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题材的影视剧多如繁星,可曹操为第一主角的作品却迟迟未见于银幕和银屏,《铜雀台》的出现则刚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影片有着恢宏绝美的场景,在紧张异常的剧情之内,文戏武戏一张一弛、相得益彰,前者细腻呈现人物情感,较好地凸显出人物之间的争斗冲突;后者打斗场面惨烈残酷,拍出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质感。
拍好历史题材影片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铜雀台》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影片在创作上依托于史实、又未拘泥于史实,而是虚实相结合,制造了一个惊心动魄、杀机四伏的东汉宫廷权斗。故事紧紧围绕着刺杀曹操这个目的,各色人物先后粉墨登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环环相扣。名为侍妾、实为刺客、生为吕布遗女的灵雎,既起到以她的视角来叙述曹操是何等样人的功能,更通过她和曹操的情感发展来显示魏武的儿女情长,叫人看到他丰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片中曹操却身处被谋杀的漩涡之中。刺客灵雎以感情为武器步步相逼,伏皇后色诱曹丕用胭脂化为利刃,大臣伏完不动声色地弄权布置杀局,太医吉本深度潜伏暗中设谋策划。尽管这些人手段不同,但杀死曹孟德是他们共同的终极标靶。而这一系列杀曹的真正幕后主谋的竟然是汉献帝。换言之,影片其实展现的是大权旁落的虚君汉献帝与大权在握的实相曹操之间的权力博弈。为了夺回失去的权力,不甘心做橡皮图章的汉献帝隐忍不发、阳奉阴违,表面上对曹操极尽谄媚之能、终日唱戏消遣,但暗中却机关算计,借助臣子豢养死士、挑动文臣武将围攻曹操,企图把曹操杀死之而后快。苏有朋把年号为建安的傀儡皇帝演的特别出色,颠覆了其历史上的懦弱无能的形象,而是把他塑造的心机重重、包藏祸心。更让人惊喜的是,苏有朋继《风声》之后再次开腔唱戏,在片中将《诗经·蒹葭》吟唱的凄婉动人,将汉献帝将内心强烈的权力欲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周润发也把历史上曹操的雄豪之气,完全演绎了出来。这对君臣之间的刚与柔、动与静的对抗,使得影片很有可视性。
源于小说的夸张演绎、戏曲的刻意编排、野史的离奇传说,那曹操奸诈的大白脸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赤壁》里终结战乱的理想,还是《关云长》里爱才惜才的性情,近年来银幕上曹操的形象定位渐渐脱离了奸诈的影子。而在的《铜雀台》中,曹操的不是反派面目出现,其形象也由“乱世之奸雄”转变为“治世之枭雄”。他没有称帝的野心和玩弄权术的阴险手段,而是有着统一天下的宏愿。片里曹操的内心是极度孤独的,在剑冢中面对吕布的方天画戟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表面上看似是对死去对手的怀念和追忆,其实是内心痛苦的反应。这痛苦既有河山为一统的壮志难酬,更有世人对他作为误解的无奈,他无法做的“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而在看完《铜雀台》之后,不由想起明人钟惺在《邺中歌》写下的诗句,“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