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行(二)-深山里的修道院

标签:
希腊游记杂谈迈泰奥拉 |
分类: 异域纪行 |
希腊神话中为人熟知的有12主神,如宙斯、阿波罗、雅典娜、阿芙洛狄忒,他们出自一个家族,各人主管一个领域。翻看他们的家谱,盘根错节,一片混乱,神明的伦理观念使人瞠目结舌。如宙斯是第三代大神之首,有7位神族的妻子和N位情人,12主神之一的火神赫淮斯托斯是他跟正室赫拉天后生下的,而赫拉竟是他的亲姐姐。雅典娜是他与堂姐妹智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火神劈开宙斯的头颅,雅典娜从头顶飞出。古希腊人可不管这些荒诞的情节,照样对他们顶礼膜拜,尊为神圣,建起殿堂立起塑像,形成了古希腊的多神宗教。
当罗马帝国并吞了希腊后,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还是信奉多神宗教,不过把希腊的12主神换了个名字,变成了罗马的12主神,如宙斯成了朱庇特、雅典娜成了密涅瓦、阿芙洛狄忒成了维纳斯。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了罗马的国教,希腊人也被迫改变信仰,结束了多神崇/\拜的宗教,基/督教/的一个重要分支东正教成了希腊的国教,现在,98%的希腊人信仰东正教。
虔诚的信仰产生了一批特殊的人群,修士。他们不是神职人员,但比神职人员更为严苛地约束自己,远离人间烟火,禁欲独处,在外人难以抵达的深山中苦修,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第一批修士这在雅典北面约360公里的迈泰奥拉的悬崖绝壁上的天然岩洞里开始了苦修生活。12世纪,借助绳索和木桩,攀登到更高的巨岩顶端,建起41所隐修所和修道院,形成了希腊第二大的修道院中心;现在,仍有6所在运行。圣洁的修道士见证了历史,为这片奇特的自然景观增添了神圣的色彩,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希腊国家法律规定把整个地区指定为“不容改变和不容侵犯的圣地”。这是一块圣地,但修道士们不会料到,它现在成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圣地。
到达迈泰奥拉的卡兰巴拉小镇时已经天黑,旅馆的背后就是黑黜黜的巨大山岩,神秘不可测。
迈泰奥拉的气温比雅典要低上近十度,宾馆大堂里壁炉里的柴火燃得正旺,懒洋洋地靠在五星宾馆的沙发上,遥想当年在洞穴里饥寒交迫的修士是怎么过日子的?他们心中有一团火。
清晨,大山露出了真面目,没有缓坡过度,直接陡峭刺天,庄严地拒绝凡人入侵。
我们入内的第一处是卢萨诺斯修道院,又称圣芭芭拉修道院,是个女修道院,现存的建筑建于16世纪。
最早时进出要靠挂在岩壁上的木梯攀爬,现在还放着,但已早不使用,只不过让旅游者看看而已,
入内参观必须严守规矩,男士需脱帽,不许穿短裤;女士一定要穿裙,但必须过膝。没穿裙子的女士也不必担心,有个很聪明的变通办法。修道院准备了素色的围裙,把它系在腰间,就算是裙子了。
一个没有商量余地的规定是不准照相摄影。99.9%的游客都遵守了,不单单是怕招来工作人员的阻止和大众的谴责目光,更是出于尊重。本是修道士苦苦修心养性的圣洁之地,来了一帮子人伸出手臂照相打卡,太过分了,也是对自己尊严的亵辱。
跟天主教堂和耶稣教堂不一样,东正教堂里不供奉圣像,也不树立实体的十字架,而是在目光所及之处密密麻麻地绘满壁画,上帝受难,最后审判,通往天堂之门,打入地狱之路,设色鲜明跳跃,
这壁画看上去像新的一样,哪像16世纪的原作?不必计较年份,不但许多壁画都经过修缮重描,还新添了近代画家的作品。画册上有一段文字:“1988年,修道院由一群非常活跃的修女们接管,她们以热诚、善良、文雅的品质和慈善行为而闻名。短短几年内,整个修道院的楼房得到了保护、扩展和完善。最近,修女们在内室建造了敬奉圣芭芭拉和圣母玛利亚的小礼拜堂,目前正由Vlasios Tsotsonis绘制壁画。”
它建在巨岩顶上,但面向广袤的平地,卡兰巴拉小镇一览无余,这是它跟其它修道院最不同之处。
小桥联系着禁闭的小天地和外面的大千世界,几百年前是断然不会有的。
St. Charalambos教堂是修道院的中央教堂,它不像一般教堂高大庄严,气势恢弘,而是紧凑得显得拥挤,一群人涌进去简直透不过气来。想想也是,这是修道院,原本就不是大批信徒礼拜的地方,而是仅为“内部”使用,要那么大干啥。金色耀眼,棕色沉稳,红白蓝点缀其间;木雕圣堂、黄铜吊灯、刺绣壁毯等圣器异常精美,多是17 - 19世纪的作品,按希腊的标准都太年轻了,经过修整后格外漂亮反而有失庄重,使人眼花缭乱得不知看哪儿好。
记住,参观修道院不是探访古希腊文明,这幅画是2007年才画的。壁画上的恶龙正张开大嘴吞噬下地狱的恶人。鉴定善恶是靠称量人的灵魂的重量,份量重的是善人,可以进天堂;灵魂份量轻的是恶人,去处可想而知。
修道院壁画中头戴光环的人是圣徒,中世纪时由于教派的分歧,希腊的东正教徒受到了罗马骇人听闻迫的害,图中头戴光环的圣徒被砍下下脑袋。品行高洁的信徒也可成为圣徒,创建这些修道院的信徒就被册封为圣徒。
教堂内殿的中央穹顶展示了按照基督教的历史循环呈现了各种场景,均由画家Vlasios Tsotsonis于1992 – 1996年间绘制。
抬眼望,耶稣在天顶,注视着地上的芸芸众生,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他安详的目光。
教堂的壁画不少是新的,27年前就已经开工绘制,这个工程目前还在进行中。我就见到一处搭起了脚手架,聚光灯雪亮,一位老画家坐在安放在脚手架的座椅上,头戴带灯的放大镜,手持细笔,不时看一眼画稿,鼻子几乎凑到了墙壁,笃悠悠地在画一幅新作品。整旧如旧的原则在这儿似乎并不适用,我认为自有它的道理。对修道士来讲,这里不单单是前人留下的神圣遗产,也是他们现在日常活动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愿望打理,在情理之中,几百年后,这些画都是文物。
在修道院里多少感到压抑,而这里没有一丝人工打造的痕迹,可以完全抛开人世间的杂事,唯有自然,2500万年的河水冲刷,风、地震、暴雨的侵蚀,形成了一片神奇的地貌,天空之城迈泰奥拉。但这不是发呆的地方,壮美的峰峦震撼人心,也不由地感叹个体的人生命短促和渺小。

没有警示标志,没有护栏,向前跨一步就是深渊。
远望圣三位一体修道院,有公路修到近旁,看上去并不怎么难以抵达。
真是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绝好的例子!电影《007》有一集就是在这里拍的,想必是这个角度。
去之前看了一些介绍、攻略、游记,大家抄来抄去,异口同声地说修道院建在400多米甚至500米高的巨石上,我满心疑惑,按一般常识,平地拔起的400米高的石柱绝对难以想象,但还是非常好奇。到了迈泰奥拉后,发现石柱果然壮观,但高度大约只有百来米,小失望。希腊出版的《圣迈泰奥拉
-
高耸入云的石头王国》也是说“400多米高度巨石群高耸入云”,有忽悠,至少有误导的味道。
不要太吹毛求疵,他们这么讲也不能讲全错,指的都是海拔高度。卡兰巴拉一带平地的海拔高度已经有200多米,在迈泰奥拉圣地地势渐渐升高,巨石阵是在高地上拔起,实际上,相对高度就只有一、二百米了。这张卫星地图呈现了天空之城的真实全貌,只有在天上才能看到。
如果修道院不是建在迈泰奥拉的山顶,如果迈泰奥拉的巨石上没有修道院,这里会成为联合国的世界遗产吗?不知道。我们见识了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妙的融合,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