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
----评课稿
1、课堂设计太巧妙
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请4位同学玩猜拳游戏、请3位同学玩抢椅子游戏,游戏结束后,玩游戏的一共多少人请站起来,学生站起来6人,连续说了3次,可是还是只站起来6人,学生莫名其妙以为老师弄错了。徐老师不紧不慢地问:“第一次站起来几人?”生答:“4人”,师在黑板上写4。“第二次站起来几人?”生答:“3人”。师写3人。4+3=6,你们厉害创造了4+3=“6”,“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4+3=6吗?”就是这样一个富有趣味性,思维性的提问,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学生纷纷举手,急于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趣味性的提问,能将枯燥无味的东西上得津津有味。即使学生已经说出因为一人玩两次,教师还是让学生用两个呼啦圈来验证,老师让他们自己想法来证明3+4是6人,当学生被激发着全班齐心协力的帮助那个既参加猜拳又参加玩抢凳子游戏的学生一只脚各跨一个呼啦圈的时候,整个体育馆想起了掌声,这既是对学生用自己的智慧证明了课堂,也是对老师的精彩设计的欣赏。更妙的是,接着老师把两个呼啦圈立起来画在黑板上时候,真让人佩服其巧妙之处。最后的练习给爸爸找位置,也是对集合知识非常好的运用,不仅贴近学生,同时也渗透了让孩子教育爸爸“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习惯。
2、巧妙结合文字
这里我很欣赏徐长青老师之一,就是他整堂课用“既……又……..”“既…..没…….”“既不…… 又不…….”结合了语文课里的造句的形式,但是却很巧妙地引导学生清楚描述了集合里和重叠部分的意思。
3、导入课题独特
本课一开始出示精心设计的理发情景,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初步体验“重复”,再通过四个程度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学生对“重复”“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最后抽象归纳成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同层次的游戏中慢慢渗透概念,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掌握知识,这才是徐老师最为高明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