:32:03

科创50,趋势上,明显突破了2021年7月以来的下跌趋势;

结构上,目前反弹级别与2021年7月一样,而且已经反弹到类似2021年7月的时点;

看盘方面,结构上如果是反弹,则存在反弹接近尾声的可能,问题也不大,维持现在短线策略(涨了要卖)+低位选股(涨幅<50%),短线策略是防守型的,可以规避风险。但首先要尊重趋势,重点观察未来数周是否还有短线主升,再来一波短线主升浪(20~30%左右的涨幅),则不仅是反弹,而是长线反转,策略也要转变为进攻型的长线策略(涨10倍也不卖)+高举高打(回避低位弱势股)。


科技股,去年12月份以来出现数轮主升浪,累计涨幅高达53%,高于同期科创50的涨幅(34%),相对来讲,科技股比科创50更大概率反转向上;

参考2009~2015年的科技股行情,细分成2波,2009年是第1波,2013年是第2波;

从结构来讲,现在更像2009年,是第1波上涨。也就是认为2018年10月那一波只算反弹,然后继续下跌,直到2022年10月才是2015年以来下跌的终点。2022年以来的上涨有机会持续到2029年,分成2波或3波,现在只是第1波。


同样是低估值板块,基建股明显比金融股攻击性更强,应该是“中特估”概念的影响。但是从防守的角度,仍然更愿意配置金融股;

现在没有配置“中特估”,理由是3个:

1.如上所述,都是低估值,但金融股防御性更强;

2.概念炒作的角度,今年的2条主线,科技股无论从涨幅、上涨股票的数量、成交量等等维度来看,都是赚钱效应更强的。中特估赚钱效应要弱一些,在股票数量方面跟科技股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不适合轮动炒作,这是硬伤;

3.“中特估”只能是概念板块,就像“雄安”、“海南自贸”一样,板块内的公司是五花八门的行业。人工智能现阶段不排除是概念炒作,但科技股并不是概念,而是有实际联系的上下游行业,需要看人工智能是不是真的崛起,真的起来就不是概念炒作了。


资源股,现在可以看到美元的回调和金属价格的上涨,但暂时看不到能源价格的上涨;

而且现在的能源股,很大程度受到了“中特估”的扰动,有色板块的走势更纯粹一些。比如,有色板块过去1年半,是明显的调整蓄势。但能源股是蓄势,还是在缓慢上涨(消耗能量),就有一些模糊。


对今年科技成长股的行情还是有预期到的,但也有2个比较出乎意料的地方,一是芯片股明显比其它科技股弱,二是大盘成长股(电动车)明显很弱。现在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公募基金在大量抛售重仓股,就包括电动车和芯片这些;

同理,消费股和医药股的不确定性,也是来自公募基金抛售重仓股的趋势,是否会蔓延到消费和医药。说不客气点,感觉是在“无脑”抛售,甚至带一点恐慌性抛售。


“忽略”概念炒作,是指不追逐,也不回避,就当这些概念不存在:

长线策略,肯定要看行业,假设长线持有基建股,需要看好基建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不是“中特估”;

短线策略,在我不知道ChatGPT的时候,就短线操作了软件、电信运营商、服务器等龙头股。然后,没记错的话,“中特估”是去年9月份提出来的,但直到前段时间,我才炒过2只基建股,也只是纯粹看好基建行业。

现在的策略:

仍然是偏短线策略为主,具有防御性,就如文章开头所说,如果科创50未来数周没有主升浪,短线策略会“自动”减仓的。目前合计持有4只芯片股、3只券商股和2只黄金股;

长线策略,即使科创50没有主升浪,并且走弱,甚至大幅度走弱,也仍然坚守阵地。当然,这个与大多数股民是一样的,亏钱的股票坚决不卖。但区别是,如文章开头所述,涨10倍也不卖。仍然,持有1只军工芯片股和1只互联网券商股。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