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者》 :六百壮士以血肉之躯壮我山河
标签:
捍卫者姚子青淞沪会战 |
七十年前的淞沪会战,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用血肉长城,击碎了日寇“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迷梦。在这场规模之巨大、作战之持久、伤亡之惨重、战斗之激烈、影响之广泛的战役中,姚子青率六百壮士以寡敌众痛击日寇,鏖战七昼夜坚守宝山的英雄壮举,尤为叫人震撼。《捍卫者》一片便真实还原了宝山保卫战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再现全营孤城并命的慷慨悲歌,把中华民族宁死不屈之国魂、救亡图存之精魂展现到极致!

作为一部类型化战争片,《捍卫者》给人最大的观感就是壮烈。壮乃悲壮,烈是惨烈。拍摄者丝毫不吝惜弹药的消耗,营造出最逼真的战斗场面。影片按照翻日历的方式,用每一天的战况为节点。在紧凑有序的叙事节奏之下,全片战斗场景就曾出不穷。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声声震耳不绝;阵地战、阻击战、白刃战,战战惊心动魄。那惨绝人寰的战斗,让整个城镇片瓦无存,惟余焦土,惨酷之状,不忍卒睹。士兵以一己孤身舍命肉搏炸坦克,二十余人依托断壁残垣展开残酷激烈的巷战,这些情景都显得异常震撼。在敌人陆、海、空军三方的夹击下,姚营官兵凭城恶战,用的是枪弹,靠的是血肉,拼的是精神。中国军人在人数与装备明显劣势的情况下,用舍生忘死的精神一往无前,用血肉之躯抵挡日寇的疯狂冲杀。全营六百健儿壮烈殉国,他们与城偕亡的过程悲歌一曲惊天下。

一幕幕战斗场面够狠够猛够直接,一个个人物的视死如归体现以我血肉壮我山河的英雄气概。性格粗鄙、重情重义的连长李大成骁勇善战,舍身殉难炸毁坦克。沉着稳健的副营长李仲贤万死不辞,夜战袭敌殒身不逊。神情冷峻的神枪手马啸杨齿剑如归,惨烈巷战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殉国。就连芊芊弱质少女曹素君,娇弱的外表下也有着一颗勇敢的心,奔忙战地救死扶伤。他们怀着报国之志血染疆场。而作为片里中心人物的营长姚子青,更是一腔热血流不尽英雄本色。有着白净面皮,带着一副眼镜的看似文气十足,却是军事素养较高的“书生悍将”。面对以敌众我寡的局面,他指挥若定,用象棋棋子来摆出迎战之策,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层层设防来抵御日军的进攻。亲临战场更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显露出忠诚之心、勇敢之态。那种精忠报国的丈夫意气令人肃然起敬。

影片没有空洞地给人们灌输抗日英雄如何伟光正,而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来塑造人物形象。李仲贤辅佐姚子青的兄弟袍泽之谊,李大成与马啸杨的生死战友情深,曹素君对姚子青的少女暗恋情愫,以及魏明扬护卫长官安危的尽心责任,这些看似匆匆而过的闲笔,却暗暗牵引出人物的血肉丰满。充溢在片中的家国情,更是令人壮怀激烈。且不说姚子青辞别妻儿的闪回镜头如何动人心弦,单单他在阵地要士兵报出故乡地址,号召部下在浴血之战中,用必死之心来保家卫国的段落,简直能让天地为抗战者动容,草木为赴死者含悲。

“血肉头颅争飞舞,一寸发肤一寸土”。民国才子林庚白先生所写的《姚营长歌》,曾有这样的诗句来表述宝山保卫战的惨烈卓绝。看完《捍卫者》方知他所言非虚。而每个中国人都应看看这部电影,深切缅怀抗战中牺牲的英烈,知晓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国家从容赴死、拼死抗争,来捍卫民族尊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