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天下》:牡丹花开出人性丰碑
标签:
河南甲天下牡丹花骆宾王武则天孙海英杂谈 |

世界上最难被征服的是文化,世界上真正能带来和平的也是文化。这就是电影《甲天下》所阐述的核心思想。影片以一种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以牡丹花这个元素来有机串联起发生在不同年代的三个故事,让观者在感受到温情与大义,知晓河洛文化的博大内涵。
影片的三个故事的背景分别设置在盛唐、抗战、当代三个时期,虽然片中三段故事所展示的内容各有不同,但牡丹花始终是主角。依照时间顺序,可以把剧中的三段故事分别定名为“赦爱”、“遗爱”、“筑爱”。第一段述说的女皇武则天与才子骆宾王的个人恩怨,表现牡丹文化的亘古传奇。第二段描写的是日军将领与豫剧演员的奇妙邂逅,体现牡丹文化的超凡魅力。第三段则是展现他们后人之间的共筑友谊,彰显牡丹文化构建的和平之桥。而三个故事的连接,是以牡丹花的根脉来进行穿越,显示出牡丹花何以常开不败,传递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生生不息。
细细想来,片中有几处戏让人感慨颇深,心狠手辣的武则天恩赦政敌骆宾王,源于对文化的敬佩;侵华日军将领私放豫剧豫剧名伶,是不忍文明毁于战火;他们后代那互赠石碑与画作的行为,则是对一种文化在精神上的认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光辉。而在这人性的光辉之下,“花中之王”牡丹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换言之,统治者放下屠刀,侵略者停止杀戮,现代人互谅互解,都是被一种文化精神所感动,剧中那句“小爱于家,大爱无疆”的台词振聋发聩,道出了人们对和平的良好祝愿。
综合来看,片中故事情节委婉动人、音响效果极为震撼,三段故事在连接的起承转合上很有新意。尤其是第一段故事,在画面上很有气势,显示出唐代的繁华与强盛。而影片最特别之处,是有有着强烈的河南文化元素,无论是唱腔优美的豫剧,还是洛阳城的繁华风貌,都显中州文化的不同凡响。而剧中角色也几乎由清一色的河南演员来包办,这使得影片更为贴近河洛特色。“太后专业户”吕中举手投足,尽显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雍容华贵;模特出身的“扈三娘”郑爽把刚烈女子婉珠的柔情与刚烈演绎的入目三分。小星郭达与刘惠也分别发挥出自己的搞笑本领,将有喜感的戏班老板和胖汉奸的滑稽表演的惟妙惟肖。需要特别一提的是“老愤”孙海英,他把一个醉心于中华文化,有些盗亦有道的日本鬼子塑造的极为生动,且很有立体感。
几十年来,围绕着梅花与牡丹,谁应被定为国花的讨论,一直在知识界争论不休。此部《甲天下》的推出,间接道出了牡丹花的美好文化:和平、幸福、繁荣、昌盛、富贵,表明“国色天香”的花魁牡丹更有资格成为国花的当选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