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01-05 09:46:07)
分类: 『恩和』



 

To  沈决然



 

    这是个有风微凉的午后,风吹草动,竹叶在风里恣意的摇曳着。大朵大朵的云飘过,却并不阴寒。我在老家的堂屋里,听着外面的声响,内心渐渐静下来。我记得夏天的时候听你说过你听着喧嚣的蛙声入睡,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听见过蛙声,现在回来,已是萧索的冬季,万物寂静。这半山的村落,村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求生,便很少有人能够到处走动。偶尔能听见远远的传来鞭炮声,回声荡到山上碰到陡峭的山壁又传回来,噼里啪啦的。这是我几近10个月之后回来这个村落,四叔家的新房建成,部分亲眷聚在一起,沾点喜庆。


    从新浪认识的人那里收到过一些物件,书、小挂饰、小钱包还有明信片,大部分是熟识的人,也有一个,未曾有只言片语,她从我文字里知道我喜欢巴黎,恰逢她刚从巴黎回来,便寄了埃菲尔的明信片给我。很多时候我知道这一些像是一种相遇的契机,寻求在某个合适的时候突然出现,一击即中。如同曾经的你跟我说寄明信片过来。


    我是喜静的人,长时间寡言,不喜走动和行走,偶尔能在街上走几百米已是难得,或是单位出差的时候,一小段简单的车程,或是没有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都被我当成行走,点滴珍藏。前两日从滇池畔回来,一路沿着湖畔走,看到彼岸一条灯火线的城市,渐觉微凉,却也不能够深究究竟内心是怎样的情绪。


    在新浪遇见你们之前,生活极其简单,长时间没有收到过别人的信件或是其他需要邮票才可以抵达的物件。上学的时候喜看杂志,大多是花火系列,从05年创刊开始到大学,买过太多及出版的小说、合集,收藏了很多书签,有古风的也有小清新唯美的,毕业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近周折,那些小物件便在迁徙中离失,竟再寻不到。那些书本则还在墙角的柜子里,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在这个城市多年,却依然对这个城市不熟悉,疏离的陌生感,却依旧喜爱。那时你说起的明信片,问了周遭的同事和在网上查询,得知一些地点可能会有,工作时间之余选择方便易寻的路线一点点寻觅过去,大多是黄昏华灯初上的时候。在闹市区书城一楼的查询台寻觅到泛黄式的几张,是异域风景,有熟悉的塞纳河、钢铁金字塔、巴黎圣母院,伦敦的塔桥,莫斯科的红场,可到底是太过寻常的,在中国几近每个城市都可以寻到。


    有一家叫“宜客”的格子铺,是从网上找来的地址,其实我每天都要坐车经过那里,找到一些自制的明信片,挑了很久却没有找到喜欢的。后来在一家诸多文艺范或是小清新的人群喜欢的书店里,找到一些,却仅仅找到关于丽江、泸沽湖、大理及昆明老城旧时面貌的。


    同事很长一段时间住在丽江,她说那边有很多的明信片,是专门为来来往往的游客准备的,我没有去过丽江,上学的时候因为钱财,现在则是因为时间。初中时有一闺蜜,曾经离经叛道似的一起疯狂过,先我一年毕业,后来便没有上学,走过很多城市、经历过很多人,曾在她那里看见过丽江古城的面貌,那时有些欢喜。但那离现在已经过去了67年,后来的我和她也已经走得愈来愈远,年少时亦曾在幽远的深山里许诺做一辈子的姐妹,那是唯一许诺过的姐妹,可是我们都没有等到后来便失落在人海。年少的记忆总是美好而单纯,现今想来徒增伤悲。


    那些照片里,有丽江的小河流水,有古老的水车经年的转,也有晨雾里走过石板路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行人,全部都是黑白的,沉重的黑灰,却增加了历史的沉重感和忧郁。现时的丽江已被烙上太多的商业气息,被赋予太多符号反而失去了最初的那份意义。新浪有个博主叫“棉布七七”,在丽江开了一家客栈,把遇见过的一些人的故事记录下来放在博客里,或伤悲或美好,有时看着暖暖的都是旖旎。


    很多事物都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明白现实赋予它的意义,关于丽江、关于泸沽湖,那本是很美好的地方。本土有一个作家,今年出了一本书,提及丽江与泸沽湖,包括古老的泸沽湖走婚仪式,去年的12月一起吃饭时还笑谈说等书出版要他的签名本,后来他离开了那份工作,还没有来得及等到书出版便离开回了大理。某次无聊的时候在网上搜了那本书,看了其间几个片段,便失了看下去的耐心。很多事物之所以美好完全是因为那层雾霭,一旦剖析反而觉得过于赤裸裸而难以接受。


    与丽江的相反,泸沽湖的几张反而全是蓝的基调,蓝天、白云,还有蓝的湖泊,满满的都是蓝。世人眼里的泸沽湖因为几近仙境,但在当地人的一些叙述里,那些单纯美好的走婚已被沾染上了外界的气息而显得庸俗。其实人本生活在庸俗里,俗世俗世,一旦认真的活着便很难完全脱离。新浪认识的晚晴也去过泸沽湖,彼时的心绪也怕是只有她自己才能够明白。


    相较而言,于昆明的记忆却是浓重而沧桑的,这次看见的大部分景致于我是完全陌生的,大部分拍摄时我尚年少不记事或是尚未出生。关于这个城市最初的记忆是1990年,彼时三姨出嫁,在动物园里被姨夫逗弄,对着隔着铁丝的猴子嚎啕大哭,以致后来留存下来的老照片里都是满脸泪痕,也是我所陌生的模样。后来的记忆亦不真切,模糊的记得那时的城市还像农村,土房,有房檐有瓦,像大多农村的模样。后来大抵是接近千禧年之时,小学,天光尚未亮起来便跟着起来,穿越大半个城市在浓重的暮色里回家,现在对那一片已经极其熟悉,已是高楼林立的高档住宅区,而那时还是郊外,高高的烟囱林立,浓黑的烟雾慢慢腾起来飘散到空气里。


    有时走过老街,依稀可以看见当年的模样,颓圮的墙、漆黑的内部楼板还有倾斜欲垂的瓦片,都是这个城市曾经的烙印。我出生之前,这座城市最高的楼层有24层,在市中心的东风广场,安装了电梯,老一辈的人极其喜欢花钱坐电梯到上面观看整个城市的面貌,我却是没有去过,一是不知,二是也没有那些念旧的情怀。接近30年后的现在,这个城市有越来越多的高楼,曾经承载着很多记忆的那一栋已轰然坍塌,再也没有了曾经标志性的楼房。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印记,人也好物也罢,包括一棵树,满满的都是城市变迁的印记。


    你寄过来的明信片实是欢喜,还有你动手做的叶子。大抵十年之久,也曾在笔记本里压过一些枫叶,时代久远,已记不得具体的年月,偶尔翻阅出来因时光的侵吞已支离破碎。太过美好的事物都没有能够很好的留存下来。


    说我是凉薄之人也好,薄情也罢,这些年里遇见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再真挚的情感到得后来都稀薄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相见不会陌生。无论是现实或是网络。


    我应承你的事,拖了不知有多久,也不知道还要拖多久才能够寄出去。从买回来到现在已接近两个月,其间数次想着却因着诸多琐碎冗杂之事不能践行。恰逢这次回来,呼吸着想念了很久的空气和风的声音,才耐下心来记下这些琐碎的文字。久不述言这些生活的小点滴,完的时候满满的都是疲累,回忆需要消耗太多的心力。想起的太多,可能记下来的太少,无非是这三言两语的菲薄。像写一封信,无需字字斟酌,只一味跟着心走,跟着思绪走。


    冬天了,一个多小时就这样坐在没有阳光的屋里,长年没有人住,缺乏生气和温暖,穿再多手脚也冰冷。木木的没有动弹。

不知道江南的冬天是怎样,夏天时听说还是热的,而这里的夏天也不过20多度,这个冬天大多时候也是10多度的天气,近几日稍微冷了点,也还有10多度,并且有阳光,在太阳下面便不觉得冷。只是屋子的湿气无法驱散。


    现在是下午1点多,有风,竹叶沙沙的响,身上冷一阵暖一阵,却幸好没有像瘦弱时一样整只手呈现青黑的紫。


    大学,应该过的充实而饱满,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安排和规划,以致后来不会有遗憾。这里的冬天真正的来了,愿你在那边安好。


    尾生。十二月清祀。玖日为记。于这个萧索的冬季,我的故乡。

    PS:12月所记,1314,小然说已收到。


http://s12/mw690/51e303cexd280d778c5cb&690

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江南的冬天,雪。

http://s2/mw690/51e303cexd280dc3cc011&690

我爱这天地的静彻宁谧,江南的雪,愿有一天我可以到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