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禅者:《技术论》研修笔记(绪论)
(2022-09-14 10:50:31)
标签:
宋励教授新时代中国禅师技术创新管理顾问颠覆性创新技术论 |
分类: 研究笔记 |
技术论是从整体上对人类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的概括,是一门关于技术系统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技术系统为研究对象,是跨越多学科边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对技术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主要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刻地揭示了技术的本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机器体系的内部规律性,以及技术与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兴起技术论研究热潮。战前,日本技术论创始人卢坂润提出“体系说”——技术是劳动手段的体系。战后,物理学家武谷三男提出“应用说”——技术是自然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950-1960年代,金属学家丸山益辉把技术置于自然、人类、社会的广阔背景中进行考察,提出“技术为为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新概念。在这个时期,技术论研究越来越成为国家制定技术政策和战略的理论依据。
19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高等工业院校先后开设了技术论课题。1985年召开了首届全国技术论学术研讨会。1987年9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首部《技术论》,作者以中南工业大学教师为主体,清华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等大学参与了编写。余于1987年12月在湘潭新华书店购得此书并通读之。其时,是在湘潭压缩机厂三车间从事现场工艺技术工作。阅毕,获益良多,留下深刻印象。迄至35年后的2022年,为撰写《颠覆性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再次研读该书并作笔记。
技术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正式诞生。对于技术论的研究领域和范围,目前仍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的问题。
事实上,任何重大的技术发明,既是科学技术知识积累的结果,又是技术方法更新的结晶。技术创新的根本任务,是要将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物质形态的技术成果,而这种转变的完成,关键在于研究方法。历史证明,一部技术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技术方法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