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三才之道与人生三重境界
文/
庞钰龙
来源:中外书摘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记得初读这段禅语时,只感到说得太好了,越琢磨越有味道,寥寥数语,竟能将三种境界描述得恰如其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来,随着对《周易》的三才之道的领悟,发现禅语里讲的“三种境界”与易学的“三才之道”不谋而合,故而作一简单对应,供有深研兴趣的读者参考。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易·说卦》)
《帛书周易》中的“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的“立”均作“位”,霍斐然老师认为用“位”更确切,因三爻八卦取象三才,上爻为天位、下爻为地位、中爻为人位,主爻在上为阴者兑卦,主爻在上为阳者艮卦,即是“位天之道”;主爻在下为刚者震卦,主爻在下为柔者巽卦,即是“位地之道”;主爻在中为仁者离卦,主爻在中为义者坎卦,即是“位人之道”。
(主爻,三爻卦中少者。物以稀为贵,人以少领多。)
(1)刚与柔(震、巽)--一层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主爻在下,所主事物容易被看清(由上而下俯视容易看清),恰如“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震为雷,象征爆炸,是阳刚最佳代表,恰如人之物质生活欲望的强烈;巽为木,象征生机盎然,是阴柔最好体现,恰如人之繁衍生存能力的旺盛。
(2)仁与义(离坎)--二层楼--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主爻居中,所主事物不易被看清(包藏于内者不易看清),恰如“一个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离为火,象征光热传播,是仁爱的最佳代表,恰如思想艺术占据人的精神生活;坎为水,象征大众利益,是正义的最好体现,恰如人之政治主张。
(3)阴与阳(兑艮)--三层楼--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主爻在上,所主事物能够被看清(但只局限于层次很高者,因仰视不易看清),恰如人悟透生命本质之后,“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兑为悦,象征渴望圆满,是阴性事物最高代表,恰如宗教意识主宰人的灵魂生活;艮为止,象征终极,是阳性事物最终体现,恰如人之归隐思想。
正如一篇短文写的那样:“许多人到了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爬上人生第三层楼,进入第三重境界确实很难,对“三重境界”的进一步参悟也非易事。作者认为,禅语描述的不仅仅只是人生的三重境界,还可适用于社会、艺术、科研、修道等诸多领域。再扩大一点,它还可以指三种做事方法、三种思维模式、三种情感状态……
据说,曾有许多人尝试将“维纳斯”塑像的断臂补好,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面对断臂的塑像,观者心中自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完美维纳斯,根本不需大师们再画蛇添足。这就是软性思维的优势所在,它留给读者(观者)再创造的空间,使文艺作品与读者浑然一体,让人人都感到其美的光焰正是为他所发。
阳光是直线传播,所以总是留有阴影;水能充满任何器皿,到达任何角落,因为它无形,随遇而安。周易的软性思维模式,多用取象隐喻的言辞,往往给读者留有多种判断和思考的空间,故而能够满足读者的多种需要。这正是《周易》的伟大之处,也是它能将人生大智慧表达得淋漓尽致的根源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如下链接:
《周易》三才之道与人生三重境界
贫困人家
早餐凉了
刘心武:免费午餐(上)
刘心武:免费午餐(中)
刘心武:免费午餐(下)
谁让美国主流媒体在战争中受了伤
唐师曾--与死神共舞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个德国青年眼中的中国教育现状
加载中,请稍候......