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原来是这样的!

标签:
田太权教育摄影美术教育当代艺术 |
本周将给耳朵人孩子们介绍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我希望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剃光头,用最专业的方式自编、自导、自演《最后的晚餐》。为此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今天下午把主体部分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完成。晚上我加班加夜完成基础部分。明天还要加拍幽默前戏,请了耳朵人家长客串。
http://mmbiz.qpic.cn/mmbiz/xtZPuZJpUns9TicgHtXnGN59buLQibjAWtzibEqIVCBm9Sy7a7dHHK1jVibZIBQfh9mgQz64JLSJVGWicDfhDdvCv2g/0
这个视频,就是一个简单目的,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让孩子们记住《最后的晚餐》。
也许有人不理解,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何必付出如此心血?网上下载一张《最后的晚餐》给孩子们看看不就行了?其实,我想让孩子们因为我们的付出,一生不会忘记这幅作品。
耳朵人《百变田老尸》,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视频教学课程。每个视频也许只有短短几分钟,却都会是耳朵人团队的精心奉献!耳朵人系列视频课程也将陆续上传至各大视频网站,敬请各位“耳丝”们期待与关注!
本周小丑《开心的画画》也是亮点。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乐开花。
此外,还有一个公益篇视频——关于横穿马路话题。和绘画无关,但和社会性有关。当代艺术就是社会性,从小我要孩子们关注和他们相关的社会现实。这个视频是我11日过马路顺便拍的,十几分钟就有十几个人横穿马路,关键旁边几米的地方就是天桥。有些人宁愿等几分钟横穿马路,也不愿意走天桥。于是现场一个女孩和车“相撞”了,然后警车到现场。最后背景声音,一个小女孩用重庆话问:妈妈,啷个他们不上天桥呢?
这个视频会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深思……
后记:
一大早继续昨晚工作,创作《百变田老尸》之“最后的晚餐”。每张图片素材都有100多MB,专业相机所拍,成品宽5米质量都会有充分保障。
昨天微信一朋友问我:田老尸,为什么发现你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我也感觉像打了鸡血似的,每天都兴奋起的。其实,是使命感所然。耳朵人让我充满使命感,从一开始,我就确立了耳朵人的使命和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耳朵人使命:耳朵人认为,中国现存的儿童美术教学体系制约、禁锢着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所以,耳朵人希望以全新理念、教学方式及成果去逐步改变中国现存的、僵化的儿童、成人美术教学体系。
耳朵人发展目标:成为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引领者。”
使命感和未来的目标让我精神充实,并每时每刻去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和目标。
有人认为我很狂妄,这让我想起《史记》一句话:“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在想,如果一个人有了使命感,就还会单纯为了赚钱,但可能会赚更多的钱。但绝对不会违背良心去赚钱,因为使命感是建立在社会责任感基础上的。
同时,我要建立一个具有使命感的团队,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
“我做别人没有做的”,为此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