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增资成本法转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追溯调整的处理

(2014-09-05 22:48:43)
标签:

股票

  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应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2)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
原持股比例的部分:
  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和当期损益(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
  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综合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投资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
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例题计算题】A公司于20×52月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900万元,取得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 4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A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本例中A公司按照净利润的l0%提取盈余公积。
  20×611日,A公司又以1 800万元的价格取得B公司12%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 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10%的股权后,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除所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120×611日,A公司应确认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1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8 000 000

 

 

  (2)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确认该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700万元,其中与原持有比例相对应的部分为900万元,新增股权的成本为1 800万元。
  A.对于原l0%股权的成本900万元大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8408 400×10%)万元之间的差额60万元,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360012 000—8 400)万元,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360万元:
  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90万元(9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7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6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700 000
      盈余公积           9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10 000
  B.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 8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 440万元(12 000×12%)之间的差额为投资作价中的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