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
短线,先判断是针对近4个月下跌的反弹,还有3~6%空间;
中线,考虑短线反弹速度较快,不排除是针对过去2年下跌的反弹,目标是7月5日高点附近,剩余15~20%空间。但目前并没有把握,需要短线上涨超过3~6%区间,才可判断是这种中线反弹。
中证500:
短线,弱于沪深300,今天下午最后一小时甚至明显跳水,显示资金是在追逐超跌的股票(主要是大盘股);
中线,已经可以判断中线反弹目标是7月5日高点附近,剩余空间在5~10%。空间不算大,但是中证500没有刷新4月份低点,一旦突破7月5日高点,会形成“高点更高、低点更高”的走势,就有机会形成长线的反转。
目前长线持仓依次是军工、资源和金融。
军工股:
中短线,明显不是针对过去几个月下跌的反弹,因为过去几个月根本没有下跌,这里要不补跌,要不就是突破8月份高点;
长线,突破8月份高点,就有机会形成反转(不断创新高)。需要看到中短线的强势,才判断长线趋势向上。
资源股:
中短线,还不能排除是针对7~10月份下跌的反弹,需要观察短线的反弹速度;
长线,2021年9月以来的下跌,幅度较小,接近于横盘,判断是长期上涨途中的一次调整,调整结束后继续创新高。资源股不同于军工股的是,资源股可以直接判断长线趋势向上。
金融股:
中短线,反弹较快,但跟过去2年的无数次反弹相比,这轮反弹还看不出特别之处,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
长线,失衡的风险仍然存在,持有长线仓位,主要是看好某互联网券商,单只个股。
消费股:
中短线,走势比金融股清晰,预计与过去2年的3次反弹类似,幅度在20~30%;
长线,因为判断以及押注资源股上涨,所以还是会“担心”消费股反转。目前看消费股还没有反转迹象,继续观察。
医药股:
短线,医药股是小盘股下午跳水的主力,一部分资金是冲着疫情优化措施来的,下午算是利好出尽;
中长线,医药股过去2年下跌了55%,是A股所有板块里面跌幅最大的,没有之一,比地产板块还要跌得多。这样反推短线走势,目前的反弹微乎其微,除非是反弹还没有开始,若反弹开始,目标是7月份高点,还有25~30%空间。
新能源:
中短线,4月份和10月份的回调幅度都很大,短线几乎没有反弹,反弹应该还没有结束;
长线,新能源、军工和资源这3个笼统看是一样的,过去2年是上涨的。新能源的不同之处在于,4月份的下跌比资源股猛,10月份的下跌又比军工股猛,2轮暴跌下来,新能源的长线走势就不如资源和军工。
科技股:
短线,10月份科技股领涨了一段,11月份又开始落后,一方面说明部分资金是短炒的,短线炒高了就换成低的,这个逻辑是好理解的。另一方面,G20领导人见面等等也会影响,这种逻辑是不好理解。还有刚才说的疫情防控优化和医药股跳水,脑洞是挺大的。所以我一般不太炒概念,自贸区、供销社、疫情等等,还是基于一个成熟的行业本身的逻辑会更好;
中长线,科技股跟医药股基本是类似的,都是过去2年跌幅很大的板块,也是高研发投入的成长板块。与医药股同理,若有反弹,目标是8月份高点,15%左右空间。
今天明显价值股强,成长股弱(下午跳水),可以借机分辨市场认为哪些板块是价值,哪些是成长,对以后的策略运作有用:
价值板块是金融、消费(酒),另外电动车开始趋于价值;
成长板块是科技、医药、军工,另外光伏趋于成长或周期;
周期板块是各种资源股,没有变化,今天也不弱。
目前配置成长50%、周期25%、价值15%:
长线策略受益沪深300走强,继续保持不动;
短线策略偏向成长,短线承压,但倾向于暂时观望。拿价值股来做短线的意义不大,短线选股系统初选出来的57只个股,也只有2只价值股。
明年成长、价值交替走强、走弱的局面可能会常态化,可以考验这种长线+短线策略的实战效果。
【阿令】价值、成长风格交替——20221111
沪深300:
短线,先判断是针对近4个月下跌的反弹,还有3~6%空间;
中线,考虑短线反弹速度较快,不排除是针对过去2年下跌的反弹,目标是7月5日高点附近,剩余15~20%空间。但目前并没有把握,需要短线上涨超过3~6%区间,才可判断是这种中线反弹。
中证500:
短线,弱于沪深300,今天下午最后一小时甚至明显跳水,显示资金是在追逐超跌的股票(主要是大盘股);
中线,已经可以判断中线反弹目标是7月5日高点附近,剩余空间在5~10%。空间不算大,但是中证500没有刷新4月份低点,一旦突破7月5日高点,会形成“高点更高、低点更高”的走势,就有机会形成长线的反转。
目前长线持仓依次是军工、资源和金融。
军工股:
中短线,明显不是针对过去几个月下跌的反弹,因为过去几个月根本没有下跌,这里要不补跌,要不就是突破8月份高点;
长线,突破8月份高点,就有机会形成反转(不断创新高)。需要看到中短线的强势,才判断长线趋势向上。
资源股:
中短线,还不能排除是针对7~10月份下跌的反弹,需要观察短线的反弹速度;
长线,2021年9月以来的下跌,幅度较小,接近于横盘,判断是长期上涨途中的一次调整,调整结束后继续创新高。资源股不同于军工股的是,资源股可以直接判断长线趋势向上。
金融股:
中短线,反弹较快,但跟过去2年的无数次反弹相比,这轮反弹还看不出特别之处,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
长线,失衡的风险仍然存在,持有长线仓位,主要是看好某互联网券商,单只个股。
消费股:
中短线,走势比金融股清晰,预计与过去2年的3次反弹类似,幅度在20~30%;
长线,因为判断以及押注资源股上涨,所以还是会“担心”消费股反转。目前看消费股还没有反转迹象,继续观察。
医药股:
短线,医药股是小盘股下午跳水的主力,一部分资金是冲着疫情优化措施来的,下午算是利好出尽;
中长线,医药股过去2年下跌了55%,是A股所有板块里面跌幅最大的,没有之一,比地产板块还要跌得多。这样反推短线走势,目前的反弹微乎其微,除非是反弹还没有开始,若反弹开始,目标是7月份高点,还有25~30%空间。
新能源:
中短线,4月份和10月份的回调幅度都很大,短线几乎没有反弹,反弹应该还没有结束;
长线,新能源、军工和资源这3个笼统看是一样的,过去2年是上涨的。新能源的不同之处在于,4月份的下跌比资源股猛,10月份的下跌又比军工股猛,2轮暴跌下来,新能源的长线走势就不如资源和军工。
科技股:
短线,10月份科技股领涨了一段,11月份又开始落后,一方面说明部分资金是短炒的,短线炒高了就换成低的,这个逻辑是好理解的。另一方面,G20领导人见面等等也会影响,这种逻辑是不好理解。还有刚才说的疫情防控优化和医药股跳水,脑洞是挺大的。所以我一般不太炒概念,自贸区、供销社、疫情等等,还是基于一个成熟的行业本身的逻辑会更好;
中长线,科技股跟医药股基本是类似的,都是过去2年跌幅很大的板块,也是高研发投入的成长板块。与医药股同理,若有反弹,目标是8月份高点,15%左右空间。
今天明显价值股强,成长股弱(下午跳水),可以借机分辨市场认为哪些板块是价值,哪些是成长,对以后的策略运作有用:
价值板块是金融、消费(酒),另外电动车开始趋于价值;
成长板块是科技、医药、军工,另外光伏趋于成长或周期;
周期板块是各种资源股,没有变化,今天也不弱。
目前配置成长50%、周期25%、价值15%:
长线策略受益沪深300走强,继续保持不动;
短线策略偏向成长,短线承压,但倾向于暂时观望。拿价值股来做短线的意义不大,短线选股系统初选出来的57只个股,也只有2只价值股。
明年成长、价值交替走强、走弱的局面可能会常态化,可以考验这种长线+短线策略的实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