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更新研究方向——20220902

2022-09-02 18:16:08

沪深300,目前的下跌没有触及通道下轨,显示下跌减速,回升3%以上可突破下跌通道;

若加速下跌3%以上,则类似3月7日的走势,至少要回到4月27日低点附近。


判断短线的涨跌,需要放在中长线的大背景下。

最近可参考的行情是2015年,现在预计类似2016年6月见底反弹,但反弹不会如2016~2017年那么强劲,预期是20%左右。

再往前是参考2008年,那就要跌破4月27日低点,形成5浪下跌的结构。目前概率不大,等形成这种局面再说。


中证1000,确实是参考2008年比较合理,但是波动要小很多。

2005年6月~2008年10月循环,持续3年4个月,最大上涨655%,最大跌幅73%;

2018年10月~2022年4月循环,持续3年6个月,最大上涨99%,最大跌幅36%;

从时间周期来看,上述2个循环是同一个级别。

2008年10月~2018年10月是一个10年大循环,当然,也可以拆分成3个3年左右的小循环。判断未来10年是一个这样的大循环,但是波动幅度要小一些。


科技股,是8月份唯一创中线新高的板块,而且短线也有走强迹象。

资源股,8月份没创短期新低,说明相对抗跌。

金融股,8月上旬创了6年新低,是最弱的板块。但8月中下旬是持续反弹的格局。

消费股,是短期拖累沪深300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预计本周已经见底,并转为向上。

新能源,是拖累沪深300的另一大因素,而且预计还要维持2~3周的弱势。

我2018~2021年的长线策略可以理解为沪深300或中证800的指数增强,攻击性强;

2015~2017年的短线策略则接近中证1000的指数增强,防守能力强;

之前用了大量精力在研究择时,对沪深300和中证1000数月至数年的走势进行预测,从而控制以及分配上述2种策略的仓位。现在,这个工作感觉又到了一个瓶颈,研究需要告一段落。至于结果,需要成功躲过2025年前后的下跌,才能算及格。

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计划是对长线和短线策略本身进行细化,以及量化。但不是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方法,而是在实战中不断总结提炼个人经验,然后再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的工具。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