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中证500与创业板指的反弹速度都偏慢,市场赚钱效应并不强,今天下跌股票有2900家;
短线重要时点在下周二/周三附近:
加速上涨则重新加仓,踏空这几天无所谓的,到时候直接选择最强势的板块追涨;
转为下跌则观察回调速度,特别需要留意创业板指的下跌速度,创业板指目前最弱。
长线,恒生指数已经突破了过去2年的下跌趋势,至少形成一段持续性的反弹;
上证50走势与恒生指数几乎同步,上证50目前距离突破还差1%。
本周重点研究了券商股。
走势方面:
与金融股整体一样,2007年至今,券商股回调时间长达15年,积累了在A股前所未见的能量(美股1966~1982年有过),以致于我认为券商股是下一轮长线行情最值得看好的板块,没有之一。在金融板块里面也认为券商股会最强,这考虑了券商股比其它金融股跌幅更大,但又没有跌破2018年的低点,其它金融股都跌破了;
基本面:
一、长期因素,最值得关注的是此时此刻发生的个人养老金试点。
一方面,试点方案的税收优惠,对月薪8000以上的人群显然是有吸引力的,这是一笔真正的长线资金,真金白银自然有利于股市估值提升。参考1978年美国401K计划立法,当年道琼斯805点,44年后的今天是33781点;
另一方面,这是在投资者自己的养老账户操作,有助于培育投资者的长线投资理念,并且促使散户资金实现真正的机构化。之前说过,散户买基金也还是散户,改不了追涨杀跌,只不过把基金当股票炒而已。
其它长期因素,比如注册制、做市等等制度建设,不细说了。这些是打扫房间迎客的动作,有利于养老金、外资等长线资金进入。其实我15年前进入股市的最大动机,就是认为A股市场当时已经是国内最公平的市场,可以完全靠本事吃饭。
二、短期因素,主要是防控放松,有助于行业的活跃。我本周已经跟券商朋友交流了3场,而过去半年加起来也不够3场。
三、选股,主要是机构业务、财富管理、互联网3条主线。
第1种是“大而全”的头部券商,机构业务和财富管理作为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形成闭环;
第2种是“精品投行”,往往专注于机构业务或财富管理的某一细分领域,特别是找到专注于并购业务的精品投行最好,并购业务才是投行的金字塔尖,需要顶尖的专业能力;
第3种是“互联网券商”,主要关注长尾客户,可参考美国的嘉信理财,目前市值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
最看好“互联网券商”,其次看好“精品投行”。至于“大而全”的头部券商,想象空间要小一些,除非进入全球市场,实际上长远也必须进入全球的竞争,但又面临美国投行的竞争。
四、从业的角度,这2年的环境,让一些人开始怀疑人生了。我的看法是,既然最看好券商股,毫无疑问也看好证券这个行业,只不过从业和选股又不一样。营销能力强的,适合去“大而全”的头部平台,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条线都可以借助公司的品牌和资本实力。我当年在国信,承揽过一个比较有名的项目,其实人家是指名道姓想跟国信合作,呵呵。专业能力强的,也可以考虑“精品投行”,某种程度也是在做自己的个人品牌。但股票最看好的互联网券商,最不适合去从业,很明显,去那上班没有意义。
参考上世纪80~90年代的美股,科技和消费股也是值得长线看好的。结合A股的实际情况,科技股应该略胜一筹。
2007年,是消费股更强;
2015年,科技股更强;
2021年,消费股更强;
2029年(?),科技股风格更强(?),大概率是这个时间,以及这个风格。
参考上世纪80~90年代的美股,周期股是不怎么样的。
但不看那么长的长线,再结合A股的实际情况,那么投资周期股是有意义的。
首先,周期股是近2年最强的板块,可以押注突破过去15年的下跌趋势;
其次,周期股也是跌了15年,与金融股类似,积聚了巨大能量,即使现在不买周期股,也可以关注周期股的表现,它预演金融股的未来走势。
下周准备研究煤炭板块。
价值股(金融/消费)44%;
周期股(煤炭/化工)23%;
成长股(科技/军工)15%;
耐心等待下周潜在的变盘,主观上看好价值股,看空成长股,周期股无明显观点。
【阿令】长线最看好的是券商板块——20221209
短线,中证500与创业板指的反弹速度都偏慢,市场赚钱效应并不强,今天下跌股票有2900家;
短线重要时点在下周二/周三附近:
加速上涨则重新加仓,踏空这几天无所谓的,到时候直接选择最强势的板块追涨;
转为下跌则观察回调速度,特别需要留意创业板指的下跌速度,创业板指目前最弱。
长线,恒生指数已经突破了过去2年的下跌趋势,至少形成一段持续性的反弹;
上证50走势与恒生指数几乎同步,上证50目前距离突破还差1%。
本周重点研究了券商股。
走势方面:
与金融股整体一样,2007年至今,券商股回调时间长达15年,积累了在A股前所未见的能量(美股1966~1982年有过),以致于我认为券商股是下一轮长线行情最值得看好的板块,没有之一。在金融板块里面也认为券商股会最强,这考虑了券商股比其它金融股跌幅更大,但又没有跌破2018年的低点,其它金融股都跌破了;
基本面:
一、长期因素,最值得关注的是此时此刻发生的个人养老金试点。
一方面,试点方案的税收优惠,对月薪8000以上的人群显然是有吸引力的,这是一笔真正的长线资金,真金白银自然有利于股市估值提升。参考1978年美国401K计划立法,当年道琼斯805点,44年后的今天是33781点;
另一方面,这是在投资者自己的养老账户操作,有助于培育投资者的长线投资理念,并且促使散户资金实现真正的机构化。之前说过,散户买基金也还是散户,改不了追涨杀跌,只不过把基金当股票炒而已。
其它长期因素,比如注册制、做市等等制度建设,不细说了。这些是打扫房间迎客的动作,有利于养老金、外资等长线资金进入。其实我15年前进入股市的最大动机,就是认为A股市场当时已经是国内最公平的市场,可以完全靠本事吃饭。
二、短期因素,主要是防控放松,有助于行业的活跃。我本周已经跟券商朋友交流了3场,而过去半年加起来也不够3场。
三、选股,主要是机构业务、财富管理、互联网3条主线。
第1种是“大而全”的头部券商,机构业务和财富管理作为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形成闭环;
第2种是“精品投行”,往往专注于机构业务或财富管理的某一细分领域,特别是找到专注于并购业务的精品投行最好,并购业务才是投行的金字塔尖,需要顶尖的专业能力;
第3种是“互联网券商”,主要关注长尾客户,可参考美国的嘉信理财,目前市值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
最看好“互联网券商”,其次看好“精品投行”。至于“大而全”的头部券商,想象空间要小一些,除非进入全球市场,实际上长远也必须进入全球的竞争,但又面临美国投行的竞争。
四、从业的角度,这2年的环境,让一些人开始怀疑人生了。我的看法是,既然最看好券商股,毫无疑问也看好证券这个行业,只不过从业和选股又不一样。营销能力强的,适合去“大而全”的头部平台,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条线都可以借助公司的品牌和资本实力。我当年在国信,承揽过一个比较有名的项目,其实人家是指名道姓想跟国信合作,呵呵。专业能力强的,也可以考虑“精品投行”,某种程度也是在做自己的个人品牌。但股票最看好的互联网券商,最不适合去从业,很明显,去那上班没有意义。
参考上世纪80~90年代的美股,科技和消费股也是值得长线看好的。结合A股的实际情况,科技股应该略胜一筹。
2007年,是消费股更强;
2015年,科技股更强;
2021年,消费股更强;
2029年(?),科技股风格更强(?),大概率是这个时间,以及这个风格。
参考上世纪80~90年代的美股,周期股是不怎么样的。
但不看那么长的长线,再结合A股的实际情况,那么投资周期股是有意义的。
首先,周期股是近2年最强的板块,可以押注突破过去15年的下跌趋势;
其次,周期股也是跌了15年,与金融股类似,积聚了巨大能量,即使现在不买周期股,也可以关注周期股的表现,它预演金融股的未来走势。
下周准备研究煤炭板块。
价值股(金融/消费)44%;
周期股(煤炭/化工)23%;
成长股(科技/军工)15%;
耐心等待下周潜在的变盘,主观上看好价值股,看空成长股,周期股无明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