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6月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15年前的6月份开始炒股,和7年前的6月份卖股票买房子。从上证指数来讲,仍可以把2015年6月5178点以来的下跌,看作没有结束,那么7年来的重要任务就是重新抄底。
最便宜的时点是2019年1月的2440点,但是3年半过去了,涨幅仅29%,赚钱效率并不高,就是说资产配置的角度,如果在股市以外,能找到3年赚30%的所谓好项目,那么没必要炒股。而且,未来3年~3年半,股市的赚钱效率未必会提高,就是说波动比较小,不容易赚快钱。冲着2007年和2015年那种高波动行情,仅仅准备过把瘾的人,接下来3年仍然未必适合,安心做好自己的项目或工作也挺好的。
未来3年~3年半,我自己是这么安排的,6月份开始,接下来6~9个月定投,把准备投入股市的资金分成10份,先逢低投入6份(多半买不到最低点),确定见底的时候,一次性投入4份(多半会追涨一点),这样对仓位的冲击会小一点(增加资金会降低仓位)。而且事后看,即使市场已经在4月份2863点见底,把这个抄底计划略作修正,效果仍然不会太差。未来3年的预期收益目标,是过去3年实际收益的一半,大约100%左右。
刚才分析资产配置,现在从股票配置本身来看,跑赢上证指数是目标。
首先,手段之一是盯住沪深300,总体是跑赢上证指数的,在2007年和2017~2021年,这2个时间段尤其明显,而且这2段有个共同点是都跑赢了上证指数50%左右。
然后,最近15个月,沪深300是跑输的,需要留意接下来6~9个月是否能转强,目前并不看好。
沪深300代表价值股和大盘股,那对应的就是成长股和小盘股,小盘股上周分析了,是看好的,今天分析成长股。
创业板指总体也是跑赢上证指数的,2012~2015年跑赢200%,2019~2021年跑赢100%。需要留意的是,创业板指跑赢上证指数的幅度,第2次比第1次收窄了。创业板指已经越来越代表大盘股,龙头股的市值一度破万亿。
不排除创业板指的强势程度会边际减弱,或者说新能源和医药股可能会弱于其它的成长股。以后适当多看一下科创50指数、芯片和军工等等成长股。
科技股跑赢大盘有很强的确定性。
2007年是明显的转折点,而且现在可以类比的时点也很清晰,就是2012年。现在相对的回调幅度已经够了,就差数个月的时间。
消费股明显应该参考2012~2015年,相对回调的幅度差不很多,但是时间不够,而且相差了1年半以上。
周期股很有意思,首先它完全不辜负它的名字,以相当标准的姿势在做周期运动;
其次,以现有的A股数据,只能参考2001~2008年,有7年的走强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走强期的启动从2015年还是2020年算起,从2015年算起,今年就是第7年了。
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研究全球的数据,发现大宗商品和周期股以牛短熊长为主,2008年的熊市大概率是到2020年的。
金融股和周期股,虽然都是近十几年拖后腿的板块,但有细微却非常重要的区别。
周期股是十几年慢熊,积聚了上涨(甚至急涨)的能量;金融股是十几年慢牛,不停释放微弱的上涨力量,后市不明朗。
芯片27%、煤炭20%、券商12%、化肥6%、黄金5%、军工3%、种业3%,短线观望,上证指数该跌不跌,不排除会直接突破,那反弹高点可能会提前到6月份或7月上旬。
关于何时采用何种策略的问题,长线/短线,激进/保守这些,最近看球还看出些领悟来:
欧冠半决赛第2回合,皇马vs曼城,皇马落后2球疯狂逆转,不管对手多强大,需要的是必胜信念,以及激进的打法;
欧冠决赛,利物浦vs皇马,皇马按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一剑封喉。
我2019~2021年的激进策略,长线+集中持股,除了判断那些年行情会走强以外,另外的原因也是“落后2个球”,那些买茅台的对手表现太强了,必须以必胜的信念,用更强的表现进行压制;
现在是自己的节奏,不需要考虑对手,爱咋折腾都行,一剑封喉就可以了。
【阿令】跑赢大盘的方式——20220530
快到6月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15年前的6月份开始炒股,和7年前的6月份卖股票买房子。从上证指数来讲,仍可以把2015年6月5178点以来的下跌,看作没有结束,那么7年来的重要任务就是重新抄底。
最便宜的时点是2019年1月的2440点,但是3年半过去了,涨幅仅29%,赚钱效率并不高,就是说资产配置的角度,如果在股市以外,能找到3年赚30%的所谓好项目,那么没必要炒股。而且,未来3年~3年半,股市的赚钱效率未必会提高,就是说波动比较小,不容易赚快钱。冲着2007年和2015年那种高波动行情,仅仅准备过把瘾的人,接下来3年仍然未必适合,安心做好自己的项目或工作也挺好的。
未来3年~3年半,我自己是这么安排的,6月份开始,接下来6~9个月定投,把准备投入股市的资金分成10份,先逢低投入6份(多半买不到最低点),确定见底的时候,一次性投入4份(多半会追涨一点),这样对仓位的冲击会小一点(增加资金会降低仓位)。而且事后看,即使市场已经在4月份2863点见底,把这个抄底计划略作修正,效果仍然不会太差。未来3年的预期收益目标,是过去3年实际收益的一半,大约100%左右。
刚才分析资产配置,现在从股票配置本身来看,跑赢上证指数是目标。
首先,手段之一是盯住沪深300,总体是跑赢上证指数的,在2007年和2017~2021年,这2个时间段尤其明显,而且这2段有个共同点是都跑赢了上证指数50%左右。
然后,最近15个月,沪深300是跑输的,需要留意接下来6~9个月是否能转强,目前并不看好。
沪深300代表价值股和大盘股,那对应的就是成长股和小盘股,小盘股上周分析了,是看好的,今天分析成长股。
创业板指总体也是跑赢上证指数的,2012~2015年跑赢200%,2019~2021年跑赢100%。需要留意的是,创业板指跑赢上证指数的幅度,第2次比第1次收窄了。创业板指已经越来越代表大盘股,龙头股的市值一度破万亿。
不排除创业板指的强势程度会边际减弱,或者说新能源和医药股可能会弱于其它的成长股。以后适当多看一下科创50指数、芯片和军工等等成长股。
科技股跑赢大盘有很强的确定性。
2007年是明显的转折点,而且现在可以类比的时点也很清晰,就是2012年。现在相对的回调幅度已经够了,就差数个月的时间。
消费股明显应该参考2012~2015年,相对回调的幅度差不很多,但是时间不够,而且相差了1年半以上。
周期股很有意思,首先它完全不辜负它的名字,以相当标准的姿势在做周期运动;
其次,以现有的A股数据,只能参考2001~2008年,有7年的走强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走强期的启动从2015年还是2020年算起,从2015年算起,今年就是第7年了。
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研究全球的数据,发现大宗商品和周期股以牛短熊长为主,2008年的熊市大概率是到2020年的。
金融股和周期股,虽然都是近十几年拖后腿的板块,但有细微却非常重要的区别。
周期股是十几年慢熊,积聚了上涨(甚至急涨)的能量;金融股是十几年慢牛,不停释放微弱的上涨力量,后市不明朗。
芯片27%、煤炭20%、券商12%、化肥6%、黄金5%、军工3%、种业3%,短线观望,上证指数该跌不跌,不排除会直接突破,那反弹高点可能会提前到6月份或7月上旬。
关于何时采用何种策略的问题,长线/短线,激进/保守这些,最近看球还看出些领悟来:
欧冠半决赛第2回合,皇马vs曼城,皇马落后2球疯狂逆转,不管对手多强大,需要的是必胜信念,以及激进的打法;
欧冠决赛,利物浦vs皇马,皇马按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一剑封喉。
我2019~2021年的激进策略,长线+集中持股,除了判断那些年行情会走强以外,另外的原因也是“落后2个球”,那些买茅台的对手表现太强了,必须以必胜的信念,用更强的表现进行压制;
现在是自己的节奏,不需要考虑对手,爱咋折腾都行,一剑封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