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强调“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阐述了耕读教育的重大意义,为全面广泛开展耕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提出“开展耕读教育”的要求。202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完善耕读教育体系”。202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可见,新时代的耕读教育是党和国家从发挥农耕文化的育人价值,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重要决定。
加强耕读教育,挖掘耕读教育新内涵,既是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功能的路径选择。肥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新建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辟了35亩试验田,依托劳动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全县中小学生集中开展“劳动周”活动。根据劳动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肥西县2023年新耕读教育行动计划”,请领导审阅并予以指正。
一、建立新耕读教育工作站
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肥西县新耕读教育工作站”。工作站有安徽省劳动模范领衔,招募一批新耕读教育志愿者。从志愿者队伍中遴选一批具有学科专长、掌握专门技术的专业人才组成研究型、创新型耕读教师队伍。新耕读教育工作站在“有队伍”的基础上,做到:有牌子,有场所,有装备,有章程,有课题,有经费。
“肥西县新耕读教育工作站”有肥西县教体局下文确认,明确工作站的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开展劳动素养视域下区域推进中小学新耕读教育实践的研究,培育县域劳动教育成果;
2.负责劳动教育基地内的田园劳动技术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3.组织县内中小学开展校际间劳动教育交流,发现并培植典型,发挥区域内劳动教育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4.开展劳动教育交流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5.联系涉农类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等,培训、培养劳动教育教师。
二、组建新耕读教育学校联盟
有县教体局基教科牵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遴选一批致力于劳动教育实践探索的学校,组建“肥西县新耕读教育学校联盟”。加盟学校应具有以下条件:有不少于2亩的学农基地;有专兼职劳动教师;有自主研发的劳动教育课程;有劳动教育校本研究课题或县级以上课题;有劳动教育(耕读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将联系省市劳动教育专家团队,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新耕读教育加盟学校“抱团取暖”,个性化发展,形成“一校一品”的劳动教育特色。新耕读教育加盟学校共同探索开展耕读教育的价值、方向、路径,共同研发建立具有肥西地方特色的新耕读教育课程体系,共同探讨解决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共享劳动教育教学新经验、新成果。
三、装备耕读教学专用教室
利用原焦婆小学闲置的教学楼装备耕读教学专用教室,保障劳动技能、手工技巧、艺术创作等教学活动开展。本年度计划首次装备六个教室,分别是:藤编手作、仿制青铜器、创意搭建、创意电路、激光雕刻、羽毛扇制作。
对原焦婆小学校园进行整体规划改造,逐步将此区域建设为劳动基地的“非遗文化体验区”。
四、新建校园新耕读教育主题景观
在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原焦婆学校)中心位置,设计建造以耕读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景观。景观有文化石、文化长廊、主题文化墙、凉亭、水池、微型石拱桥、大理石护栏等组成。
文化石上镌刻“新耕读教育实践基地”,长廊与文化墙布置古今耕读教育诗联。利用校园现有的闲置空地,建一处供自由阅读、小憩、观赏花卉的庭院,庭院内新建凉亭、花圃、绿萝廊架等。
五、完善田园劳动基地配套设施建设
对35亩田园劳动实践基地进行整体规划,开辟四个种植区,分别是:四季蔬菜、五谷杂粮、精品水果、中草药。引进农作物最新品种,开展田间种植试验,指导学生学技术,练技能。
完善基地内的供水、蓄水及道路设施建设。
六、草拟《肥西县新耕读教育文化园规划建设提案(议案)》
规划建设“肥西县新耕读教育文化园”,以农耕文化为底蕴,以耕读教育为主题,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价值取向,在已拆迁的官亭镇焦婆街全新打造江淮分水岭之上、江淮运河之畔的首个“耕读教育社区”。联系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草拟《肥西县新耕读教育文化园规划建设提案(议案)》提交县政协、县人大会议。
1.按照国家级示范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标准,建设肥西县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在三至五年内将肥西县劳动教育基地培育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劳动教育基地。
2.从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功能的角度规划“肥西县新耕读教育文化园”建设。新建六个耕读教育实践体验区,分别是:(1)当代农业科技体验区;(2)蚕桑文化体验区;(3)茶文化体验区;(4)肥西非遗文化体验区;
(5)中草药种植体验区;(6)耕读劳动故事体验区。
3.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新耕读教育文化园建设,着力培育文化园耕读育人、科技富民、服务农业、改造乡村等综合功能,在服务当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1)有效解决当前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少场地、装备、课程等不足问题。耕读文化园为大中小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搭建广阔平台,让从未躬耕劳作的青少年学生在切身体验“汗滴禾下土”中,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园整合乡村充盈的耕读教育资源,有条件开展以自然生态、现代农耕、现代乡村经济等为主题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这既是对青少年学生培根铸魂之举,也是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
(2)有效解决耕读教育落实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问题。农耕文化园将吸引中小学生及广大市民走进“乡村耕读教育大学堂”,推动耕读教育融入学校劳动教育、城乡社区教育、干部党性教育之中,使耕读教育成为全县人民的通识教育,成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必修课。
(3)有效解决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脱节问题。文化园将学生、乡村、田园、大自然连为一起,为学生建构起多元立体、丰富适切的学习空间,把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实践、自然生态结合起来,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知识、方法、情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了课堂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的转变。
基于农耕文化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运营,构建以县委领导、县政府统筹、教体局主管、多部门协作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起耕读劳动的全社会责任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肥西县域劳动教育品牌,冲刺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让新耕读教育实践像肥西的“大包干”一样载入史册!
xx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2023年2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